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终极总结(2)

北美

一、概述

⑴ 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

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⑵ 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山脉是美洲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势较低

⑶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伦湖、安大略湖)

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⑷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注意]

无热带雨林、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地形对气候影响大:西部高山阻挡,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区降水少;东部低缓,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

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⑸ 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美国

[读图识记]1.两大洋、墨西哥湾、两个海外州;2.三大地形区(剖面图):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墨西哥湾;3.大西洋沿岸(波、纽、费、华),五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大西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休、新);4.主要农业带

一、位置范围

1、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为寒带、亚寒带,夏威夷为热带。

(2)海陆位置:三面临海,南临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范围

(1)本土:48州、1特区

(2)海外州:

A、阿拉斯加州——北极圈、60N、150W经过,阿留申群岛石油丰富,白令海峡,日期变更线(发生弯曲)

B、夏威夷州:热带,北回归线穿过,180与150W之间。夏威夷高压,中途岛、檀香山,旅游胜地(火山岛)

二、自然地理特点:

1、地形:三大地形区纵列分布(西部科迪勒拉山系,中部中央大平原,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复杂多样(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分布,以及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的气候类型)

3、河流、湖泊:①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

②哥伦比亚河(是美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沛;位于西部山地,注入海洋,流程短,落差大)。

4、资源:矿产资源、森林(1/3),草原丰富,种类多,储量大,煤、石油、天然气、钢、铁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5、海陆位置: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海港,冬季不冻,海上航运便利;

6、自然灾害:

(1)飓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的危害主要是强风、暴雨,风暴潮,飓风会给美国的石油开采,加工、运输,飞机,宇航,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带来影响,以及棉花,亚热带作物等农业部门,影响最大的部门的是石油开采、加工、运输(墨西哥湾沿岸是美国主要的石油分布、开采、加工区,也是美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主要输入港分布区和石油战略储备区)。

(2)寒潮

三、人文地理特点1、经济特征: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输出工农业产品多,出口贸易额大,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2、农业:(1)地位: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世界上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玉米),但也进口热带经济作物。

[知识延伸]

▲从事农业的人口少,为何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

①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②平原面积广,自然条件优越 ③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的地区专门化强,能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大规模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特点:

①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不到3%),生产过程中全部机械化,效率高;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②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产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产国)、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

③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小麦、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但进口热带农产品)

④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

[知识延伸]

▲美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小麦区和玉米区带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①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三大黑土区之一;

②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③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⑤工业发达;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美国农业被喻为“能源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的原因: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是以高能耗来获得高产量。

3、工业

(1)特点:工业现代化程度高,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2)分布

东北部地区(传统工业区,煤铁复合体型)

发展条件——①开发较早,工业基础好 ②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丰富的铁矿 ③在大西洋沿岸优良港口及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水运便利 ④淡水资源丰富 ⑤内陆肥沃广阔的平原,农产品丰富。

部门——钢铁、汽车、化学工业

工业中心——纽约(美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港口、金融中心)

芝加哥(美国第二大工业中心,机械制造,国内最大交通枢纽)

底特律(四大汽车城之一)

匹兹堡(钢都)

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冷冻地带)

南部地区

发展条件——①墨西哥湾西北的石油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 ③环境优美,污染少。

部门——石油、飞机、宇航,电子

工业中心——休斯敦(最大的石化中心和最大空间研究发展中心)

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区)

发展条件——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人才密集;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部门——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工业中心——洛杉矶(西部最大的城市,工业中心和海港,好莱坞)

旧金山(“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知识延伸]

▲“硅谷”的区位条件分析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气候温暖湿润;③邻近航空港,高建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④有高等院校,知识和技术密集,军事订货。

▲“硅谷”近年来相当数量企业外迁:劳动力价格,用地紧张,土地价格上涨。

▲二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转变的区位因素是:海港。

  总结:

▲美国的工业分布趋势: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地区扩展。

▲底特律汽车城的区位条件:地处五大湖附近,水陆交通方便,运费低廉;附近钢铁,机构制造发达;附近城市众多,人口多,市场广大。

▲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地区的原因:①离亚太地区近;②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在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猛。③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旅游业发展较快。

▲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③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④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

⑤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⑥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

小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律。

a.历史基础;b.矿产资源;c.交通运输;d.农业基础;e.消费市场;f.科技力量;g.劳动力。

(运用以上分析规律,学会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4、人口、城市

▲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东南、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美国东部城市带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是殖民者最早开发的地区,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自然原因:位于沿海,地形平坦,气候条件优越;

▲东部与西部城市带的区位因素的差异:

东部——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开发历史早。

西部——气候温和湿润;沿海平原,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洁净;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完善发达的海陆空的交通运输;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

▲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原因:

气候较干旱,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较少,土地利用以农材牧业为主,大城市数量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较晚。

5、其他

▲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的自然环境特点

相同之处:地形复杂,多山地;气候干旱,多荒漠,摹;地质灾害多;矿产资源丰富;纬度位置相近;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不同之处:美国西部濒临海洋,中国西部地处内陆;美国西部山脉南北纵列分布,中国西部山脉东西走向为主;美国西部气候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中国西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

▲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有利——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不利——多山、气候干旱,水资源紧张

不同:有利——美国西临太平洋,海运便利,中国西部利用铁矿与国际联系

不利——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拉丁美洲

1、政区和自然环境

⑴ 范围和国家: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⑵ 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⑶ 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

(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⑷ 气候

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注意]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 ①面积广大,地势低平,②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③地形: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④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拉丁美洲的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

分析这个问题应围绕两个要点:(1)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2)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本区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对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安第斯山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燥少雨。安第斯山东侧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能够随信风深入大陆内部,直达安第斯山麓,使这一地区降水丰沛。安第斯山的海拔较高,高山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热带雨林的危机及防治措施

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导致该地区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大量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防治措施:提高居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制止过度砍伐和乱捕滥猎;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⑸ 河流

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世界上流域面积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

⑹ 自然资源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伊塔比拉铁矿);智利、秘鲁的铜;智利的硝石;牙买加的铝土;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秘鲁附近的渔场;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世界第一);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蜂鸟

2、居民和经济

⑴ 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  语言: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⑵ 人口

分  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布  稠密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地区,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布宜诺斯艾利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人口多在1000万以上,城市化进程快

⑶ 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热带经济作物: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国家的香蕉;粮食作物:玉米为主,许多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

3、巴西

[读图识记]两大洋,南北两大地形,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经度西经30—75,赤道、南回归线

⑴ 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面积: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 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

⑶ 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经济发展较快,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

工业:发展迅速,综合性工业中心分布不均衡,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气候温和,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

里约热内卢城市区位优势: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人口密集 ③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和 ④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 ⑤开发历史悠久

能源:缺少煤、石油,铁资源丰富,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⑷ 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4、大牧场放牧业

⑴ 特点: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⑵ 分布:牧牛——美国、阿根廷,牧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⑶ 气候条件: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⑴区位优势: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交通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⑵发展措施:①培育良种牛

②种植饲料

③发展交通

④开辟水源

⑶大牧场放牧业具有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的特点

[补充]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丁美洲等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区。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树、丁香、剑麻、可可、甘蔗、香蕉、咖啡等。马来西亚是天然橡胶、油棕的主要生产国,曾被誉为“橡胶王国”;椰子和蕉麻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金鸡纳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非洲的坦桑尼亚盛产丁香和剑麻;加纳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拉丁美洲,巴西的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美洲诸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产地;古巴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大部分土地种植甘蔗,蔗糖产量很高。这些国家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出口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粮食往往不能自给。为改变这种因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留下的畸形经济结构,许多国家已开始进行农业“绿色革命”变部分种植园为水稻田,扩大耕地面积,逐渐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

大洋洲

[读图识记]1.三大群岛、主要大陆、岛屿;2.赤道、南北回归线、日界线

1、概述

⑴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

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重要地位。

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两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自东北向西南)

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⑵成因不同的四种岛屿

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冲积岛:崇明岛

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由近及远:暗礁、堡礁、环礁

2、澳大利亚

[读图识记]1.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2.经度(1100E—1550E)、纬度(100S—400S)、回归线;3.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4.四个主要城市

⑴ 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⑵ 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北艾尔湖

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

⑶ 特有动物

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⑷ 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注意]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北部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受暖流影响,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澳大利亚大面积荒漠的原因:

①处于副高,下沉气流为主。②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西入。 ③西澳大利亚寒流。

⑸ 经济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区位优势:①自然因素:地形地势较为平坦(中部平原);水源充足,灌溉好(墨累达令河水、东水西调)

②社会因素: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交通发达便利(主要公路、海港);固定的销售市场;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扶持鼓励。

农场是一个种植小麦、牧草,休耕的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国

墨累—达令农业不利条件:①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

②自流水有一定盐度,无法进行农业灌溉。

措施: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南极洲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位置: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面积:世界第五大洲

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2、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3、寒极和风库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①纬度高。地处高纬,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④洋流。南纬40-60度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暖季:11月~次年3月

1.南极洲成为“寒极”的原因?

①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②冰雪覆盖,反射率高;

③海拔高,气温低;

④陆地热容量小;

⑤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⑥对流层薄,保温作用弱

⑦公转远日点极夜,时间长

⑧烈风、暴雪和巨大冰盖加剧了南极大陆的酷寒。

2.南极洲成为“干极”的原因?

①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②由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气温低,蒸发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

3.南极洲成为“风极”的原因?

①气温低,冷高压势力强,极地东风强;

②坡形,重力作用加速风速;

③地表起伏小,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4.南极洲比北冰洋冷的原因?

①南极洲海拔高,气温低;

②南极洲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率大,获得太阳辐射量少;

③南极洲为陆地,热容量小,而北冰洋为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极洲比北冰洋冷。

5.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亚寒带针叶林?

因南半球在该自然带分布区没有大陆。

4、资源和科研宝地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

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最好考察时间: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

5、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

北极地区——主要由北冰洋、周边陆地以及岛屿组成,而所有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8个环北极国家。

1、北冰洋突出的特征

①世界上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面积为1230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l/4。②世界最寒冷的大洋。极寒的气候,使北冰洋上有广布的常年不化的冰盖,约占北冰洋的2/3;大洋的周围多浮冰和冰山漂移。③大陆架面积辽阔。北冰洋的大陆架占北冰洋的36%,其他大洋还不到10%。④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还有少数岛屿有常居人口,如: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地岛、埃尔斯米尔岛等。

2、北冰洋范围内气候非常低的原因:

①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内,冬半年有漫长的极夜,散失掉大量的热量。②极昼期间尽管光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很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很有限。③同时,在极昼期间由于积雪和海冰的融化要消耗大量的热能。④再加上白色的冰雪对太阳能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如新雪的反射率达到90%以上。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