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焦虑、投机取巧,艺术培训的目的是考级?
有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约为670亿元,而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达到约1300亿元。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艺术学习越来越呈现出“功利化”和应试的趋势。
艺术“考级”成了很多孩子在课堂之外最紧迫的任务,原本是为了培养兴趣特长的艺术学习为什么会和“考级”捆绑在一起呢?
据了解,很多艺术培训机构都出现名额紧俏的情况,不少招生人员都把“考级为升学带来便利”作为营销话术。
但是教育部明确不鼓励青少年参加社会艺术类考级,在一些大学的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中,业余艺术考级证书也只是作为参考条件之一,并不能直接加分。但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还是把考级和升学加分作为噱头,一些机构的网站上“考级加分”的字样被标注在显眼的位置。
除了虚假宣传,有的工作人员还擅长利用“比较”来制造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比如说谁家孩子有钢琴十级的一个水平,但没有考钢琴十级,人家水平还不如我,却拿到了钢琴十级证书了,有些家长心里也会不舒服。
瞄准了部分家长急于求成的功利需求,有的培训机构还推出了“三级跳”服务:每年只练考级规定曲目,用三四年的时间拿下10级考试。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一些考生也习得了投机取巧,平时只练习曲目中可能被抽查的部分,就像考试中的押题一样。
据了解,目前社会各类艺术类考级活动均是按照2017年原文化部修订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其中,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包括“具有相关资格的艺术学校、专业艺术团体、专业协会和艺术事业单位”。换句话说,青少年艺术类考级属于第三方的评价体系,发证机构的评价标准并不统一。
以考级为名的功利性现象并不罕见,而原本喜欢音乐的孩子,在应试化的培训完成考级后,反而出现了逆反心理,甚至痛恨美术、痛恨音乐。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儿童艺术考级将原本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演变成了流水线加工厂,盲目的考级无疑是“拔苗助长”。
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李心草:比方说给孩子准备了10级的考试,比如曲目123弹得很流利,考没问题。给他一首同级别的,比方说10级的另外的曲目摆在他面前,基本不会弹,连试谱都试不好,给他一个6级、7级、8级这样的曲目,他同样完成不下来。这种他到了10级,其他真正水平到了吗?
给孩子适当报些培训班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的确有好处。可当下的培训班却普遍有变味之嫌,无论是报班的家长还是各类培训机构,似乎很多都是“另有所图”。前者想着如何把报班变成孩子上名校的敲门砖,后者则挖空心思让学生家长多掏腰包。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在艺术上的天赋,对于家长来说,要先看看孩子在哪些艺术门类上有兴趣、天赋,再加以引导,而不是盲目跟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而要杜绝考级累了孩子富了培训机构的问题,就必须要对五花八门的考级加以清理整顿,去伪存真,避免鱼龙混杂。对于一些通过营销手段贩卖焦虑、怂恿考级以及靠炒作虚假宣传师资力量的培训机构,也要加大监管与查处力度,不能任其为非作歹。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