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辨别
脉象如何辨别,我们可以从如下四方面着手,也就是:位(所在部位)、数(也就是次数及其变动)、形(形状)、势(也就是力量及其趋势变动)。接下来我们把脉象一一按此归纳一遍以利于以后的临床应用。
正常脉参照:脉宽2;脉力5.
浮脉类
浮脉:
位:三部具有,浮取最明显,中取稍软,沉取显弱,即逐层变弱。
数:无要求,可快可慢。
形:无要求,可粗可细。
势:比正常脉力稍大,浮取强于正常,多为6脉力,中取趋于于正常稍软,多为5脉力, 沉取显弱,多为4脉力,即逐层变弱。如按水中浮木,举之有余,摁之不足。
洪脉
位:三部具有,浮取最明显,中取沉取类似但比浮取显弱,非逐层变弱。
数:一般偏快。
形:脉形比正常宽大1/3-1/2,来势如汹涌之波涛搏指,多在3脉宽。
势:浮取比正常脉力大,多在6-7脉力,特别是波动那一下,搏指;中取沉取力量趋同正 常脉力,多在4-5脉力。
散脉
位:仅浮取可见,中沉皆无,浮取可见,按之则无。
数:节律不整,散乱,时有间歇。
形:脉形趋于正常或偏大,如水面之浮油。
势:比正常弱的多,基本弱去一半,多在3脉力甚者更低。
芤脉
位:三部具有,浮取最明显,中取最弱,沉取强于中取但弱于浮取。
数:无要求。
形:趋于或稍大于正常,如葱中空。
势:芤脉浮取趋于正常,多在5脉力,中取重按虽皆无力明显弱于正常,而中按无力更为 突出。中取多在1-2脉力,沉取多在2-3脉力。
革脉
位:三部具有,浮取最明显,中取沉取类似,但都弱于浮取,如鼓中空。
数:无要求。
形:脉宽浮取趋于或稍大于正常,如摁鼓皮,搏指坚硬毫无柔和之像;中沉取细弱。
势:革脉浮取明显强于正常,多在6-7脉力,中沉取则明显弱于正常一半,多在1-2脉力。
濡脉
位:唯浮取可见,中沉皆无。
数:无要求。
形:比正常细的多,多细去一倍,多在1脉宽。
势:比正常稍弱,关键软,多在3-4脉力。
沉脉类
1.沉脉
位:浮取不得,中取模糊,沉明显可见。
数:无要求。
形:无要求。
势:无要求。
2.伏脉
位:浮取,中取不见,唯沉取重恩骨推筋始得。
数:无要求。
形:脉宽和正常脉类似。
势:脉力和正常脉类似。
3.牢脉
位:浮取不见,中取软弱几不可见,沉取力猛明显。
数:无要求。
形:重取比正常脉宽大。
势:浮取不见,中取较正常明显软弱,沉取力猛明显强于正常,多在6-7脉力。
4.弱脉
位:三部皆有,浮取不明显,中取沉取类似,但明显于浮取。
数:无要求。
形:脉宽较细,多在1脉宽。
势:力度明显弱于正常脉,较软,可弱于一半,浮取1-2脉力,中沉2-3脉力。
迟脉类
1.迟脉
位:无要求。
数:一息三至,大概每分钟50次左右。
形:无要求。
势:无要求。
2.缓脉
位:无要求。
数:趋于正常,不快不慢,一息四至。
形:和正常脉大小类似。
势:无要求。从容和缓为正常脉,脉力较正常稍弱,多为4脉力单位。
3.涩脉
位:三部皆有,浮中取皆模糊不清,唯沉取始可摸到,但仍较模糊,时而显现。
数:心率正常,但由于堵塞流速慢,从尺到寸间隔时间长,故有磨磨蹭蹭不痛快的感觉。
形:比正常脉细。
势:比正常脉明显弱或稍弱,或1个或4个脉力单位,来难或去速,磨磨蹭蹭不痛快之像。
4. 结脉
位:无要求。
数:慢,无规律停止。
形:脉宽和正常脉类似。
势:有比正常脉力强,5-6个脉力,有时忽强忽弱。
数脉类
1.数脉
位:无要求。
数:快,往往一息6-7至,大概90-108次/分往上。
形:无要求。
势:无要求。
2.促脉
位:无要求。
数:较正常快,特点是无规律停止。
形:无要求。
势:无要求。
3.疾脉
位:多现关部。
数:一息七八至,大概>100次/分。
形:无要求。
势:无要求。
4.动脉
位:偏沉,浮取不显,中沉可寻,重摁震荡。
数:比正常快
形:脉形如豆,粗细接近正常。
势:脉力接近正常,脉较硬,指下如豆有动摇感,即单个滑脉的滑过感。
虚脉类
1.虚脉
位:三部具有,浮取最明显,中取沉取逐层变弱。
数:无要求。
形:和正常脉等同。
势:比正常脉力弱,浮取脉力弱于正常,多在4-5脉力,中取沉取逐层减弱。
2.细脉
位:无要求。
数:无要求。
形:较正常脉细一倍甚至往上,多为≤1脉宽。
势:较正常脉稍弱,但不多,多在4脉力,但应指明显。
3.微脉
位:浮取无,中取模糊,沉取重按有时才见,但重摁欲绝。
数:无要求。
形:细,1/2或1/3脉宽。
势:脉力微,1个或1/2个脉力单位,因太弱,重摁时清时糊,故指下模糊不清,若有若 无。
4.代脉
位:无要求。
数:脉率正常,但脉律时有一止,但止有定数,即规律停止。
形:脉宽和正常脉接近。
势:脉力接近正常。
5.短脉
位:无要求。
数:无要求。
形:脉形短,两头短缩,中间突起,应指在关部较明显,而寸、尺两头有不足不及之感。
势:无要求。
6.大脉
位:无要求。
数:无要求。
形:大于正常一倍,多为4脉宽。
势:较正常脉力稍弱,多为4脉力。
实脉类
1.实脉
位:浮中沉皆显。
数:无要求。
形:形体大于正常1/3及以上,多为3脉宽。
势:浮中沉力度一致,且都大于正常,多为6-7脉力。
2.滑脉
位:无要求。
数:无要求。
形:脉宽接近正常或稍宽,脉来如珠滑过指下,又如胶皮管内水头间断,一股一股,不来 不显,合洪脉来盛去衰之像。
势:脉力接近正常或稍强或稍弱,多在4-5或5-6脉力单位。
3.紧脉
位:无要求。
数:无要求。
形:脉来绷急于指下,但不挺直,有弹性,可推动,不来不显,合洪脉来盛去衰之像。
势:无要求。
4.长脉
位:无要求。
数:无要求。
形:往上超过寸脉或向下超过尺脉
势:无要求。
5.弦脉
位:无要求。
数:无要求。
形:脉宽无要求,脉形似琴弦挺直,挺然指下,坚固不易推动,脉管硬,时刻存在。
势:可大可小无要求,可大至6-7脉力,也可小至1-2脉力单位。
脉间区别:紧脉/弦脉
区别有二:1.紧脉脉来才显,绷急指下,如一头固定,一头牵动时的绳索一样绷急指下;而弦 脉时刻存在,挺然指下,如竹竿担于皮肤下。
2.紧脉可以左右推动,有弹性;而弦脉则挺然如竹竿,没弹性,不能左右推动。
脉间区别:短脉/动脉/滑脉
三者区别:短脉虽短但没指下滑动感;动脉也短,但沉而有滑动感;滑脉不短,有滑动感,如水头间断,一股一股。
脉间区别:微脉/弱脉/细脉/濡脉/涩脉
三者区别: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轻按不见,重按如欲绝;不似弱脉的沉小弱分明,沉而细软;细脉的纤细有力明显,细而不软;濡脉的浮而细软;涩脉的沉细迟磨磨蹭蹭艰涩不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