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政治的制衡—“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三十六

组织政治的制衡

朝臣和外戚两派,以及外戚内部有着激烈的权力斗争。先是匡衡的儿子匡昌为越骑都尉,酒醉杀人,被逮捕入狱,后来越骑都尉的官属与匡昌的弟弟密谋,想要劫狱,不料事情泄漏。匡衡也因此被免为庶人。

后来左将军王商代为丞相,被王凤一派斗败,王商被免职的第三天,就因悲愤而大口吐血而死。

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朝臣一派就是斗不过外戚一派呢?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发生原因。朝臣在历史上很少有斗得过外戚的,原因就在于外戚比朝臣有更多与核心干系人的沟通方式。朝臣与皇帝只有面圣、上书等这种正式的沟通方式,但外戚与皇帝本来就有亲戚关系,因此可以与皇帝有更多的非正式沟通,能够听到皇帝真实想法反馈的可能性也更大。所以,这就决定了对皇帝的影响力也就越大,自然很难斗得过外戚。

第二、规避措施。外戚与宦官干政对组织的危害同样很大,尤其是任人唯亲的情况下。这在现在组织中也是一样的,外戚就相当于安插亲戚在组织的核心岗位任领导职位,这种安排会使真正有才能的人不愿意来组织效力,更不愿意真心付出。

所以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领导者会对这种情况进行规避,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例如,汉高祖刘邦规定“非有功不得封侯,非刘氏不得称王,后宫不得干政”。

这三条是很好的制衡手段,第一条无论外戚、朝臣,只有建功立业才能获得组织认可;第二条,确保刘氏子孙的正统地位。为什么后世对王莽、曹操的非议很大,因为不姓刘,不是正统。而相比之下虽然刘备的真实身份无法考察,但因为姓刘,就符合正统的价值观;第三条后宫不得干政,确保宦官和像吕后这样的人物失去玩弄政治的土壤。

因此,朝臣很难斗过外戚。而作为领导者,应一视同仁,避免任人唯亲的问题。

请思考:在组织中,你认为如何制衡各方政治势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