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北京大雪纷飞 窝在格林二刷《水形物语》

一个冬天没下雪的北京,突然在上周官宣要正式入春之后的四月初,大雪纷飞。

《水形物语》携奥斯卡最佳影片光环在三月中旬登录国内院线,号称123分钟一刀未剪,可在香港上映时明明划分为三级片,大陆影院这么猛?

经过观影过的老司机剧透,通过裁、剪、裁剪混合、翻译划水以及给胴体P上小黑裙等手段,共处理了约1分钟的画面,但四舍五入仍勉强算“一刀未剪”。

可本片导演同时还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他的成片画面想必每一帧都有用意,念及这一点,懒得进影院贡献票房了。

要想品鉴原汁原味,还是得靠网络资源了——再次安利一下胖鸟电影。

其实一刷时对本片没啥感觉,get不到这版人鱼恋的挽歌情调,至于片子背后的政治隐喻更是无意深想。

我想,问题主要是出在女主角身上。

据说演技没得嘲,奥斯卡也入围了影后争夺,但审美上没调动起我的共情,只觉得这个哑女活在小天地里,自慰排遣性欲、邻居gay大叔抚慰心事、黑人女同事照应职场,寂寞寂寞着也不乏惬意,她和鱼怪之间的情感碰撞太命中注定样式,进展太快,而且前提是她破坏了职场规矩,越界去触及本该不符合她身份的场域。

豆瓣评分7.3,比起同期另一部奥斯卡佳片《三块广告牌》的8.7,差距有点大,打差评吐槽的网友炮火很猛:

“因为欲求不满就会爱上一头来自亚马逊的野生动物?直男癌恶趣味真是让人恶心。”

“从头到尾感觉在被强奸三观。感觉目睹了一系列恶趣味。”

“看不到所谓的爱情,连两人真正connected的瞬间都欠奉。”

“本该成为情感逻辑基石的段落最弱,莎莉投喂鸡蛋的表情就像在喂猫喂狗,对着玻璃罐跳舞也只像是寂寞太久的发泄。根本没有有效交流,爱在哪?”

“现代大众可能对(孤独和浪漫)这两个词的理解有些误会。”

网友的评论都是一己之言,不同意的人可能不服可能不以为然,但话说回来,每一部影片投射给每一个观众的感受都值得尊重,进了院线上映,可以自恃阳春白雪,可以追求曲高和寡,但也要禁得起每个买票进场观众的品头论足。

像《肖申克的救赎》这种标记看过、评分人数均超过百万的豆瓣第一神片,虽然没在大陆院线上映过,但二十多年来仍高居9.6分,虽然也有人说它的不好,甚至称之为“史上最有名的烂俗励志片”,但评分者中82.7%打出五星,普罗大众能get到的美才能广为流传。

影片是以邻居gay大叔的口吻讲述的,像是回忆,他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

他因为性向自卑和职场失意,戴着假发驱车去买难以下咽的蛋糕,只因默默爱慕男店主,是个典型老宅男。

片中他一度反对女主偷运出鱼怪,不愿施以援手,但他在馅饼店目睹男店主种族歧视,并鄙夷他的示爱,然后愤而回家就立马愿意帮助哑女拯救人鱼了,这个转折想说明什么,好生突兀。

这个雪夜整理电脑文件夹,犹豫着要不要删掉《水形物语》,闲着也是闲着,决定还是二刷后再删。

这次看,摒除对女主和鱼怪颜值的不适应,淡化女主浴缸自慰和人鱼的鱼水欢,能好好欣赏画面美术和配乐的古典美,片头的水中场景和人鱼的水中交缠挺唯美的,也体会到女主行事逻辑是把爱当成孤独的解药,爱上鱼怪又想把水鱼放生大海,是尘世中常见的爱你爱到怕伤害你,而更深层一点,邻居gay大叔未必是在回忆,或许只是讲了个童话故事。

开头他说这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故事发生在一座小城,靠近海岸,与世隔绝,称女主角是个不能说话的公主。已经很有童话的基调。

结尾他说关于她的故事,要怎么说呢,说她和鱼怪从此以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相爱,永远相爱,确定这是真的。当想起女主时,只有一首诗浮现在脑海,那是几百年前一对情侣的甜言蜜语:无法描述你的形状,我感觉到你围绕着我,因为你的存在,我满眼都是你的爱意,它让我的心变得柔软,你无处不在。童话的意味更明显了。

也许,哑女在中枪身亡后在水中被鱼怪一吻,颈部伤痕化作像腮一样呼吸,这样的死而复生,意味她和鱼怪或者根本就是同一族群的不同形态,他们终于找到彼此,完整了彼此,两只水怪在水里终获幸福。

也许,gay大叔只是在现实里爱而不得,臆想了这样一个故事,聊以慰藉,并自赋勇气和信心,继续在身份尴尬、阶层困苦的生活里扎根、前进。

至于所谓的政治正确,则那是另外一个解读的故事。

把《水形物语》当成一个童话故事来看,一些不充分不合理的铺垫,是容易获得谅解的。

什么是童话?本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人进行思想教育。

如果你获得了爱的教育,那么《水形物语》也就成立了。不管你是否卑微,是否残缺,是否不被主流接纳,你都有从爱里获得力量的机会。

不由地想起最近大热的《头号玩家》里宣导的,“只有现实才是唯一可触摸的真实”。

爱的故事,在童话里;爱本身,在现实里。

把童话书合上,去现实里,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