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裤子放屁”英语怎么说 | 曾泰元

裴淳华手书的中文名字

牛年新春期间,我从网上看到了一段英文的视频,在嬉笑和赞叹声中,想到了词语翻译的问题。

罗莎曼德·派克(Rosamund Pike)是英国的知名演员,2021年2月底荣获了第78届金球奖“音乐及喜剧类”电影的最佳女主角。她的英国伴侣热爱中国,从零开始自学汉语,无师自通。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跟着爸爸学,普通话说得既流利又地道。“裴淳华”是伴侣给她起的汉名,她不只喜欢,甚至要求中文媒体采用,舍弃之前的音译名“罗莎曼德·派克”。

金球奖颁奖前,她上了英国当红的喜剧性谈话节目《格雷厄姆·诺顿秀》(The Graham Norton Show)。主持人格雷厄姆·诺顿知道她也在学汉语,希望她能讲两句。她便把孩子教她的搬出来,字正腔圆地介绍了“脱裤子放屁”,并把它直译为“taking your trousers off to fart”。

节目现场随即爆出了笑声、掌声和惊呼声。主持人似乎也乐坏了,说这个民族能有这样一个表达,真是让人爱死了。

裴淳华解释道,做了多余而不必要的事,多此一举,就是“脱裤子放屁”。主持人豁然开朗,说这就像是“培根上的黄油”(butter on bacon)。在座的嘉宾笑声连连,点头如捣蒜,似乎深得其味,觉得既有趣又贴切。裴淳华又以中文反复说了几次“脱裤子放屁”,咬字精准,声调正确,比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说得好。她适时辅以直译的“taking your trousers off to fart”,让大家能明白字面的意思。最后建议观众,如果想学一句中文,这句不错,很好用。

“脱裤子放屁”略显粗俗,另一个“画蛇添足”相对文雅,语义接近,二者都指多此一举,没有必要。“脱裤子放屁”的英文有现成的惯用语可以套用,譬如“to gild the lily”(字面“给百合花镀金”),或“to overegg the pudding”(字面“在布丁里加太多鸡蛋”)。节目主持人所说的“butter on bacon”(字面“培根上的黄油”),或加了动词的完整版“to put butter on bacon”(字面“在培根上涂黄油”),这两个也都可以。

中翻英的时候,老师都教我们要到英文里找答案,英文必须地道,中式英文要避免。如果英文里找不到完全相符的,那就找最接近的。如果连最接近的也不可得,那就尽量想办法。无鱼,虾也好。不求漂亮的高分,但求及格过关。此乃妥适之中道,是行之有年的标准作法,是跨文化沟通的稳定基石。然而语言是活的,有弹性也有创造力,倘若一味按标准来,恐会让语言缺氧,丧失弹性,抹杀了本该有的创造力。

裴淳华在节目中介绍的金句让我们惊觉,中翻英其实有另一种可能性,长久以来都不受重视,甚至遭到压抑、鄙夷,那就是直译。裴淳华直译了“脱裤子放屁”,因为比喻独特,意象鲜活,生动传神,结果反而让人拍案激赏。

节目播出的隔天,《格雷厄姆·诺顿秀》在自己的油管官方频道推出了2分钟的视频《裴淳华的孩子教她用普通话说“脱裤子放屁”》(Rosamund Pike’s Kids Taught Her To Say “Take Your Trousers Off To Fart” In Mandarin),在我写这篇文章的2021年3月初,已经有30多万的观看次数,很受欢迎。(把“脱裤子放屁”直译为“to take your trousers off to fart”,当然不是裴淳华的独创。我查证过,另一个版本的“to take off your pants to fart”似乎更为常见。)

把中文的说法直译成英文,最有名的当属“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这个招呼语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文法不符合英文的习惯,却因缘际会,全球通行,英文词典也多有收录。

另有一个知名的例子是“丢脸”(to lose face)。这个“to lose face”是英文里标准的说法,甚至还是专业术语,是语用学(pragmatics)的重要概念,英文词语的“圣经”《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已收录多时。

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获奖无数,堪称武侠片的巅峰之作。片名的英文“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就是在英文框架下的直译,一方面遵循了文法规则,照顾到了英语人士的语感,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之处,在温和的守成中渗出谜样的创意,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美籍华裔作家裘小龙也有一个类似直译的成功例子。他以英文创作的侦探推理小说畅销欧美,作品的文字风格与众不同,散发出独特的新鲜感和无所不在的中国味。他的第一部小说《红英之死》(Death of a Red Heroine)就获得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推理奖项之一“安东尼奖”(Anthony Award)的肯定。

在这本得奖作品里,裘小龙为了描述上海新兴事物短时间内的大量迸发,修辞上舍弃了英文里老掉牙的“to mushroom”(像蘑菇一样地迅速增长),而用在中文里同样老掉牙的“雨后春笋”,把它直译为“to sprout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结果这句英文居然引人注目,被美国全国性的书评节目挑出来大加赞赏,说这个比喻不落俗套,既新鲜又有诗意。可见一种语言文化里了无新意的陈词滥调,移植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说不定就显得新颖独特,其关键,可能就在适度、合理的直译,让中文母语丰厚我们的英文表达。

这里强调“适度、合理的直译”,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硬邦邦的不合理的直译,如网上广泛流传的中式英文:“人山人海”的“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你行你上啊”的“you can you up”,“不作不死”的“no zuo no die”,“给你点颜色瞧瞧”的“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这些说法违反了英文的文法,让英语人士不知所云,挑战了语言理解的底线,只能视为搞笑之作。

翻译见仁见智,常无定论。语言的递嬗演变,也可能会出人意表,有时甚至丝毫不留情面,让铁口直断的专家灰头土脸,让教科书上的金科玉律生锈长斑。不过适时地运用合理的直译,譬如“脱裤子放屁”(to take off your pants to fart)和“雨后春笋”(to sprout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顺着英文的规则来组织,但又沿用中文的譬喻来措词,这种作法应该是阻力较小,也是比较稳妥的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