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就是,如果把身体比作一个国家,那么心就好比君主,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只有心“在其位谋其政”,脏腑、经络、气血才能被管理得服服帖帖,并且各安其位地认真工作;反之,若心发生病变,或不安于位,或失去管理能力,机体就会阴阳失衡、脏腑失调、经络失畅、气血失和、神志不安,各项生理活动就会紊乱,人就会生病。一般人听说肾阳虚,便会直观地认为这是肾出了问题,殊不知,肾阳虚也与心脱不了干系。这个词就形象地描述了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心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中医常说“阴阳平衡”“水火相济”,就是说心肾二者的交流一定要畅通无阻。比如,心火每时每刻都要下降,把阳气送给肾,肾才不会寒;而肾水也必须每时每刻上行,以滋养心阴,心火才不会过旺。肾阳虚患者几乎都有心阳不足的毛病,心无法把阳气送给肾,让肾整天处于寒冷状态,不断消耗本就不足的肾气,时间一长,肾阳虚自然在所难免。经常服用一些补药、膏方、药膳补肾,但怎么补效果都不明显,像这种情况,就应先补充心阳,振奋心脏的阳气。我们都知道脾主运化,食物必须经过脾的运化,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才能变成血液。但是,如果没有心阳,脾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所以呀,长期思虑过度,必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少食、腹胀、身体乏力等“心脾两虚”的症状。从这个角度说,脾失健运也要分清病因论治,如果是思虑过度所致,建议少操点儿心。文章《太平圣惠方》曰:“夫肺居膈上,与心相近,心主于血,肺主于气,气血相随,循环表里。”心主血,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必须依赖心搏动才能循环不息,因此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心脏。肺主气司呼吸,而血是气的载体,因此肺吸入的清气需要通过血液的循行才能分布全身,浊气也要依附于血液才能到达肺部,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体外。也就是说,只有心功能健全,心血充盈通畅,体内浊气才能正常地和大自然的清气交互替换。这就是中医上常说的“血为气之母”“血以载气”的道理。否则,就会出现心悸气短、咳嗽喘息、口唇青紫等气虚的证候,林妹妹就是这样,先天就有“不足之症”,加上后天“七情太过”,导致心血过耗,时间长了,必然耗散肺气,年轻轻就撒手人寰。上文说了,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而肝脏是贮藏血液的重要器官,因此,心脏泵血正常,心血才能旺盛,肝血才能贮藏充盈,才能营养筋脉。如果心血不足,或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就会导致血亏肝虚。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尤其心脏功能不好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经常会伴有筋绎痉浦、手足痔孪、抽搐等症状,他们往往认为是腿脚出了问题,一味地补充骨关节,但总是效果牵强。这其实就是心血过耗、肝失所养、血不养筋造成的病理变化,必须从心论治。还有,女性天生敏感,爱闹情绪,心情抑郁时,我们常感到心前区憋闷,两肋也有疼痛感。这是因为心情抑郁就会导致血运无力,心血就会瘀阻脉道,进而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两肋是肝脏所在的位置,也是肝经经过的位置,肝气郁滞就会引起两肋疼痛、胀闷。综上所述,心作为君主,它出现任何不适,都会累及臣下。如肾阳虚、消化不良、气虚咳喘、乳腺疾病等,都与心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治病首在治心,先调节心神,把心放宽,心神一安则脏腑自调、百脉自畅、气血自平,人体就会从无序状态归于平衡,就能彻底断根——“百病成效皆求诸于心”就是这个道理。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可见,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夏季养心事半功倍。首先,夏季最大的特点就是炎热,此时人体阳气最旺,阳气容易外浮,引起内里虚弱,人就容易出现与心脏相关的疾病。通俗点儿讲,就是:夏季炎热,新陈代谢旺盛,人体能量消耗多、血液循环快、出汗多,这些都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使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其次,从精神角度来讲,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宰,而“心主阳气,恶热”,所以,炎热的夏季,人容易情绪焦躁,心神不安。故而,从身体和精神两个角度综合考量,夏季养心正当时。心本属火,故夏季高温暑热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脏是个大威胁。我觉得,每到夏季,给心脏减负尤为重要。《灵枢·经脉》:“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在许多人看来最好的强心药是服用人参,其实中医看来,强心效果最好的,是按摩心包经或拨敲打心包经。因为按摩心包经与服用人参有着相类似的作用,甚至是有更好的效果。与其常进补服用人参,还不如每天按摩心包经更有益处。心包经主要有如下九个穴位,依照运行的线路依次为:天池、天泉、曲泽、郗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心包经,又叫“救命的心包经”,是主管心脏外围如心包、心血管等的经络。心包经淤阻就会引起胸闷心痛,严重时会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瘁死,可见这是一条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经络,利用它可及时、尽早地发现并预防心血管疾病。心包经循着胳膊的中线而行,也就是中指对应的这条线,笔直的一条,是从乳房旁到中指间的一个走向。心包经的阻滞点在上臂的心包经上。把天泉穴与曲泽穴之间分成三份,心包经的阻滞点就位于靠近曲泽的三分之一处。每个人略有差别,有的人偏上一点,有的偏下一点,具体以痛点为准。如果在这个阻滞点的位置按上去很痛,说明心包经在这里堵住了,心血管也出问题了。有的人经常感到胸闷、心绞痛,或者到医院检查时发现患有冠心病或早期的心肌梗塞,这个阻滞点就会非常疼痛。这就是说可以利用这个阻滞点来诊断有没有病。如果有痛点的话,一定要把这个阻滞点刮开刮散,淤阻的地方会刮出一个大青包,这是堵在里面的淤血被刮出来了。我有一个患者,因心绞痛找我治疗,我按了她的阻滞点,非常的痛,左右手都刮出了大青包,后来就坚持经常刮这个点并刮拭整条心包经,以保持心包经通畅。刮这个阻滞点也可以作为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应急急救措施。因为心脏在左边,急救时通常选择左臂。这就是利用这个阻滞点来治疗和预防冠心病。慢慢上了年纪的、有胸闷心慌心痛的、或者耳垂有皱纹的(80%左右的耳垂皱纹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冠状动脉堵塞),千万记住一定要去找一下这个位置有没有痛点,如有痛点,一定要把这个阻滞点刮开刮散,刮到不痛。平时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刮刮拭这个阻滞点的位置,并刮拭整条的心包经,对心脏保养、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也是十分有益的。心包经在人体12经络之一,中医称其为“救命的心包经”。经常按摩心包经,可有效消除心脏外部的心包积液,解除心脏所受不必要的压迫,使心脏的功能正常得到发挥,有能力将血液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将堆积的废物带走。另外,由于心脏病等引起的突然昏厥,“郗门穴”可作为急救;经常按摩劳宫穴也可有效预防心脏疾病。疏通心包经先要掐住腋窝下的极泉穴,极泉穴为心经上的穴位,是解郁的大穴。如果人经常郁闷,就可能在腋窝下长出一个包,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把极泉穴弹拨开了以后,就能逐渐化解了包。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然后在这里多弹拨几下,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从中医五行理论,心属火,脾主土,火能生土,心脏的能力提升,必定能够提升脾脏的能力。由于心包经的通畅,能使心脏发挥正常功能,间接提升了脾脏的能力。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器官,因此按摩心包经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多数疾病,按摩这条经络都能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心包在中医里是一个独立的经络,许多病症都和这个经络有关。从解剖学来看,心包是心脏外部的一层薄膜,和心脏之间有部份体液,做为心脏和这层膜之间互动时的润滑剂。在某些情形下,会使这些体液增加,使得心脏的活动受到影响,心脏泵血的能力也就减弱了。供给到皮下的血液也相对的减少,是肥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按摩这个经络是减肥最重要的工作。心包积液的形成,主要是身体中出现了疾病,脾脏将主要能力用来和疾病对抗,就将运水的工作暂时搁置下来,心包中的废水就积了下来。由于人体多数的维修工作都在夜间睡眠时进行,因此,多数的积液情形会出现在早上,通常到下午就会退去。但是当疾病严重时,人体会不停的和疾病对抗,这时积液就会长时间不退,使得心脏的机能减低,脾脏对抗疾病的能力也跟着下降,进一步恶化心包积液的情形,形成了恶性循环,人体会和疾病形成对峙的局面,就出现发烧的症状。这时人为的按摩心包经可以快速将心脏中的积液排除,提升心脏的能力,帮助脾脏打赢这场战争,烧就退了。因此,按摩心包经也是退烧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