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母亲:丫鬟出身,培养三名中科院院士
先插一句题外话:雅亿卖的宝芝林祛斑霜,厂家最近换了包装——改名为“觅初新赋活雪颜霜'。成分基本相同,价格不变。
梁启超在民国时期的影响力,跟孙中山不相上下。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他有9个子女。其中3个是院士!
梁启超的时代,成功男人三妻四妾。但是他对男女问题很严谨,多次拒绝别人的求爱与献身。他只有一个原配,又在原配的建议下纳原配的贴身丫鬟为妾。
这个是没有名分的“妾”,叫王桂荃,是大才女林徽因所真正相处过的“婆婆”,就是下图右边的这一位。
这个“妾”,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教育孩子的母亲之一。今天,雅亿八卦一下她是如何让9个孩子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院校,或远渡重洋去哈佛大学、西点军校等知名学府求学。
王桂荃原是没有名字的。
她很小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续娶之后,她总是遭到继母的虐待。
4岁时父亲身亡,她被人贩子在6年间转卖4次,最后,作为陪嫁丫鬟跟随李蕙仙来到梁家。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粗人一个,竟然可以嫁给当时全世界出名的大才子!
因为聪明勤快,王桂荃深得梁氏夫妇的喜欢,家中大小事务甚至财政都交由她掌管。
梁启超给她改名为“桂荃”。
1901年,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诞生,苦盼六年的梁启超后继有人,非常高兴。孩子身体太单薄,为了梁家能够香火旺盛,梁启超在李蕙仙的主持下,娶王桂荃为妾。
李惠仙对佣人苛刻,王桂荃就总是从中周旋,实在没办法了就悄悄告诉梁启超,让他出面说情。
可以说,王桂荃善良的心性、理智的处事方式,凝聚了全家上下的感情,大家族中,几乎没有人说她不好。更奇妙的是,这个丫鬟出身的妾,学习能力极高——她还有不怕死的胆识与智慧。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东逃日本,王桂荃也跟着前往避难。
从小没受过教育的她,不知道怎么竟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东京话,担负起了对外联络工作。这种学习能力,远超今日很多知识女性啦!小妾转身成为翻译与秘书。后来,梁启超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逃至上海。
住处周围有许多特务,随时都有被缉捕暗杀的危险,王桂荃一如既往陪伴在梁启超身边,操持家务、对外联络、一点都不慌不怕——哪里还有小丫鬟的味道,分明是女强人。
梁家的孩子们是什么情况呢?
9个孩子,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这3个是李惠仙所生;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这6个是王桂荃的子女。
梁启超的9个子女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两个女人一样尊重,叫大太太李惠仙为“妈妈”,唤王桂荃为“娘”。
王桂荃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尤其是并非亲生的梁思庄。
这些孩子们在学成归国后,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一番作为。
长女梁思顺,诗词学家;
次女梁思庄,图书馆学家;
三女梁思懿,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新四军战士;
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
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
三子梁思忠,北伐军将领;
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
五子梁思礼,火箭专家。
其中,梁思成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梁思永带头发掘了龙山文化遗址,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
梁思礼参与设计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创始人。
三人均为中科院院士。
可谓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栋梁。
一个孩子成功,可能存在着个体差异;九个孩子都成功,无疑要归功于家庭教育——这么复杂的家庭,王桂荃如此低贱的出身,到底是怎么教育的呢?
梁启超将9个孩子托付给了王桂荃,她挑起了这个大家庭的重担。
她带着孩子们,一边躲避着战乱和苦难,一边将他们抚养长大。
王桂荃为了维持生活,将家里的房子卖给天津富商,自己也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
抗战爆发后,王桂荃将梁家的新楼出租给横昌绸布店做账房和库房,留下梁启超的书房保存书籍,自己和9个孩子住进后院小楼。
她努力保存梁启超的书籍。而梁启超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稿费和股票利息,王桂荃也精打细算的周转着尽量照顾好每个家人。
1 给孩子足够的关爱
保持自己情绪稳定
梁家有九子,九子各不同。
长女思顺与幼子思礼足足差了31岁。
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父爱,梁启超活着的时候称呼他们用特定的爱称。
他管大女儿思顺叫“大宝贝”,又给三女儿思懿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排行老六的思宁昵称是“六六”,小儿子思礼的代号则是“老白鼻”(谐音老baby)。
梁启超死后,王桂荃依旧这么叫孩子们。这种亲切的表达,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到一个明确的信号:父母爱我,王桂荃以我为荣。
内向敏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的父母
2 视如己出
从不分你是谁生的
无私给予,不求回报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如今豪门是非多。梁启超的一家却兄弟姐妹彼此提携,相亲相爱。
家里孩子多了,矛盾难免就多。
家有九子却能和睦相处,这就体现了家的温度。
家庭的温度,离不开成员间的体谅,更离不开王桂荃的公平与慈爱。
1941年,抗战时期。
小儿子梁思礼高中毕业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已举步维艰。但是她仍竭尽所能为他争取到赴美国留学的机会,变卖仅剩的一点家产,又不惜放下自尊向老友借贷,凑足400美元作为去美国的路费和开销。
儿女们初到国外成绩不好,她也表示理解,体谅孩子们学习的辛苦。
思达去云南,思宁参加了新四军,她又把女儿梁思懿及其新婚夫婿送上了去美国的船。
子女们一个个离家、成才,家里空落落地只剩下她与一堆债务。
孩子们是她由衷的骄傲,她常常风趣地说:
“我这几个儿子真有趣,思成盖房子,思忠炸房子,房子垮了埋在地里,思永又去挖房子。一盖一炸一挖,建筑学家,火箭专家,考古学家,都齐了。”
梁启超这位博学的父亲,愿意用平生所学为孩子们开拓眼界,却允许儿女自己做选择。王桂荃这位有胆识的母亲,倾其所有,支持每个孩子走不同的道路。
后来,梁家的女婿和儿媳,以及孙子辈,也都非常出色。
民国最美丽的大才女林徽因,嫁入梁家,成为梁思成的妻子,尊王桂荃为婆婆。那时候,梁思成的亲生母亲李惠仙早已因乳腺癌去世,然而这对夫妻对王桂荃敬重无比,视为亲生母亲。
梁家子女的成人成才,当然是父亲梁启超的言传身教与强大学霸基因。但是这样一位丫鬟出身却读书上进的主妇,同样功不可没。
王桂荃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尤其是非亲生的梁思庄。
梁思庄从小胆子小,还很依赖王桂荃。
10岁时,梁思庄染上“白喉”,住进了医院。王桂荃守护在医院里,衣不解带,孩子终于转危为安。而其实她的亲生女儿也正因白喉挣扎在死亡线上,她分身乏术,女儿因护理不周夭折了,她偷偷地躲在卫生间里边洗衣服边痛哭。
她的牺牲、大爱、托举、成就了璀璨夺目的一大家子。
王桂荃纪念卧碑及母亲树
1968年,王桂荃孤零零地离开了人间。那时候是“文革”期间,作为“保皇党的老婆”,家被抄尽,王桂荃与孩子们四散分离,风烛残年的她被遣送回乡下,在一间阴暗破旧的牛棚里,孤零零地走完85年的人生。
1995年,梁家后人在梁启超墓前,种下一棵白皮松,并为它命名“母亲树”。碑文由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撰写:
“在家庭中,她毕生不辞辛劳,体恤他人,牺牲自我,默默奉献;
挚爱子女且教之有方,无论梁氏生前身后,均为抚育子女成长付出心血,其贡献于梁氏善教好学之家良多。
缅怀音容,愿夫人精神风貌长留此园,与树同在,待到枝繁叶茂之日,后人见树,如见其人。”
梁家是近代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精英”家庭,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
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
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25岁英年早逝;
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
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
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
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跟随陈毅;
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家族——这个传奇的谱写者,王桂荃的一生,幼年悲苦飘零,低贱无比。为人妻、为人母后奋发图强,自学不倦,尽心竭力奉献,不藏私、不计较,儿女子孙因她得福。
如同多结果子的葡萄树,王桂荃这辈子释放了真诚、温暖、慈悲、智慧,铸写了“AGAPE的爱”。
圣经上说: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愿你我共勉——无论出身,都要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母亲。
一块硬币有2面,就像孩子的人生也有2面,一面是: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就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
另一面是:你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就会让他们度过什么样的人生。
母亲要情绪稳定,就是放下小女人的争风吃醋与叽叽歪歪,看到子孙的繁茂与教育的重要。就像王桂荃一样,她接纳貌似最不成器的孩子,鼓励他,支持他。允许女儿从军远走高飞,支持儿子抗日为国捐躯,不管是3个国家中科院院士还是普通的孩子,王桂荃都无怨无悔爱着他们。
培养孩子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家长喜欢的道路。
作家伊丽莎白·奥康纳写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预先暗示他要走的道路。懂得深思的父母,会收藏这些迹象,并反复思考。我们不要试图去告诉孩子他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乖孩子,而是坚信在他们里面,而不是在我们里面,有一个尚待开发的宝藏,那是上帝要让他们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