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今人之诗和古人之诗

韩愈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高万丈。”这于今日而言,倒是很为扎实。李白和杜甫,在今天自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可逾越的高度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二人已经是“只可远观,不可近亵”的菩萨了。而从诗艺的角度来说,超越二人也是人们根本不敢思议不可思议的事。

但我总觉得,一定有那么几个人,是私底下自以为至少自己的某一个作品并不亚于李杜的,只是他们都不敢声张出来,即便是喝高了都不敢说,在自己的老婆面前都不敢说。

不敢声张是有道理的,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怕”,怕被人说狂妄,怕被人视为不自量力,更怕被人当做神经病。——总之,都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不会害怕的“怕”。

另外应该还有一些人,总是觉得自己的诗真的不差,但是他们从不敢去跟什么古人相比较,更不要说李白杜甫了,这并不是他们谦虚,而是李白杜甫究竟在哪一个高度,他们根本不清楚。确实,李杜对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来说,只是一个传说,他们脑子中对李杜的评价全部来自别人,如果没有那么多古人、今人对李杜的评价,李杜和李杜的作品,那就跟某个公众号里的没什么太多的区别了。

平心而论,这两类人中其实是很有一些人的作品——我仅仅说的是作品,因为绝大部分人我都不熟悉——是写得非常不错的,我同意今人在整体素质上压根儿就没法跟唐人宋人相提并论,但我不同意今人的詩詞也没法跟唐人宋人相提并论。

几万首唐诗宋词里面,优秀的也就那么一些,绝大部分也就平平而已,甚至有的还不如我这样今天只是三流的角色,而唐诗宋词涵盖的时间段,则有几百上千年的积累,今天呢?且不说数十年来陋教育给国人造成的巨大的戕害,仅仅网络时代也就那么十来年,这十来年的诗词作品,数量之巨,是哪一个朝代都无法相比的。当然,今世的垃圾也是史无前例的。

今人的作品没有办法与古人的相抗衡的另一个因素,是古人的作品已经积累了几千年的口碑,经受了几千年的遴选,从现有的一些古籍中可以看到,历代都有一些被人看好的诗词,但它们在现在也不流行了,说明它们都已经被历史搞出局了,剩下来的也就那么几只能游到终点的蝌蚪,落地生根,成为不朽。有时候看一些名篇或名句,细细品味,说实话真心没有历史所给予它们的地位那么高。而今人的作品,如果也同样假以时日,你能说几百年之后就没有一个可以传诵的么?

今人的作品没有办法与古人的相抗衡,再一个原因应该是今天已经不再存在那个可以承载诗词创作和传播的“士”的阶级。从创作的角度而言,所有写诗词的人的本来身份都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工农兵学商,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一个在多维度中可以产生共鸣的集团。这种乌合态势,不可能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凝聚力,你写你的,我写我的,我读你的是看得起你,而不是一种义务,更不是使命。

你我在同一个微信群里,并不是因为你我有一个全维度相同的“好”,而是因为都是被张三或者李四拉进来的。你不妨问问你自己:你在微信中读过多少你觉得真心不错的诗,又转发过其中的几个?你也可以再问问自己:你所转发的那些东西中,有几个是因为写得好才转的,有多少则因为是老师、密友、情人等关系才转的?

整体社会都存在这种俗象与某层次的堕落,诗词爱好者这个群体受影响的不堕落就有个鬼了。当然,群体的堕落不等于其中的个体一个个都堕落了。

但是另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实是,能造成洛阳纸贵的那种传播今天也并不是没有,比如一个酒厂老板弄一个“我有一壶酒”,也真的是横扫了整个网络,令“花间一壶酒”顿时黯然,花容失色。只是,真正的好诗好句能如此失心疯似的传,却是从来没有见过。你若问问这个圈子中的每一个人:你是否热爱诗词,那是不会找到否定答案的,但是就是这一群热爱诗词的人中,何以从未见过这种大规模的知音式的、惺惺相惜式的、发自内心热爱崇敬赞赏的转播呢?

而没有这样的传播,今人之诗就永远不可能在诗史上留下印迹,没有这样的传播氛围的存在,若有哪一本书上记下了某人某句,基本可以断定,其中的大部分要么是作者识见有限,要么是互相吹捧,要么互相抵制,基本上很难会有真正值得传世的。我们见到的真正静得下来创作只能是极少数,其他的都是表面上爱说说的多。我们常见在微信群都有几个口水战,或发不痛不痒的口头语,或链接无聊的视频,只能暴露个人的见识肤浅。而真正在背后认真看书学习的有几人?潜心创作的又有多少?不学习就会落后,这个时代超意识改革变化,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速度难以想象。创作的素材与艺术传承提高没有停留。固步自封以过去的观念,或太过于盲目自信,这都不符合创作规律。

今人的诗词没法和古人相抗衡的最后一个原因,是来自写诗人本身。今日没有诗人。都是诗匠。所不同的无非就是此诗匠比彼诗匠更精致一点而已。

我们这个时代,也不是拿来专作比较的,而是继往开来,传承发展。对于诗词创作,以及各种体裁作品,就个体而言是一种娱乐,一项爱好,文化的自觉,赋予生活的情趣自然有感而发,在有一定的规则范围充分展现才智。与其花费时间去争论,不如自娱自乐,且去争论更显得肤浅,人家不缺学问,无资格去评论。现今任何的争论都毫无意义,艺术无止境,人生有限,智能融合于艺术的探求中享受雅趣,抒发情感。诗为心意,言之乐也。一个民族文化,也不是由哪个人的褒贬就萎缩扩张,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学艺术之花永远都是盛开的。“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勤奋写点诗意,助力提高气质,陶冶自己情操,畅游娱乐于诗词文化的园地,才有更多的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聆听心灵的呼吸,感受生活的美意,阅览大千世界,生活文化需求,文化艺术的创作与享受已是必然趋势,目前各地的诗词文化兴起,意在舒发生活情感,娱乐之爱,交流艺术鉴赏,更多的是为了一个地方群体创作而有缘走到一起。独乐不如众乐,大家都写有作品才具有说服力。(转发略有改动)

(0)

相关推荐

  • 《唐诗三百首》中杜甫作品最多,但为什么杜诗在唐朝并不受推崇?

    谁说杜甫的诗在唐时不受推崇? 我们先不管后人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就说唐朝,杜甫的名声在中唐之时已经隐隐有超越李白的势头. 现在普遍认为杜甫在世的时候,因为年龄的缘故(比李白小十几岁),盛 ...

  • 【扪虱谈诗】2-4关于李杜的随想

    [扪虱谈诗] 阿夏老师是网络诗坛所谓'骨灰级'的人物,早年活跃在清韵等论坛.山菊有缘碰上他的文字时,阿夏老师已经进入隐居模式.这些年联系渐疏,最近惊闻阿夏老师已于2019年8月4日仙逝~~~经阿夏夫人 ...

  • 每日詩詞|世風不古,哪兩位詩人仍尊奉管鮑之交?

    前面读到李白的<古风>,抨击当时文艺之风,是为仙人的一次文学创作理念宣示. 今日我们读杜甫,他亦哀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但李杜之所以江河万古,作诗.做人都是值得学习的. 每日詩詞 杜甫&l ...

  • 清代赵翼《论诗五首》欣赏

    论诗五首 赵翼 [清代]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 ...

  • 简谈诗味

    我国古代诗家论诗,讲究"辨味".唐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在此,他明确指出 ...

  • 苗雨时:简谈诗味

    我国古代诗家论诗,讲究"辨味".唐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在此,他明确指出 ...

  • 【杨杰宏】简谈纳西汉语双关诗联

    ‍ ‍ ‍ 简谈纳西汉语双关诗联 杨杰宏 谈空客喜花含笑, 说法僧闻鸟乱啼. --[明]木增 经过一个冬季的清冷,又到繁花似锦的清明花季,花儿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清明夜与几个友人谈论有关花的诗 ...

  • 王克金:别嫌朵儿小哇 ——简谈大鹏瞰海的诗

    写诗多年,读诗多年,对诗与诗人的关系,有了一点儿体会.这点儿体会简单来说就是,是什么样的诗人,就写什么样的诗.其中一些诗,可以看做是诗人自己的传记.这样的传记,不和我们所说的纪实文学中的传记一样.纪实 ...

  • 简谈格律诗写作要点

    近日跟一帮诗友交流,各位朋友对格律诗的好坏标准各抒己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写过的诗也不少,我的格律诗标准比较简单,就这么几条! 一,既然是格律诗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是遵循格律了,绝句格律就是四种, ...

  • 简谈贵州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一.贵州的自然环境 地貌: ①贵州的地貌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上广泛分布着石沟.峰林.瀑布.喀斯特湖等千奇百怪的喀斯特地貌.地下发育了溶洞.暗河.石钟乳.石钟柱等喀斯特景观. ②贵州的地貌深受 ...

  • 【扪虱谈诗】5 - 4 诗和律

    [扪虱谈诗] 阿夏老师是网络诗坛所谓'骨灰级'的人物,早年活跃在清韵等论坛.山菊有缘碰上他的文字时,阿夏老师已经进入隐居模式.这些年联系渐疏,最近惊闻阿夏老师已于2019年8月4日仙逝~~~经阿夏夫人 ...

  • 盘点:古人“偷诗”十八法

    导语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所谓抄,说的好听是借.借用,甚至脱化.化用:说的不好听就是偷,就是剽窃,就是"文屠"."文抄公". ...

  • 简谈八字命理中的十灵日

    十灵日就是八字中日柱为:甲辰.乙亥.丙辰.丁酉.戊午.庚戌.庚寅.辛亥.壬寅.癸未等十个干支其中之一者,为命带十灵. 命带十灵者通常聪明灵慧.直觉敏锐.悟性好,并且学习东西很快,也懂得察言观色,会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