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上海小年夜
春节越来越近,
年味也越来越浓;
全家相聚,
共度团圆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在日历上今天被标为“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
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同。
但小年时的习俗还是大抵相同的,
如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所以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
与众不同的上海小年夜
北方的小年是腊月廿三,
南方的小年则是腊月廿四,
而上海则与众不同,
我们只过我们自己的“小年夜”,
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
小年夜这一天,
上海人通常家置酒宴,
合家团圆,意为吃“小年夜饭”。
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噤噤咣咣”的大扫除声不绝于耳,
用不着的东西趁这个时候赶紧扔掉,
边倒垃圾边念一声“晦气出门”。
初四扫地时必须由门口朝屋内扫,
扫完垃圾还不能直接倒掉,
要先念上一句“财气入门”才行。
“小年”为何分南北
在中国历史上,
年前有四个比较有重要意义的日子,
分别是:
冬至、
拜灶神、
小年夜(除夕前一天)、
大年夜(除夕)。
宋代时人们为了节省时间与精力,
将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
把二者统一定在了腊月廿四这天。
至清代时这一时间再次发生改变,
因腊月廿三日是满族祭祖的日子,
清皇室便规定腊月廿三日是小年,
北方的小年夜就成了腊月廿三日。
由此看来,上海人把除夕前一天作为“小年夜”,反而是最为传统的过法。
上海小年夜习俗有哪些
祭灶神
“送灶”、“祭灶”大多是贴灶神像在厨房灶,庆新年也由此拉开序幕。
灶神上天是要向玉帝汇报一年中人间的好坏,为避免他言之过分,故“送灶”时人们还供上用饴糖所做的糖元宝等,让他吃了粘上牙齿,不说人间坏话。“送灶”时各家要点上香烛,屋内青烟缭绕,各色供品耀眼,新年的气氛也随之而来。
大扫除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都要掸尘扫除,称得上是一次积极的、有规模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了。经这一天的工作,每家每户龌龊大去,用品比前井然,里里外外展露出清新之貌,可谓是新年新气象。
备年货
购买新年招待亲戚朋友的各色食品是上海人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旧时每户还会自家磨粉包汤圆,有些家庭还抟粉自制年糕。前者是取“团团圆圆”之意,后者吃了可“高高兴兴”、“年年高”。
备新衣备春联
准备新衣、新帽、新鞋,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头”的。除了买新衣新帽外,还会挂春联、年画、门神,邻里间共同营造出和谐的迎新氛围。
团圆聚餐
亲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它让人心醉,让人温暖。
小年夜这天,和最爱的人一同度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