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科普 | 常被误诊和忽视的隐形杀手!一起捕捉这个不是癌却也致命疾病的“蛛丝马迹”

在肿瘤治疗领域,“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是所有人的共识。在消化道肿瘤中,除了大家熟悉的胃癌、肠癌,排在第三位的是既不容易发现,又容易误诊的“胃肠间质瘤(GIST)”。

胃肠间质瘤(GIST)有别于胃癌或肠癌,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由于腹腔的内部空间比较大,这种肿瘤长到几公分可能都感觉不出来。据统计,多达20%的病例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肿瘤的发展也是需要时间的,从萌芽到壮大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机会阻止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追踪线索,捕捉胃肠间质瘤(GIST)发展的“蛛丝马迹”。

线索1有以下症状要注意了!

胃肠间质瘤(GIST)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易被察觉,它的狡猾在其临床表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在初期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

随着肿瘤变大,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很难引起重视,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信号,就医检查。

异常信号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主观感受

消化道症状

常表现为呕血、便血和慢性贫血

发现大便变黑或带血,经常出现乏力

压迫症状

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可能会压迫腹腔内器官,如肠道、膀胱等

会出现腹部包块,感到吞咽困难、排便困难

梗阻症状

若肿瘤发生在小肠,可能会出现肠梗阻、肠套叠和肠扭转

会有突发腹部剧痛和腹胀感

但是,这些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且偏主观,为了更精准、全面地捕捉GIST的蛛丝马迹,我们还可以使用医学手段帮助发现!

线索2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和诊断!

内镜和超声内镜

在消化道中,大多数GIST是光滑、完整、正常黏膜覆盖的隆起型病灶,部分病例可出现黏膜溃疡。

普通内镜好比一台普通相机,能初步评估病变大小、黏膜形态、活动度和硬度,但很难准确作出GIST的诊断。

普通内镜视图

超声内镜更像是一台具有透视功能的高级相机利用超声波“看穿”黏膜,能够给医生提供黏膜之下的信息,如肿瘤大小、肿瘤来源、血供、肿瘤边缘形态等。

超声内镜视图

镜影像学检查:增强CT、MRI和PET-CT

为了提高寻找GIST的精度和广度,医生还会借助增强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这样的大型影像工具,对人体进行“逐层分析”。

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

增强CT

增强CT是GIST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肠道准备较好的情况下,增强CT可发现直径1cm以上的GITS,明确其数量、位置、形态、大小及远处转移信息,为评估恶性程度、分级、分期提供详细信息。

MRI

MRI对特殊部位如直肠、盆底区域或肝转移GIST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MRI检查无辐射性,尤其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群(孕妇、儿童青少年及碘剂过敏者)。

PET-CT

PET-CT通过肿瘤糖代谢异常显示病变,在判断GIST复发、转移以及评估药物治疗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线索3病理学检查能发挥哪些作用?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由肿瘤细胞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之中。它们就像肿瘤的“特产”,“特产”的出现和增多,往往也预示着肿瘤的出现和增殖,因此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CD117蛋白就是GIST的“特产”,它由c-kit基因编码,约95%的GIST表达CD117,因此CD117可作为GIST的肿瘤标志物。近年新发现的标志物DOG1,诊断GIS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CD117,GIST的诊断常联合使用这两种标志物。

分子病理诊断

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见于约90%的GIST病例,是GIST特征性的分子诊断线索,检测这两种基因的突变位点,对GIST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效果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检查,确诊GIST了怎么办?

不用太悲观,可以这么治疗!

目前,从整体来看,GIST的治疗效果在实体肿瘤中属于比较好的。

这一方面得益于外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微创技术的发展、器官功能保护理念的建立及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的进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一系列靶向药物的成功应用。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治疗GIST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成为了精准医学时代的标杆。而近年来新型靶向药物如瑞派替尼的问世,更是给晚期耐药GIST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作者 胃肠外科 汪明)

(0)

相关推荐

  • NCCN胃肠间质瘤临床实践指南2021.1版(2)

     星期一                              2020年11月2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致医生同行: 欢迎订购[医生会员],获取最新诊疗指南和新药资讯! 致广大医生同行 ...

  • 15个病例熟悉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

    三.临床表现     GIST好发于中老年,平均年龄为50-60岁.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胀和黑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常因肿瘤出现坏死.溃破.出血或因为肿块压迫产生疼痛.消化道梗阻时才发现.发生于消化道外的 ...

  • 【衡道丨干货】2020 CSCO胃肠间质瘤诊断指南共识(2)

    2020 CSCO诊疗指南中病理相关专业内容,近期将在「衡道病理」呈现.敬请关注! 今天带来胃肠间质瘤诊断第二部分的内容. 2.胃肠间质瘤影像诊断 影像学方法选择 a. 胃部病变通过低张充盈等手段充分 ...

  • 疑难少见病系列--巨大胃肠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最早于1983年由Mazur和Clark提出,描述一类发生于胃肠道的来源不明确的非上皮源性肿瘤,该肿瘤表现为一系列的生物学行为,因肿瘤大部分呈梭形细胞而被诊断为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 ...

  • 男子无诱因黑便4天,这种急性消化道出血你不一定见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临床工作期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尤其多,今天带你看一例特殊的. 病例特点 刘某,男,58岁.以"黑便4天"为主诉,于2021-2-19 06:20:25入院 ...

  • 仁济科普 | 静脉曲张?腿脚肿胀?血管里正在发生这些变化

    当下肢出现了静脉曲张.单腿肿胀.疼痛.乏力.瘙痒.颜色变深.青筋突出等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去补钙?按摩?吃补品?骨科?神经内科.皮肤科-- 不对,去血管外科!这些不舒服预示着下肢血管出了问题. ...

  • 仁济科普 | 得了阑尾炎害怕开刀留疤?单孔腹腔镜手术解除顾虑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被腹腔镜微创手术所取代.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本身,也从过去的三孔,向二孔,甚至单孔发展 ...

  • 仁济科普 | 同样是腰间盘,为啥我的如此突出!

    腰突症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家为了赶时间,往往不注意自己弯腰行为,有些人久坐在电脑前不走动.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不断增加,那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应该怎么办 ...

  • 仁济科普 | 情绪问题知多少之——“焦虑”篇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不同人群都面临较大压力,导致焦虑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大部分时候,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人人都会有,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但有些人的焦虑体验非常强烈,并且持续很长时间,影响了生活 ...

  • 仁济科普 | 情绪问题知多少之——“抑郁”篇

    当遭遇困境时,大多数人会感到悲伤或沮丧,这是对丧失或压力的正常反应,但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当无助.绝望和无价值感持续数周,使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时,这可能不仅仅是普通的悲伤,这时,您 ...

  • 仁济科普 | @女性朋友,得了阴道炎怎么办?

    仁 济 科 普 ////// 白带发黄.有异味,呈豆腐渣状 外阴瘙痒 绝经了下面还是不舒服 阴道炎一直反反复复 ··· ··· 来听听邱丽华教授怎么说 ! 阴道炎 阴道炎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出现在各个 ...

  • 仁济科普 | 头撞得好痛,不会脑震荡了吧?

    " 脑震荡 "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神经功能障碍.病理学上多无无明显变化,发生机制至今仍有许多争议. 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逆行性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和呕 ...

  • 仁济科普 | 警惕食物中的“添加糖”

    甜品.饮料.蛋糕.糖果--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物,都是"添加糖"较多的食品种类,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甜蜜的陷阱". 什么是添加糖呢? 在食品生产和制 ...

  • 仁济科普 | 和“脂肪肝”说拜拜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已不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增长,其中脂肪肝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