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厌学玩手机,无助的我,在一次主动后迎来转机
“只要愿意改变,什么时候都不会晚。”这句话,之前我以为这只是咨询师对我随便说说的鸡汤而已。
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因为我真正体会到了改变。那个厌学、玩手机和我对抗的儿子,现在与我相处甚欢,心思也重新放在了学习上,一切都是我期待的样子。
故事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那是在与儿子的一场纷争后,我焦虑得不行,晚上睡不着刷到一篇关于父母育儿焦虑的文章,点开一看行文口气很大,说分享的方法可以一劳永逸解决育儿的根源问题。
一看作者,是一个三级咨询师,头像还怪怪的,像是算命的营销号,这能有啥水平?再看其他内容却是情感方面的文章,更是加重了我的质疑,我倒要看看他会写些啥。
带着质疑和好奇,我继续把文章读完,结果内容深深吸引了我。他说很多父母学了很多育儿知识,但在实际运用上永远都是错。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学的都是套路,又没有内功,实战必败。
我反思自己的过往,深以为然。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处处为孩子着想,把最好的东西、最好的态度都给了他。但一旦和孩子交流沟通,却时常不欢而散,事与愿违。看了文章才认识到,沟通都是随机应变,套路是行不通的,得真正地去练内功、学原理。
文章建议父母们多学点心理学的知识,但我有点迫不及待。大概是晚上11点多的时候,我给作者留了一条私信,希望他能给我提点建议或给点指导。
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之前也给好几个作者发过私信,但估计人家很忙都没回复,我想这位不温不火的三级咨询师回复的几率应该比较大,且看他有什么主意。
我简单地介绍了我儿子的情况,高二,厌学,无故请假、沉迷游戏、无法沟通,问如何改善。
咨询师应该是个夜猫子,12点多的时候竟然给我回了第一条信息,内容一个字:“忍”。
难得遇到回信的作者,但这也太不专业了啊!估计是我免费咨询吧,人家惜字如金,于是我提出可以付费咨询。
这次他的回复让我意外,他说,开始给我回复一个“忍”字,只是试探我,想看看我是什么样的人,并没有要付费咨询的意思。
如果我根据他的回复,继续向他请教“如何做?”的问题,那么说明我属于比较理性的母亲;如果我直接放弃追问或提出与解决问题无关的疑问,那么我可能就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母亲。
很明显,我是属于情绪化的母亲。用他的话来说,这也许是我与儿子沟通不畅的原因,因为我太容易自以为是了。
一上来就被指出问题,我有点下不来台,但他紧接着说,容易情绪化的人有很强的共情基础,方法得当会让沟通事半功倍,这既安慰了我,又让我有了期待。
由于很晚了,他建议第二天下班后再聊,让我白天把更详细的情况发给他。我冒昧地问了一下他的工作,他说他只是某单位的兼职咨询师,不提供线下咨询,在网上能帮到一个算一个,还真是个热心肠。
第二天白天,我把儿子的情况及家庭情况洋洋洒洒、详详细细地整理出来发给他。在期待中,我熬到晚上十点半左右,终于等来咨询师的回复。
他先向我说了声抱歉,他说消息早就收到了,只是一直没空细看,怕有疏漏,就只好等到真正空闲下来回复我。他的真诚让我对这次对话抱有更大的期望,也觉得他还算“靠谱”。
他回复我说,消息中,孩子的情况、丈夫的情况、公婆的情况都说到了,为什么我的情况却几乎没有介绍。
我赶忙补充,说自己是个全职妈妈,现在儿子读高中,以陪读照顾儿子生活为主,空闲之余打理家务、照顾爸妈公婆,很少有其他的社交活动。
他回复我说,我是整个家庭纽带和中心,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在家庭建设中,牺牲很大,地位举足轻重。这让我很受用,觉得自己的付出受到了肯定。
接着,他详细询问了儿子逃学、玩游戏时我的做法、公婆的做法以及老公的做法,并对我们大人之间的日常关系进行梳理。
我直言自己对公婆袒护孩子的不满,对老公忙于工作疏于儿子教育有怨气,对自己全职陪伴孩子成长,却没把孩子管教好而充满挫折感。
他分析说,公婆宠爱孩子、老公无暇顾及孩子,儿子的教育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孩子学习不好,出现不良习惯、品行等问题,直接责任人就是我。
虽然我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没看到实际效果,这会给我更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还包括公婆、老公给我的压力。
因为他们会把失败的教育归咎于我,即便他们不这么想、不这么说,我也会有这种想法,导致压力叠加。
在这种压力下,我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因他们的不作为而与他们争论、争吵,一方面是释放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发泄自己的不满。
另外,对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急迫、急切,对孩子的行为、想法更加敏感,与孩子的冲突会越来越多。
我对咨询师的分析表示完全赞同,他每句话都说到了我心坎上,把我的压力源和矛盾点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更觉得他是个“妇女之友”或者是“算命先生”。
“可有破解之法?”我这样问他。
他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每个人跳出事外都会看到问题的结症,我是因为关心则乱,用情绪化的视角看待这一切,才会一步步陷入漩涡。
解决孩子问题,关键是去情绪化。
第一步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我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自己的情绪波动会波及家人和孩子。
第二步是让自己更理性。这样会更利于与家人和孩子的沟通,增强互动与互信,把事情摊开了,矛盾冲突自然就少了。
我跟他说,这些理论太空洞了,有没有具体做法,要见效快、事半功倍、一劳永逸的那种。
咨询师沉默半天,回复我说,有。不过非常考验我的忍耐力,关键一个字还是“忍”。
“请大师明示!”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怎么做。
等了大概十多分钟,他发来一大段消息说,见效最快的是在说话的时候,要杜绝使用负面的“评论式”“结论式”语句。
他说我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在介绍家庭情况的时候,对每个人都进行了不好的评价,比如,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没有上进心;老公不顾家、不关心孩子、不尊重我的意见;公婆袒护孩子、对我挑剔、只顾自己等等。
这些都是负面的评论式、结论式的语句,说出来就伤害人,谁听了都会不高兴,直接导致矛盾激发或加剧。
另外,这种语句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变式,就是在陈述语句中加上“还”“又”“也”等,让人显得不耐烦的字眼。
比如一句正常的“你在玩游戏”加一个“还”或“又”字变成“你还在玩游戏”“你又在玩游戏”,就把陈述变成了结论。比较一下,后者语句就让人反感了。
咨询师让我在日常交流中,必须杜绝做负面评论和结论,先从一般性陈述语句开始练习,慢慢养成正面评价的习惯,只需要一个月时间,整个家庭氛围就会改变。
我仔细回忆了自己在日常中所说的那些话,想了想自己内心那些不满的想法,我觉得咨询师说的方法一定会有效果。
作为家庭的“中心”,我的言语似乎把每个家庭人员都伤着了,自己却还一点都没有察觉,恍然大悟的同时,我为自己的愚蠢感到羞愧。
我向咨询师道谢,表示自己一定要改正,不管结果如何,一定不要再做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
咨询师回复说,很高兴自己能让我的认知有所改变,并解释了为什么我会成为一个“负能量”的人。
他告诉我,我为整个家庭操劳,注意力都在其他成员身上,特别是孩子。就像在购物的时候,导购员一直跟着你、盯着你一样,我的关注会让孩子不舒服,越是关注他,越会给他压力。
而我的关注重点就是,孩子听不听话,学习认不认真等,一旦出现让我不满意行为、想法或结果,我就会出来干预。
儿孩子的教育是整个家庭的事,一旦我对孩子无计可施时,就会把责任外归因,公婆、老公就成为我眼中分担教育失败的责任人。
总的说来就是,我一直揪着家人的缺点,忽视了他们的优点,让我常常处于不满意、不满足的状态,成为了一个经常抱怨的负能量。
他建议我,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减少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压力。可以在多余的时间看看书、做运动、打扮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更阳光。
其实我也曾想过要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但一直又觉得照顾家庭孩子的时间都不够,想了想就放弃了。听咨询师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真是一厢情愿、错得离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过分干预还真不是好事。
我全盘接受了咨询师的建议,最后他提醒我,孩子现在逃学、玩游戏,很有可能是在逃避什么,让我沟通的时候多留意,并送上了本文开头的那句话。
结束谈话,已经快凌晨两点了,我为咨询师的热情和耐心感动,更加坚定了我要改变的决心。
第二天是我最煎熬的一天。一早我就看见儿子躺在房间里刷手机、玩游戏,忍了半天才把要说出口的话憋回去。
一天下来,我无数次提醒自己不要张口就来,同时我也为我之前的每一天说了多少负面评论而感到恐惧。
要是有人对我说类似的话,我估计也早就跟她反目成仇了。
想想我的儿子,也只是不想和我沟通而已,顿时觉得儿子可爱多了。我心里狠狠地骂了我一顿,我真的感受到了儿子所受的委屈与无奈,眼泪情不自禁就流了出来。
吃晚饭的时候,我对儿子说,自己以前做得不对,我决定要改变了,并向他诚恳道歉认错,请他监督我的言行和态度。
儿子一头雾水,没有理会我的请求,说让我自觉就行了。这都是我之前说给他听的,现在直接还给了我,真是孩子气。不过我并没有生气,我会用言行告诉他什么是自觉。
接下来的日子,我时刻监控着自己的情绪,面对那些以前经常激怒我的场景,及时按下暂停键,把要说出去的评论语句换成陈述性语句——只说事儿,不下结论。
这么做过后,我发现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听我说话的人,不会因被下结论而情绪波动。二是当我说陈述性语句时,自己的不好情绪顿时就消散了。
在两方面的加持下,一周后,我就能与儿子进行友好的谈话了。他也发现了我的改变,用他的话说,我变得好像“知性”了。
不再急躁、不再咄咄逼人、唠唠叨叨,也更愿意倾听他在说什么,而且还不会过多干预他的想法,对他的言论进行点评,这让他觉得很轻松随意。
儿子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说明咨询师的建议真的有效。我内心很是欢喜,举止上也有了一些变化。公婆见了我也都说我的气色好了,给人感觉不一样了。
我继续潜心修炼,真的网购了几本咨询师推荐的书来看,还把尘封多年的日记本翻了出来,准备隔三差五写写日记,记录一下生活。
随着我越来越熟练的使用陈述性语句,我与儿子的沟通也渐渐地变得理性,当然我也谨遵咨询师的建议,利用我偏情绪化的性格,特别注意儿子的表述内容,多揣摩他的想法,慢慢接近他的内心世界。
最终我们几乎无话不谈。在很轻松的氛围下,他告诉我,他逃学是因为学习太吃力,每次考试都考得不好,不但要受我们家长的责骂,还要受到老师同学都鄙视、嘲笑、讥讽。
他学习上碰壁,转移注意力迷恋上了班里的一个女孩子,多次表白却被对方以学业为重拒绝,遭受更多的耻笑、嘲讽。多重压力下,选择逃避学校,沉迷虚拟世界。
我知道儿子数学不好,每次都不及格。他初中的时候其实数学成绩一直冒尖,我相信绝不是智力原因导致成绩不好。所以我一直认为是孩子在偷懒,一遍遍逼着他用功用心。
他告诉我,他是因为看不惯数学老师的行为举止,只要是数学课他的注意力全在老师的一举一动上,心里控制不住地厌恶。
数学老师其实对他很好,教学能力又强,但他就是看不惯,他也很苦恼,知道自己一直这样下去肯定成绩提高无望,但就是改不了。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会责怪儿子,要让他别找借口或改变看法,一切拿成绩说话。但现在我不会了,我看着他,对他说,其实我也没有办法来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
我让他知道,其实我也有很多问题自己不懂,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之前有很多方式是错的,但自己放不下面子不愿承认。现在我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不知道的、不了解的,要说出来,不能不懂装懂。
我和他仔细沟通,让他保持平常心,告诉他只要他愿意学,考上什么学校我都高兴。如果觉得自己底子薄,可以选择从高一再读一遍,或者高三复读一年,换批老师换个环境。
我不再催着他要用功努力,赶不上大伙儿也不用那么急,让他用一个“五年计划”来读高中,该学就学扎实、该玩就玩高兴。毕竟人生很长,快乐很短,我更希望他每一次选择都是快乐的。
一翻交流,我卸掉了儿子的学习压力,也把选择权给了他。他选择回校上学,他说,他要是真呆不住了就留一级。
这段时间,他的颓废感不见了,放学虽然也玩游戏,但也会闷着头啃书本。他笑着对我说,他要每天懂懂几个知识点,用五年时间打好基础。
他给自己找好了退路,但我看他就没想过要退一步,他是真的成长了。这是我最意外的收获。
这段经历让我悟到一点:教育问题更多的是沟通问题。如果父母能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咨询师给我的方法,我建议大家也可以试试,或许也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