修身达仁贵有恒——《论语》悟读【122】
善行一时皆可为,修身达仁贵有恒。
《论语》第六篇第六章: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中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只不过短时间能做到这点罢了。”
【悟读】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语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往今来,坚持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
也许多数人会偶尔地展露一点仁的品行,很难长久保持着仁的境界,然颜回则不同,他能长时间保持着仁德的境界。本章孔子再次表扬了颜回这种持之以恒的修身境界。
仁者,最重要便是内心的修养。颜回好学笃道,用心求仁,在孔子诸弟子中,他是最接近“仁”的一个。对此,朱熹补充道,“仁者,心之德。心不违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也。”也就是说,欲达仁,须用坚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的私欲,“克己复礼为仁”。
修身达仁贵有恒。颜回之贵,贵在坚持,贵在有恒。
其一:坚持,代表的是一种长期的累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修身养性也是如此,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通过点点滴滴的累积,方能达致“仁”的最高境界。
其二:坚持,代表的是一种坚毅的品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论语·泰伯章》中的曾子说的一句话。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弘大的志向和坚毅的品质。故有人总结道,拥有耐心,是为人处世之不二法门。
其三:坚持,代表的是一种执着的信念。
现实生活总会给人们带来太多的诱惑,靠意志很难抵挡得住欲望的诱惑。修身养性,养的便是心性。纵有万般诱惑,我心更为坚定,不义于我如浮云。坚持的时间愈久,境界的提升愈高,离“仁”愈近。
其四:坚持,代表的是一种远大的追求。
坚持,往往是为了追寻仁的本质,探求人生价值,谋求心灵满足。这种满足是作为人本身存在的价值而融入到周围的人际关系中,在对他人关怀爱护的同时,产生的一种幸福之感,与外在的物质条件没有必然之联系。
人生修养,唯有坚持克己,才可推己及人,进而以天下为己任,让大道周行,实现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修身养性如此,其他事情亦然。
唯有坚持,方期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