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与复活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中国的清明节与欧洲的复活节都在这一天:公元2021年4月4日。

清明节国人都已经很熟悉了。这几天,每年的清明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如2020年的。

为此,朋友圈的有些精彩帖子也往往会带有时代的痕迹。

搞建筑规划设计的老总激情感慨:

一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春天的美,在于新。花红柳绿燕双飞,正是春天明媚时。故乡,故人,长相思,长咨嗟。人生难得逍遥,此间消遥不思归。莫负时光,不负春色,才是眼下之事。心中安宁,何处不是风景。

创办著名书院的研究专家深入浅出诠释:

每年清明扫墓,总有各种感悟。“水至美曰清”,“日月悬曰明”,清、明二字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天地之间,清洁明净、温暖晴和的美好意象。既是对清明时节的现实描绘,更是未来生活的理想期冀。后来,清明节增添了扫墓、祭祀、怀亲念祖、慎终追远等哀思感伤的主题,还有踏青、折柳、荡秋千、放风筝、拔河、蹴鞠等习俗,融入了亲近自然、欢乐向上的气息。清明文化,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含蕴着中华民族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亲情大爱的珍视呵护、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对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

当然能成为千古绝唱的有关清明诗词,迄今有很深远的感染力:

传颂最广的清明诗:《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最伤感的清明诗词:《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最自在的清明诗词:《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最深情的清明诗词《风入松》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最豁达的清明诗词:《清明》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最欢畅的清明诗词:《清明天气醉游郎》宋·秦观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

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

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吟诗品茗,还需观赏国画中的清明节气:

关山月《清明诗意图》

清明时节,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历书说:“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正是万物滋长的好时节。

华三川《清明诗意图》

唐·祭扫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

黄泉不知生人泪,暮雨萧萧惆怅归。

宋·担酒上坟

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

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人。

同样是精神寄托的节日,中国的清明主要是祭祖扫墓,纪念死亡。而欧美的复活节则主要是庆祝重生。复活节,是为纪念耶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重要日子。其意义,代表的是希望和新生。

复活节是世界性最重大的节日,重要性超过圣诞节,复活节起源与节期在以色列。《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生命复活。为记念主耶稣基督得胜的日子,因而设立此节。

复活节是让每个基督徒特别感受到喜乐的一天。若没有耶稣基督的复活,就没有今天世界上的礼拜天。许多人称星期天为“礼拜天”或“礼拜日”,这个称呼源自基督教。礼拜天是休息的一天,它是用来纪念耶稣的复活。

有德国朋友今天发来德国的复活节全家人一起做游戏---寻找复活节兔子”藏的彩蛋,充满了乐趣生机。同时介绍了德国的“清明节”和墓地文化。

为了哀悼和怀念在反拿破仑统治的战争中阵亡的士兵,1816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颁布了法令——宣布每年圣灵降临第一个主日前的最后一个周日为“亡灵星期日”。自那以后,德国人一直沿袭了扫墓的习俗。

据统计,全德有大约3万2千个公墓园区,德国的墓地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德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的建议,教育部长于2020年3月决定将其纳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墓地可以说是德国人对死亡态度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世界上最大的公园墓地是位于汉堡的奥尔斯多夫公墓,开放于1877年,墓园占地面积约391公顷。里面安葬着140多万人,跟汉堡市的人口一样多。墓园内有256000块墓碑、36000棵树、2800张长椅、800座雕塑、15个池塘及12座小教堂。墓园内有数不清的旁路、羊肠小道和林荫道,为方便来访者,园内设有两条公交线路,共22个站点。即使如此,也有很多来访者找不到来回的路。

德国墓地是一座四季的雕塑馆和园艺展。墓地汇集了雕刻家,石匠和青铜铸匠的巧思妙想。墓碑和装饰雕像的设计也是一部欧洲建筑美学史的缩影。

东西方文化对于人的生死有着同样的哲学思考。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公墓为生者提供了一个缅怀死者的安静场所;对于个人而言,墓地能让人感受“向死而生”,直面我们存在的核心问题:我来自哪里,去哪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2011年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先生在他因癌症去世前一次感人的讲演中曾说:“也许,死亡是人生最完美的一次体验。没有人能够顺利逃脱死亡的召唤。这样的变化,不正是对生命的代言。它驱走了衰老之躯,将这世界留给新生。”

若人自知死亡如此,自然会给生命添加不一样的光彩。

有大学同窗好友近日到淮海中路K11大厦内的美术馆看美术作品展。展览的题目叫“人迹”。展览称:画家是用自己的作品在思考美术史上的三大问题:一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二是时间流动和留下的痕迹,三是当代人和传统的关系。展示的画作就是不同族裔、不同身份人的素描像,中间还放置了几个古典雕塑的副本。为了与观者互动,画家希望观众在观看结束时回答三个问题:一、你最幸福的经历是什么,二、你最痛苦的经历是什么,三、请你对100年以后的人们说些什么,你的回答随即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2021年的清明和复活节,东西方的民族都经历了重大的疫情灾难,累计确诊感染人数达到1.3亿,累计死亡人数近286万。当今世界局势也不稳定。战争阴影笼罩。贫富差距拉大。这些都给今年的清明和复活,带来特殊的意义。

当今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强。乃至四月一日的愚人节,网络几乎不见一丝幽默的气氛。有网友嘲讽说: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过愚人节。但愿辛丑年能期待全球的政治清明与世界大国关系和缓的复活!

2021年4月4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