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线——曾经在中国境内的高山之邦
在新疆喀什的西南面,有一个地方叫吉尔吉特与巴尔蒂斯坦,即以前所谓的坎巨提地区,这个地方有几个山邦国臣属于中国。网上的能看到的《大清一统舆地图》中的“坎巨提”原本只有罕萨土邦,罕萨王为表忠心将其兄的纳格尔土邦也一并划归大清,故此大清名下的罕萨山谷实际是两个土邦国,具体位置在现在的阿塔巴德湖西南面,距离喀喇昆仑公路(中巴友谊公路)约30公里。
清朝覆亡后坎巨提地区的土邦小国都逐渐在英国的控制下沦为克什米尔的土邦,1974年巴政府解散土邦,置于北部地区政府管理。这些土帮小国虽然偏僻贫穷,但早在1933年就已经闻名于世,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曾在英殖民期间到访这里——罕萨山谷,他认为罕萨是个宽容的多元社会,当地人们长期处于高压控制下,反而更加的互助团结,使得几万人的小山谷,同时存在佛教、儒家、道教以及伊斯兰教等不同文化与信仰的宗教,没有部落首领也不用法律规范,人与人之间恪守“你来我往”的美德。回国后写下冒险旅行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连续畅销欧美30多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香格里拉”,引来无数旅行家跟风探险。
按照印度种姓制度划分,当地人属于第四级的“布卡罗”,因盛产山羊及其制品而略高于“贱民”,但山民们却从不认为是印度民族后裔,大家都以罕萨人或维族后裔自居,所沿袭的节日风俗也俱以维族为准。比如维族新年“古尔邦节”(当地称“阿坎德节”),人们一样净身着装隆重参与表演,也一样会宰杀公羊聚礼,以及清扫墓地祭拜先人等等。
因为当初罕萨王誓死不从英国人的奴役战死在雪河边,其子萨夫达带着数千山民远遁大清寻求庇护,从此再也没有回去。每年罕萨山谷都要举行“迎亲节”,表达的就是对“罕萨王朝”的期盼之意。中巴修建友谊公路后本地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加上历史的渊源所以当地人对中国人比较亲切,自称为中国人的兄弟。
当地著名的食物有两种,一种有名的小吃叫“大清和尚面”,其实就是“酸汤荞麦面”,传说是200多年前有个清朝和尚途经此地,目睹当地食物简单又清汤寡味,因而教授山民采集药草腌制酸菜,再将荞麦磨粉后揉制成条,下锅与酸菜大火烧滚出炉,入口酸爽开胃又容易饱腹,因而也有山民们将其别称为“大清和尚面”。另一种是当地的高原杏,在秋冬杏果成熟自落的季节,村里的老人会自发组团帮忙采摘,取核后放在流动的雪水中浸泡3个小时,取出摊平晾晒三天,用大火蒸30分钟再暴晒三天,完全区别与普通的熏硫和洒盐做法,这个原始的处理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营养成分与口感,因而大部分成品都是出口至日本。
说起日本与罕萨的渊源,缘于罕萨山谷周围的雪山群中多高世界性的高山,其中最主要的三座雪山分别是拉卡波西、乌尔塔、迪伦,海拔均超过7000米。其中海拔最高的拉卡波西,高达7788米,是世界排名第27,巴基斯坦排名第12的高峰,也被认为是当地最美的雪山。在拉卡波西的对面,是海拔7388的乌尔塔峰,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高峰之一。30年前,日本著名登山家长谷川恒男在攀登乌尔塔时遇难,被安葬于乌尔塔大本营。后来他的妻子在卡里玛巴德兴办了一所长谷川纪念公立学校,而这所学校给罕萨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当地人亲切地叫它“日本学校”,同时绝美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俗风情、长寿的人群以及当地的农产品,也影响到了日本,日本著名的漫画家宫崎骏以此地为原型创作了经典作品《风之谷》。
听说罕萨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尤其是冬天,细雪落地有声的宁静、天与地失去边界的视野……,但只见了它的秋天多彩与热情(6-9月是旅游季)。多年前从广州出发全程1万多元,机票来回3千多,红其拉甫陆路出境单程巴客2百多块钱,巴基斯坦20天不到6千元,总体也算不上穷游。补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