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发展的天花板,真的到了吗
中国手机,早已过了那个满大街抄袭苹果外观,华强北山寨机统治市场的时代。
如今,你能在中国手机上看到所有你能想象的可能。你想要性价比,就有人努力在千元级价位做到“真香”配置;在诺基亚时代,350万像素的镜头就算是高素质,但后来国产手机专门在镜头发力,一次次把手机拍照的行业标准提到新高度。
2017年iPhone X刚问世时,世人一面被全面屏的创新所惊艳,一面又不得不忍受那块碍眼的刘海。接力棒交给了国货,国内厂商竭尽全力发展升降、屏下镜头与指纹解锁,只为了给用户一块完美无瑕的全面屏。
当三星这样的大厂放出预备年底发布柔性屏折叠手机的消息时,国内厂商却在2018年10月,提前两个月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手机,直接抢了个世界第一,让世人知道了次时代手机将会是什么模样。
2019年11月23日,杭州,嘉宾在2019网易未来大会上体验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
我们很幸运地见证了国产手机的新时代,国货终于走出苹果“阴影”,开始百花齐放,各展所长。但是,如果要说这就是国产手机所能达到的最高峰,恐怕我们都会觉得还不够。
是的,国产手机还能做得更好些。甚至,真正的崛起时刻,现在才刚刚开始。
操作系统,国产手机的天花板
操作系统大概是现代电子产品里最不引人注目的部分,就好像人生活在空气中,但却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重要物质浑然不觉。
一个存在感低的操作系统,才是好系统,它不应该用延迟、卡顿、体验不适等吸引你的注意力和怒火。这是操作系统问世近60年以来,不断打磨迭代才得来的结果。
人们往往忘记一点,任何电子设备的本质,都是由一个个电子元器件组合而成的机器。我们并非天然就能指挥这些机器,按照想要的样子做出相应功能。我们需要学会说机器能听懂的语言。
操作系统就是这样一个语言般的中介。它以特定的方式,将人的操作翻译成机器可以执行的指令,从而可以协调各个部件一起工作,发挥不同的功能。各种基于操作系统而编写的软件,也是以相似的原理在调动机器,使软硬件完美配合。
所以,操作系统就像是一个给硬件发送指令的司令部,又像是一片成分特殊的土壤,软件只有适应土质才可以生长,实现自己的功能。
当地时间2015年7月29日,印度新德里,微软发布Windows 10操作系统
如果拿一台70年代生产的电脑给你,你可能根本就不会用,因为早期的操作系统并不长今天这个样子。那时候它们真的是一行行的命令符,只有教授和专业的程序员才知道怎么操作。
到了80年代,操作系统才具有一般用户也能使用的图形化界面,你终于可以在屏幕上点来点去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软根据QDOS系统演化出的MS-DOS和Windows系统,以及苹果的Mac OS。
同时期,也有人开始独立开发类似Unix的系统。经过许多人持续多年的开发,至90年代时终于诞生Linux系统。此后,世界操作系统版图基本形成三足鼎立。你可能想不到,当今世界最顶级的超级计算机,运行在上面的几乎全部都是Linux系统。
Linux系统可谓是播下了火种,它开放式的内核,为日后市占率最高的开源手机系统——Android,谱好了前奏。
2004年8月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Linux世界博览会当地Mascone中心拉开帷幕,大约11,000人参加
世界上第一个触屏智能手机,是IBM于1993年推出的Simon,它的操作系统和Windows同样演变自DOS系统的内核,算是远房亲戚。1996年问世的Palm OS一开始是装在掌上电脑(PDA)里的,后来也发展到手机上。
1997年出现的塞班系统(Symbian OS),对每一个从诺基亚时代走过来的年轻人而言,甚至可以和青春划等号。自从它诞生后,各大厂商就开始争夺移动操作系统的主导权,例如曾经的全键盘智能机王者黑莓。
如果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前智能手机时代,那么塞班和诺基亚的辉煌,持续了整整十年,国产手机也在山寨的泥潭里,被整整压制了十年。
2007年,初代iPhone的诞生震动了整个行业。基于Linux内核,原本准备用于数码相机的Android系统,这时候被谷歌拿来联合84家硬件厂商,成立了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联手应对iPhone。
2020年3月21日,青岛,游客参观各种手机的陈列,了解手机的发展历史。图为第一代苹果手机iPhone 1
多年以后,人们诟病诺基亚为什么不选择拥抱Android,以致失去了行业龙头的宝座。但其实诺基亚的初衷是,不愿意沦为操作系统霸权之下的设备生产商。但是苦于软件生态的短板,塞班在Android的野蛮生长之下,帝国版图逐渐被蚕食。
仅仅发布两年之后,Android的市占率就全面超越了塞班,诺基亚、黑莓、摩托罗拉的衰亡时代到来。
借着Android系统的东风,以及硬件供应链的成熟,许多国产手机品牌靠硬件素质+定制Android系统,逐渐取得了市场的成功。但诺基亚曾经的思考,也成为摆在每一个行业巨头面前的问题,国内厂商也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但与手机硬件生产的成功相对,中国人曾尝试过的几次自研系统,却统统以惨败告终。
2019年6月26日,上海,MWC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华为手机安卓系统,华为P30系统
2009年,中国移动基于Linux内核和Android源代码,开发了一个OMS系统,但是因为用户体验太差导致人们纷纷刷机,最后惨败。
一年后,中国联通也跟着推出了一个沃Phone系统,但是由于不兼容Android应用,并且自有业务置入太多,也遭到市场抛弃。
2011年,基于Linux内核,且同样不兼容Android的阿里云OS问世。凭借大厂优势,阿里云OS本来有望与手机厂商达成合作,但却突然遭遇Android的封杀。此前用来对付iPhone的矛头,此时对准了阿里,名列开放手持设备联盟中的厂商都被迫中止了与阿里云OS的合作。阿里云OS随后逐渐退出手机市场。
纵观中国手机自研系统的发展路径,大致可以总结一下失败原因:1.用户体验差,留不住用户就留不住一切;2.软件资源生态不足,形同无米之炊,导致市场无法扩展;3.过度依赖既有系统内核,容易遭遇Android的强力封杀。
技术更迭的时代,
最重要的是眼光
操作系统的更迭背后,其实是电子科技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推动。新技术带来新的产业形态,催生新的终端设备,更精密的硬件、更高的计算需求、更快的网络速度,都在不断对操作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芯片在以每18个月性能翻倍的速度,以指数型趋势不断增长着,制程也在往更加精细的级别推进,操作系统也需要随着世界的变化,应时而动,顺时而变。
阿尔文·托夫勒曾经把20世纪的人类科技成就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第三次浪潮,计算机技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果说互联网将全世界连接为一个网络,可移动智能终端使互联网的应用前所未有地普及,那么物联网就是人类数字革命的下一个时代,因为它将构筑起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对人类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
2020年10月14日,北京,2020中国国际通讯展上的物联网展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一种用无线射频技术及无线数据通信等方式,在物品之间实现不需要人为干预的通信与信息共享,从而将物品连接为一个共同的网络,自主运行。
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让物品长出了大脑和感官,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对话”交流,根据相互间获得的信息自己进行一系列操作,再也不需要人手动去调整。反过来,你身边的物品会为你思考和安排一切。
你一直想对它们说的那句“你长大了,该学会自己做事了”,到时候就真能实现了。
这种互联网科技的终极形态,其雏形很早就出现了。
1982年,一群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学生发明了一台可以远程告诉你可乐冰不冰、还剩多少罐的可乐机,可以说是肥宅快乐的欲望推动了科技进步。但是到了1999年,“物联网”这个概念才被Auto-ID 实验室的执行董事 Kevin Ashton正式提出。
进入新世纪,物联网被越来越多媒体提起,最后上升到政府层面的高度。2005年,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发表了关于物联网的首份报告。2006年开始,物联网获得欧盟认可,并举办了欧洲物联网会议。美国凭借其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及多年积累,也将物联网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2011 年之后,IPv6协议解决了IP地址分配的问题,足以覆盖到全球成百上千亿的智能物品。越来越多的物联网产品开始问世,比较知名的如Google 眼镜,苹果HealthKit 和 HomeKit等。新时代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
2019年4月25日,上海,2019上海5G创新发展峰会暨中国联通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大会。图为5G+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
当下,中国的物联网正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窗口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增加了人们对远程智能医疗、智慧社区、物流供应等领域的需求,物联网在其中大有可为。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基建中,物联网就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随着5G应用的不断推广,也将给物联网的发展铺开更广阔的道路。
有机遇,能不能抓住、抓好,是更关键的问题。由于技术成熟度的不足,行业规模化应用较少,不同行业和厂商的硬件兼容、软件互通的规范化较为欠缺,目前国内的物联网产品基本处于相互隔绝、各自为政的局面。
谁能实现跨终端、统一的、全场景的操作系统和生态,谁就能在物联网发展浪潮中弯道超车,开创全新时代。
鸿蒙操作系统,
不止是手机操作系统
华为推出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是一支异军,与之前所有的国产自研系统尝试都不相同。
之前的国产系统,视野都局限在单一设备上,大多是仅针对手机产品开发,且在用户体验和应用生态方面都不怎么重视,故而最终难免失败。
鸿蒙操作系统与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并不仅仅为手机而作,而是从万物互联的高度,放眼未来,以物联网的大视野来谋求跨平台设备的天下一统。
鸿蒙操作系统虽然近期才进入人们视野,但其实早已诞生许久。2011年,华为成立“2012实验室”,目的在于打造尖端产品,以求在巨变的技术与市场中保持优势。鸿蒙操作系统就诞生于实验室旗下重要的终端OS部门。
HarmonyOS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
相比其他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分布式技术。分布式系统指的是,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多个终端设备,但是它们被以某种方式统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作。对用户来说,它们看上去就像一个整体,用户感受不到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分割和时延。
打个比方,这就好像钢铁侠的智能助手J.A.R.V.I.S.,不单单在实验室里搞开发的时候可以唤醒,更在钢铁侠的每一套盔甲里无缝切换。不管换多少套战甲,J.A.R.V.I.S.始终在那里,不离不弃。
鸿蒙操作系统能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得益于其系统广阔的适配性。它可以方便地安装到不同的设备上并顺畅运行,从而将其接入系统网络,包括但不限于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电。
鸿蒙操作系统还采用了一种名为“软总线”的技术,将设备以虚拟数据传输的形式连接到手机上。这样一来,手机就成了整个物联网生态的中心,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高速数据流转,就可以方便地操控各个设备。
从鸿蒙OS发布时所提出的“1+8+N”战略,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特点。“1”指的就是一部手机,它是分布式系统的中心和数据总入口,“8”是指PC、平板、智慧屏、车机、耳机、音箱、手表、眼镜这8种设备入口,“N”则是冰箱、空调、抽油烟机、路由器等无数生活中常见的智能设备。
2021年2月23日,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智慧厨房,华为鸿蒙系统家电
从前,这些设备之间是相互割裂的。手机确实也可以操作它们,但是不同厂商的产品,需要下载不同的app。不同的app之间并不相通,且UI与操作方式都各不一样,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下载、学习成本,手机运行负担,更重要的是无法实现设备间的协同运转。
而通过鸿蒙操作系统的统合,手机不再需要安装任何额外的app,直接用自带的控制界面,就可以很方便地调动各个设备,操作各个设备的体验基本无差别。由于处于统一的操作系统之下,各设备之间也可以实时同步,实现顺畅的跨设备协同运作。这就是分布式系统的魅力。
对于开发者来说,为鸿蒙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与精力。从前,由于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软硬件配置,开发者只能根据特定的硬件条件与软件指标,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当然也就全得来一套。不仅费时费力,成本还很高昂。
得益于鸿蒙操作系统开发工具DevEco Studio的分布式技术,它可以将相应分布式应用的底层技术实现难度对应用开发者屏蔽,使开发者能够聚焦自身的业务逻辑,像开发统一终端一样,开发跨终端分布式应用。
2021年2月23日,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用华为鸿蒙系统手机感受智慧厨房家电
也就是说,只要码一次代码,这个app在其他装载鸿蒙OS的设备上也可以用,真正实现了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相比于Android应用的开发,一线开发者普遍表示,同样功能的app,鸿蒙OS应用开发所需要的时间,只有Android的1/2到1/3。
软件生态方面的增长趋势也很喜人,第一届鸿蒙OS开发者创新大赛已经在今年5月成功落幕,主办方聘请优秀软件工程师制作鸿蒙OS开发教程视频,帮助开发者了解并参与鸿蒙OS应用的开发,为开发团队提供支持,一同成长。迄今为止,已有20多家厂商、40多个主流品牌、300家的服务生态伙伴伙加入打造鸿蒙创新体验。软件生态的繁荣,只是时间问题。
请想象这样的一天:清晨,闹钟将你唤醒之后,微波炉自动开始按照前一天设置好的烹饪参数处理食材,等你洗漱好后,刚好可以吃早餐。去车库开车时,汽车已经根据当天的温度,设定好了车内及座椅温度,并根据实时交通情况为你规划好了最佳行驶路径。
到了公司后,你将前一晚没有处理好的文档,在电脑上打开继续完成。下午的例会上,你手中操作着平板,智慧屏上同步显示着你的勾画,而旁边的数据图上却出现了不同的笔迹——那是你的老板正在用另一台平板,与你一同讨论方案。
下班后,你对着手表说了一句订餐信息,半小时后你就能到那家常去的餐厅,尝到当季的新菜品。回到家中,你突然想起每日的力量训练还没做,于是将手机与电视连接,跟着屏幕上的示范动作练习,并随时留意心率状况。晚上睡前,你突然想起明天的工作安排还没有发给同事,打开邮箱才发现,原来办公室的电脑早已根据日程安排,提前将工作通知了同事。
物联网到来之后的智能生活,就是这么便捷。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新一波数字革命中,我们或许将有幸看到鸿蒙操作系统主导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