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你“盗嫂”受金名声太差,陈平回复26个字,刘邦啧啧称奇
楚汉时期刘邦阵营内有这么一个人,其功劳不输萧何、韩信、张良,刘邦在论功行赏时却没有把他纳入“汉初三杰”之内。然而刘邦确确实实把他视为左膀右臂,他的智慧与能力也远超三杰,他日后的仕途和命运,也不知比三杰好到哪里去了。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阴谋家”第一人——陈平。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心有不服,陈平何德何能,凭什么居三杰之上呢?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汉朝建立第二年,贵为楚王的韩信就被刘邦用计谋擒住(擒韩信的计谋是陈平献上的),十五年后,他死于吕雉和萧何的阴谋,在长乐宫钟室内被斩;汉朝建立后的第七年,萧何因为“为民请苑”之事惹怒刘邦,被打入大牢,险些身死。之后王卫尉不惜触怒刘邦为他打抱不平,才保住了他的命。萧何出狱后光着脚走进皇宫,向刘邦磕头谢罪,此事才过去;汉朝建立后没多久,张良便辞去官职隐居,为了彻底摆脱政治,他甚至自称“仰慕神仙”,跑去山上“寻仙问道”去了。
而陈平呢?他没像韩信那样功成身死,也没像萧何那样狼狈入狱,更没像张良那样干脆脱离凡世。刘邦在世时,从未将矛头指向过陈平,这正是因为陈平智慧高超,能摸清刘邦的所有心思,做任何事都能迎合刘邦的心意。陈平凭借自己的智慧,在刘邦手下混得游刃有余,所以才不需要辞官隐居,更不会碰到入狱或者身死的危险。
刘邦逝世后,吕雉意图让汉朝“改姓”,此时身为丞相的陈平与太尉周勃联手,一同抗衡吕雉,让她不敢轻举妄动。吕雉死后,陈平联合周勃、刘兴居、刘章等人扫平诸吕之乱,铲除了吕氏,立代王刘恒为天子,此时的陈平,其功劳之大,已经足以碾压三杰了。最后,陈平老死在丞相位上,可谓是富贵光荣了一辈子。
陈平一生中并非是没有经历过危险,只不过是陈平经历过的所谓“危险”,在形成之前就已经被他机智地化解了。楚汉初期,他刚投入刘邦帐下时,就因为名声太差的问题遭到了刘邦的怀疑,“险些”被辞退。
秦末,陈平先后投奔魏王咎和项羽,都获得了重用。在魏王咎手下,陈平贵为太仆,位居九卿之一。在项羽手下,陈平贵为都尉,曾受项羽委任带兵攻打殷国,可见项羽对他的信任。因为提建议而不被采用,还被人栽赃陷害,陈平离开了魏王咎;因为殷国被刘邦攻克,项羽判他死罪,他又离开了项羽,投入刘邦帐下。
刘邦听说陈平在项羽手下是都尉,就直接给了他相同的官职,与他交谈后十分高兴,令他监督手下众将领。将领们跟了刘邦好几年,都是老人,如今要被一个新人监督,都十分不满。于是有关陈平的黑料开始在刘邦阵营广为传播,最终还传到了刘邦耳朵里。
黑料主要有三个:一、陈平是“三姓家奴”(先后投奔魏咎、项羽、刘邦,属实),对自己的君主不忠诚;二、陈平被自己的哥哥抚养长大,却与嫂嫂私通(不知真假);三、陈平刚到刘邦帐下就受贿,给他送钱多的将领就能得到好的职位,送钱少的将领只能分配到不好的职位(属实)。
刘邦听了这些流言后,心中对陈平十分不满,就找到把陈平推荐给自己的魏无知,责备他说:“你察人不详,陈平盗嫂受金,品行如此低劣,你怎么把这种人推荐给了我!”魏无知答道:“我夸的是陈平的能力,而你责问的是陈平的品行。品行高的人未必能帮你夺取天下,而陈平的能力,确实能帮助你打败项羽!”
刘邦听后,心中稍微舒服了一点,但他还是要听听陈平自己的解释,他找来了陈平,碍于面子没有提盗嫂受金的事,而是责备他先后投奔三位君主、说明他对自己的君主不忠诚。陈平辩解道:“我侍奉魏王时,他不能听用我的计谋,我只好离开他去侍奉项王。项王不能信任人才,重用的人都是自己的亲戚,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听说您善于任用人才,所以才离开项王来投奔您。”
陈平料到刘邦已听说自己受金的事,又主动解释到:“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就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有值得被采纳的地方,就请大王采纳;如果没有,我收受的钱财还在,请将其收入国库,只求大王同意我辞职还乡。”
刘邦听后啧啧称奇,对他的回答感到十分满意,又给了他更高的权职,从此汉阵营所有的将领都在陈平的监督之下,他们诋毁陈平而不成,反而让陈平升官,从此都不敢再说陈平的坏话了。
陈平这番辩解的核心在这二十六个字:“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这是在提醒刘邦:你之所以看重我、重用我,是因为我能为你献上计谋,只要我的计谋有可采纳之处就可以了,像什么盗嫂受金之类的污点,对我的计谋的效力有何影响呢?你又何必在意呢?
将领们之所以攻击陈平,是因为嫉妒他,而不是因为真心觉得陈平这种品行“低劣”之人会损害汉国的利益,他们的目的本来就不单纯。他们攻击陈平时,为何不说“陈平能力弱,配不上这个职位”呢?因为陈平的能力确实很强,这一点他们无从攻击,他们只好把攻击的重点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污点上面。古往今来,陷害他人的手段皆是如此,拿别人个人作风上的一些问题,去攻击别人的工作成就。一些遇事不抓重点的管理者,就容易被这些栽赃陷害者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