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秦始皇统一的货币吗

扁舟秦汉系列之秦帝国的灭亡(三十)

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但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统一中国和统一一系列制度的壮举。
定帝号、除谥法、改正朔、数以六为法、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上面这段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皇帝制度、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后世人们根据《史记-平准书》的一段记载,推导出始皇帝还统一了货币。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
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有意思的是,到了汉书的食货志里,对这段话就做了细微的改动: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
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汉书里把币分三等改为了币分二等。
可不是嘛,你史记说天下币分三等,可是列出来的只有黄金是上等币,铜钱是下等币,这不是司马迁数学没学好嘛。
后来中华书局校对史记,也觉得是司马迁记错了,直接把史记也改成了币分二等。
1975年,睡虎地秦简面世,人们发现了秦帝国关于货币的法律原文《金布律》:
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
原来司马迁记载没错,他大约看到过残缺的原始资料,知道帝国有三种货币。
只是有一种货币新帝国已经不通行,所以也许司马迁也不知道是什么。
这种货币就是布。
律文说的很清楚,一块标准布当11钱,而钱的主要作用是“出入钱以当金、布”。什么意思呢?
别急,我们从三个层面一步步理解。
首先,从实际流通领域看看始皇帝有没有统一过货币。
我们一般的理解,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直到秦帝国用半两钱替代和统一了铜钱的样式。
但这点值得怀疑。
始皇帝如果真的有用五铢钱统一六国的形制各异的货币,就必然要有大规模的回收旧币兑换新币的行为
但是史记里没记载过回收旧币的政策。
随着大量秦简出土,我们已经有了数量充足的样本,仍然没找到旧币兑换相关的记载。
我们只能说,也许秦始皇时期,帝国并没有废除六国的货币,也许始皇帝并没有在实际流通领域有过“统一货币”。
当然,现在这些只能是猜测,只是和出土秦简的货币律文似乎不矛盾。
因为前面引用的简文明确说了,钱固然也流通,但最主要作用是“出入钱以当金、布”。
翻译一下就是说,在帝国记账的时候,都要把实际的黄金、布这两种货币统一换算成钱。
很显然,至少黄金和布都是货币,帝国予以承认,帝国只是说在账本上,金也好,布也好,全部换算成钱入账。
比如说,帝国的国库有一百斤黄金,一万块布和一万钱,帝国在账本上记的是换算完后一共有112万钱。
所谓的秦始皇“统一货币”,大约指的是在账本记账时确实是“统一”了货币单位。
接下来我们肯定想知道,黄金、铜钱和布,三种钱到底怎么用,老百姓到底爱用什么钱呢?
首先,黄金很可能不是主要通行货币。
几千年来,无论古今中外,黄金由于其稀缺和稳定的特性,一直承担上层货币的职能,不愧是当之无愧的天生的货币。
列国的黄金大约和现在的黄金功能差不太远,市面上并不直接流通,但都会将其作为基本的战略储备。
秦帝国也是如此,黄金只用于存之国库或向顶级贵族发放奖励,基层市场是禁止流通的。
因此在所有与帝国政府相关的大宗物件的记账,都是先换算成黄金,再换算成钱。
比如说,帝国对官吏和高爵者的惩罚,一般都是甲、盾、马甲或者直接黄金。
而甲、盾这些实物,帝国都会明确规定和黄金的换算比例。
一个人被罚甲、盾或者死刑(交十二副马甲可以免死)等,你可以交实物,也可以按指定换算比率交黄金,最终在账簿上按钱记账。
黄金的地位搞清楚了,接下来就是铜钱和布了。
铜钱和布都在市面上流通,那实际交易中,人们到底更爱用铜钱还是布呢?
睡虎地秦简出土了大量的帝国律文,其中有部《效率》,我们可以理解为帝国对臣民的考核指标与惩处法规。
《效率》规定了帝国官员方方面面的行为,人们发现,里面所有量化成钱的指标,全部是11的倍数!
帝国硬性规定了一块布值11钱,所以《效率》里关于钱的记载,很可能说明了一个事实:
帝国基层市面上,至少在关外六国故地的市面上,布是民间主要通行的货币,使用频率高于铜钱。
人们肯定会感到很奇怪,布很容易损坏,又不方便切割和储存,怎么看也不适合做通用货币啊。
其实如果有看扁舟与本系列同时连载的唐帝国系列的话,就会发现直到千年之后的唐帝国,仍然是以绢帛为主要流通货币,使用频率远高于铜钱。
事实上,千多年来,除了汉武帝前的汉帝国,其他时候布一直都顽强的充当着主要流通货币。
至于汉帝国前期为什么会例外,先卖个关子,以后再说。
为什么人们放着更适合的金属货币不用,非得用缺点多多的布呢?
这绝不是因为老百姓蠢,而是因为相对于布,铜钱有着某些难以克服的缺陷与风险。
布最大的特点是有实用价值,而且在有实用价值的常见物品里,布是最适合做货币的。
作为货币,首先要方便保存、储存、度量和交换。
不用多说我们也能理解,布在这些特性上比起粮食、牲畜、土地等常见财产,要优势很多。
作为货币,供应总量需要保持相对稳定,比如石子也方便储存交换,可是石子满大街都是,就没法用来做货币了。
人们肯定会想,布不是每天都可以生产出来吗,怎么就不会烂大街呢?
首先,布有使用价值,每年会生产大量的布,也会被用掉大量的布,储存的布也容易出现一定的损毁。
而且,织物很容易根据产品质量区分调节其价值。
比如到了唐帝国,绢成为标准计价单位,而且绢根据质量分为九等,不同等级存在不同的换算关系。
总之,布是勉强有能力保证其供应的稳定性,保证其货币的地位的。
当然,无论如何,金属货币铜钱,要远远比布更适合作为货币。
但布相比于铜钱,有一个绝对的优势——布不用担心真假。
布当然也有真假,比如秦帝国就规定质量不达标的布不能作为钱使用。
但布的真假,人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就能分辨。
而金属货币人们却无法分辨。
如果帝国发行的一块钱,人们都认为他值一块钱,那么自然不需要费劲的去分辨真假。
可是如果帝国发行的一块钱,人们只认为他值一毛钱呢?
就会有无数人愿意用一两毛的代价去造出可以值一块钱的假钱。
也就是说,金属货币的真假,不在于其自身的价值,而在于帝国认不认。
同样的钱,帝国认了就是真钱,不认,就是假钱。
所以,人们无法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甚至连帝国自己也无法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人们肯定会很奇怪,怎么会帝国发一块钱,人们认为他只值一毛呢?
这需要我们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什么是货币?
一言以蔽之,货币就是信用!
当帝国中央在人们心中具备信用,他发行的货币自然就值钱。
否则,他发行的货币就是一堆废铜烂铁。
帝国发行货币,市面上自然运行后,自然会得出结论它值多少,这个价值虽然是动态的,但相对稳定。
可是帝国大体上有两种方式破坏货币的自然价值。
首先帝国可以通过指定价格,形成事实上的价格双轨。
比如,帝国法律明确规定,一石米值30钱,一标准单位的布值11钱,其他黄金、甲、盾等都有指定价。
帝国最大的市场交易在哪呢,在政府的大规模采购,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大规模采购。
既然钱主要是帝国在用,那你猜猜这帝国的定价是会偏高还是偏低呢?
帝国把价格定的低到离谱,谁又敢不和帝国做生意呢?
然而,即便这么玩,帝国也会发现,还是不够。
因为帝国发起的战斗越来越多,大型工程越来越多,需要养活的大佬和各色人员也越来越多。
于是,帝国发现造钱的速度不够用了,咋办?
这就需要帝国用到第二个高招了——降低发钱的成本。
说的通俗点,就是发行比正常的钱更轻,更容易造的钱。
帝国的铜钱向来被叫做“秦半两”,因为按照约定,帝国的铜钱就要重半两。
但是在阿房宫附近的赵背户村和始皇陵都出土过一批铜钱,发现最重的只有大约9铢,最轻的只有2铢,绝大部分钱重量都在3-6铢之间。
半两是12铢,也就是说,到始皇帝末期,帝国发行的钱的重量普遍只有标准重量的三四成。
因此在岳麓书院出土秦简里,帝国很明确的规定:
钱善不善,实杂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总之,钱不管有多重,只要是帝国发行的,必须当一个钱用!
总之,帝国虽然陪你在玩,但请别忘了帝国还是裁判员大人!
但是老话说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你非得把一毛钱盖个印说他是一块钱,那些投机倒把的坏分子就难免把一块钱拆成10个一毛,也说他值一块钱。
于是市面上突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钱,真假莫辨,别说老百姓分不清,帝国自己也分不清。
帝国对造假钱的罪犯,那可真是格杀勿论,要多严厉有多严厉。
睡虎地秦简就记载了对造假钱士兵严厉处死的案例。
可是帝国还是架不住不怕死的人如过江之鲫,杀不尽烧不绝。
可以想象,这样的背景下,市面上的钱和物价会完全崩溃,咋办?
帝国会重新发行足额的货币吗?帝国会放开指定价格吗?
显然您异想天开了。
总之,帝国虽然陪你在玩,但请你别忘了帝国还是裁判员大人!
所以帝国的对策是:
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
择行钱、布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
意思是说,仁慈的帝国希望大家是博爱的,友善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帝国希望大家对于钱和布要一视同仁,像帝国一样公正、公平、大公无私。
反正就是,钱和布就按照我定的标准换算关系一起使用,不许你挑三拣四,敢挑三拣四,提头来见!
在近年新出土的湖南益阳兔子山秦简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件:
十月已酉,劾曰女子尊择不取行钱…论刑尊市,即弃死市盈十日。
一位来自益阳名叫“尊”的女子拒绝收帝国发行的铜钱,按照法律,被处死后暴尸于市十天。
敢不收钱就要被处死,大约不会有人不知道,但是这位刚烈的益阳女子宁愿一死,也不愿再收帝国的钱了。
千多年漫长岁月,布帛在货币市场长期顽强的占据主导地位,也许正是这些刚烈的男女前赴后继换来的。
铜钱上的猫腻并不是秦帝国独有的。
现代已经大量出土了战国后期的货币,人们发现,年代越晚,各国的钱币的重量就越轻,乃至于轻到不成样子。
所以,帝国真正在民间流通的货币很可能早就被统一了,只不过被统一的货币有点出乎意料罢了。
看来,真正统一货币的只怕不是秦始皇或其他伟大人物。
一个个我们没法叫出名字的人,前赴后继的完成了货币的统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