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个好老公、好老爸吗?
最近心情悠闲,读了陶渊明文集。读陶渊明文集,是因为我喜欢苏东坡。而苏东坡是陶渊明的忠实粉丝,他的集子里反复提到陶渊明,还和了很多陶渊明的诗。所以受偶像影响,我也买了一本陶渊明文集来读。
在读文集前,只知道陶渊明几首著名的诗,比如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觉得他是一位恬淡悠然的田园诗人,他的形象是一个披着长袍站在篱笆旁,手拿一杯酒微笑的诗人。
读了文集之后,才发现自己把甘于淡泊想的太容易太简单。陶渊明的诗文充满纠结、追问和自我肯定,一方面,他“性本爱丘山”,厌恶浊世营营,喜欢抱朴守真的田园生活,另一方面,他也面临现实的困境,“贫富常交战”, 冬穿夏衣,缸无粒米,又怅然没有立功立言。所以他的文集里往往前一首诗逍遥闲止,后一首诗忧伤感慨,正如他多次出仕又辞官。
他的《乞食》诗让人心酸,苏东坡读了一遍遍,感慨名士总是身前饥寒,身后有名。但是陶渊明毕竟不同凡俗,他在纠结、茫然和焦虑中最终遵循内心的向往和追求,专心躬耕,做一个陇亩民,纵浪大化,与天地同流。 他的耕读是自食其力,甘苦自得,比后来那些只看着别人劳动的田园诗人境界高多了。
陶渊明的诗文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责子》诗,摘录如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他的五个儿子似乎不太成才,他觉得遗憾,但也不是特别焦虑,还自我安慰:如果老天爷这样安排,我也没办法,只能喝我的酒喽。
我昨晚刚刚辅导女儿写作文,觉得她用一个多小时只写了六句话,慢的不可思议,气的嘴都歪了(套用我儿子的话)。将心比心,一个做父亲的,曾祖、祖父、外祖都是名人,自己熟读六经,经常写文,看到自己五个儿子“不好纸笔”,没一个好学上进,自己也没有份家业可以留给孩子,竟然还能安心喝酒,这是怎么回事?陶渊明是一个好爸爸吗?
我怀着八卦心情,把文集又翻了一遍,好嘛,这个文集里,陶渊明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提到子女,只有一个地方提到老婆,有时还引用古人贤妻的例子,发没有好老婆的牢骚。而后人的传记里,提到他老婆,都是夸的,说”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他老婆真不容易,和一个明明可以做官养家、给孩子延师读书却偏偏要辞官耕田、饿的去讨饭的男人在一起生活。陶渊明的固穷是真的穷,他穷的时候”夏日长抱饥,寒日无被眠“,忍受住这样的饥寒不是一般人愿意的。可惜魏晋的潇洒是男人的,他老婆只是老老实实的跟他出仕辞官的奔波,在田里劳动。他老婆可能埋怨过他,所以陶渊明从来没在文集里夸过老婆,他老婆估计也不崇拜他,他的文章在当时也不出名。
老婆不理解,但是用行动支持他了呀,风吹雨淋的劳作,还在他不理智,要把公田全部种酿酒的粮食时,劝他留一半种稻谷。面对这样的老婆,情商高一点的人肯定会哄哄老婆,时常夸她几句,夫妻关系就和睦了。但是陶渊明不是,他说他和他老爸一样,有志向,不太爱说话,他和朋友们把酒言欢、赏析奇文是有的,一首又一首的诗送给朋友,但是对于老婆,他提也不提。说实话,这样的男人,除非老婆正好和他兴趣一致、热爱读书种地喝酒,能忍受他,一般的女人只会远观。他算不上好丈夫。
对于儿子,陶渊明更重视一些,一来儿子数量多,老在眼前晃,二来传统观念里,儿子关系家族传承,老爸负有教导儿子的责任。陶渊明年轻一些的时候,写《命子》诗,长篇累牍的叙述了祖上荣光,告诫儿子要建功立业,好好为家里争脸。这时候他是在积极的当老爸的。
后来,他明显的就开始懈怠了,孩子管的少了,也是因为穷或者孩子多,不太顾的上了,不过他还是在努力。他三十九岁去当彭泽县令,不带孩子们去,让他们在家耕田,只留一个仆人帮助他们,写信让儿子自给自足,但教育他们善待仆人,“此亦人子也“,仆人也是人家的儿子啊,对他好一点。这时,对于儿子的思想品德他还是注意的。
到写《责子》的时候,他就开始调侃了,“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调侃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啥呀?说明陶渊明有点对孩子们放弃了,期望也没了,当老爸的态度不认真,不严肃了。
五十岁,他给儿子写的信里讲死生有名,富贵在天,“穷达不可妄求“。一来,他自己确实看淡名利了,二来,他也想让孩子们接受平淡甚至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还是内疚,他明白自己没有给孩子创造好的教育环境,整天让孩子们干活,受柴役之苦,”使汝等幼而饥寒…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我有时埋怨老公太忙,对孩子的教育参与不够,他振振其辞的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好自己,用行动给孩子做榜样。”陶渊明可谓是千古少有的高风亮节的人物,境界高、诗文好,可是他的孩子呢?没有一个出名或者有文采的,只有曾孙被人找到,给了田地和一个小官做做。多少陶渊明的粉丝文人感慨陶公这样的人竟然后代泯然众人,不见史载!所以做老爸仅仅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的爱好或者事业做好是绝对不够的。
陶渊明在归去来辞里,开心的说他辞官回家,“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他其他的诗里也提到孩子稚气的欢乐让他很开心,比如“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他享受了家庭的快乐,他更应该对孩子好呀,可惜在他们衣食不继的时候,朋友送来两万钱,他全部存到酒家自己买酒喝了。这样的老爸不仅仅是疏于孩子教育,更是太自私了。
不过人性是自私的,人终究只能先想到自己,尤其是男人,更尤其是受道家影响的男人。陶渊明如果把家庭放在自己的志向之前,他也不是我们后人崇拜的陶渊明了。他会是个顾家的好男人,但不会是个好诗人。老爸和自我的角色毕竟有冲突,陶渊明走的是追求自我的极端,另一个极端,只做老爸,失去自我也不好,你我普通人只能尽量平衡了。
下次再读陶渊明,我要把里面关于孩子的诗文都跳过去,专心欣赏陶渊明作为个人的冲淡隐逸。
---
写于2018年三八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