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原型理论透析传涚中母系氏族对偶婚制度的因子九龙圣母的传说,在涉县连泉、更乐、东达一带有鼻子有眼儿——家、庙、墓地全都有。大体内容是,连泉一村姑,与嫂子在清漳河边洗衣服。上游冲下一颗桃子来。嫂子捞起,递给村姑说分着吃。村姑不小心,整个桃子进了自己的肚子。不久,村姑肚子大了。她的哥哥送她到村东九龙岩。送饭吃。若干月份后,发现岩台边上,血痕斑驳。躺着的村姑身旁趴着九条小龙,头一仰一仰的,很亲爱很友好的样子。更乐南洞上也供奉九龙圣母,还说,九龙圣母姓李,家在连泉原棋盘街南券一侧,九六洪灾冲了。有趣的是,在连泉,这位女神,被称“老姑”,不是后世常说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在东达,有“奶奶”顶,二月二庙会十分热闹。传说,奶奶顶的九龙圣母,原在康家胡同康家做使女。让她放牛拈线。开始,每天给她二两棉,她能拈完。后给她四两也能拈完。不仅如此,五月打场。雷鸣电闪,她在场上举起扫帚,头顶就晴了。反过来,大旱天,她去主家地里插标,天就往主家地里下雨,当季就丰收。但,九龙圣母终于还是操劳过度,累死了。东达奶奶顶事实上是九龙圣母墓地。庙门南侧是一坑穴,说是九龙圣母墓坑。九龙圣母遗训:天旱时,都去清漳河里挑水灌我的墓坑,灌满了,天就会下雨。后来的祈雨仪式,仍是信众用葫芦、瓦罐挑水绕着九龙圣母的墓穴游走式舞蹈。二〇〇六年,山雨第一次到东达奶奶顶,见庙门外石坊构件,阴刻坊联:生前九子成龙,殁后一身跨凤。横额:雨旸时若。首先,可以确定,九龙圣母和娲皇圣母均系独神供奉——没有对应的男性“老爷爷”——九龙圣母的传说,没有她神格化的“丈夫”的影子;她是被称“老姑”的,不是“奶奶”;娲皇圣母在王会江先生的文字中也不被称“奶奶”,而是“姥姥”。所有这些反映的均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情形。在东达的有关传说中,“放牛”、“拈棉线”、“打场”、“插标”,所有的生产生活活动,没有男性出现,九龙圣母一把扫帚就支起了自己的一片天!天因她而“雨旸时若”。“生前九子成龙”,一手拖拽拉扯大孩子们,没有男性的影子;“殁后一身跨凤”,“一身”,没有埋入哪个男性家族的墓地,而是独自成神化圣。死后还以精神辉映千秋。这说明,九龙圣母,完全是多支派后人先祖的“原型”,一个“没有”男人的女性圣神!!!其次,从连泉的九龙圣母传说,可以看到原始社会晚期对偶制婚姻家庭形态的影子。与集团婚即群婚制比,人们的配偶范围己缩小到相对稳定的程度。如故事中,“投桃报李”的时候,原本女方有“嫂子”和“小姑子”两个女人,但“嫂子”说分享共有一个“桃子”(男人的原型),但“小姑子”不慎“独吞”了。但两个女人,还是范围有限了,且较为确定了。与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比,成对的配偶同居并不那么铁定,还是关系脆弱了点儿。“小姑子”受孕后还是不知“男人哪里去了”,九条小龙即众多孩子也不知“爸爸们去哪里了”!可以看岀,这种婚姻家庭形态不能脱离氏族组织而独立存在;“小姑子”她哥哥照顾送饭,但说明两点儿:其一、女人的配偶范围不仅缩小到了同辈范围,还排斥了近亲兄弟;其二、“小姑子”后来成了“老姑”,没有离开原有氏族。这也是这种对偶婚的又一个特点:过渡性;夫从妇居,子女成为母方氏族成员,世系从母。其实,就连那个“哥哥”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兄长。余话:姑,山雨私释:从女,古声,古之女也;母系氏族之圣母也;至于“哥哥”“妹妹”,在男女说情话时,糊涂了,思维原始起来,“原型”迭现,到底是不是指同出之兄和妹,你懂得!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