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银行血拼消费金融,建行余额半年新增800多亿,翻了一倍多

消费金融最初起源于银行信用卡,却爆发自民间企业。近几年,在看着不起眼的对手逆势崛起,又赚得盆满钵盈之后,传统银行也终于按耐不住,开始在消金业务上发力了。

据清流Club不完全统计,在已公布2017年半年报的银行中,有8家银行公布了消费金融业务数据,其中包括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

相关数据显示,部分传统银行的消金业务发展已初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消费贷款余额较去年底增加110.66%;其次,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消费贷款余额增幅分别为31.19%、17%;哈尔滨银行今年上半年消费贷款余额增幅仅为14.7%,相比2016年同期58.2%的增幅明显减小。

数据来源:各银行财报

截至2017年6月底,光大银行消费贷款余额为3723.62亿元,排在首位。半年时间内,其消费贷款余额增长了540.91亿元,增速迅猛。

光大银行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光大银行已推出了包括“白领易贷”、“快易贷”等在内的“易”系列无担保、无抵押信贷产品,以及汽车贷款、房屋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共四类综合消费类贷款。近日,光大银行又与京东金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继续拓展其消金业务。

平安银行以2770.90亿元的消费贷款余额稳居第二,其拳头产品“新一贷”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新一贷”发放贷款486亿元,同比增长 95%。平安银行同时还推出了“金领通”、“薪易通”循环授信产品。

另外,平安银行已启动线下传统网点转型,逐步改造成智能零售网点,将注入更多小微贷款人员。

工商银行同样对消费金融业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截至今年6月底,其消费贷款余额为2600.48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30.28亿元,增长5.3%,其财报显示贷款产品“融e借”业务发展迅速。据了解,工商银行还与京东金融、乐信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探索消费金融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在消费金融业务方面进步迅速,由于个人自助贷款产品“建行快贷”的增加,消费贷款余额今年上半年激增830.37亿元,仅半年的增量就轻易超越普通消费金融公司数年才能达到的贷款余额量。从2017年中报来看,建设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也已超过工行成为行业第一。

招商银行2017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消费贷款余额 840.7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1.19%,消费贷款余额的增长比例超过主要零售业务住房贷款和小微贷款。

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产品“e招贷”交易规模381亿元,余额逾300亿元;“闪电贷”累计发放贷款253.4亿元,贷款余额119.45亿元。同时,招商银行还上线了最高额度30万的“e智贷”和区域消费金融新产品“e闪贷”。

此外,农业银行消费贷款余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随薪贷”、“网捷贷”等消费贷款业务的大力发展;哈尔滨银行则与微众银行合作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江苏银行的线上消费金融产品“卡e融”、“税e融”等推广卓有成效,截至6月底,其网贷产品“金e融”余额为98.52亿元,是年初的2.72倍。

在这8家上市银行中,有4家已布局消费金融公司。招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参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已开业,而光大银行、江苏银行也已公布将与合作方共同出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这意味着未来除了信用卡、银行本身的零售信贷业务之外,这4家银行也能通过旗下消费金融公司扩张其消金版图。

而暂未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银行,也都开始尝试与互联网平台或与金融科技公司、助贷公司合作开展消金业务。

事实上,银行通过参股消金公司或助贷等方式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就能从优质客群逐渐触达数量庞大的次优级客群,拓展更多消费场景。在其资金成本低、网点分布广、金融客群基础庞大等优势的加持下,可以看出传统银行的消金业绩增速明显远超一般消费金融平台,攻占消金市场之势相当猛烈。

“银行才是最大的玩家。”一位业内人士感叹道,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已经吸引来了胃口最大的食客。那么如何寻求新的差异化竞争空间,则成为当下民间消金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