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三星堆纵目面具之谜破解:蚕丛实为蚕蟌之误,纵目实为蟌目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奇特的就是那三件眼睛凸出来的青铜大面具了。这几个面具据说和蜀王蚕丛纵目有关。纵,意思是竖的,这个小学生都知道。为何没见到竖着长双眼的青铜面具,却是这种横着长地凸出来的眼睛呢?你不觉得奇怪吗?深入研究之后,真知堂发现了真相!所谓蚕丛实际上应该是蚕蟌的后世误写。蟌有两解,其一是一种类似蚕的昆虫,其二是水蜻蜓。蜻蜓眼就是蟌目,误读为纵目。
蚕丛,第一代蜀王,颛顼之子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前两天的真知堂文章指出: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大面具,应该是三星堆文化古国的宗神蚕丛的塑像。这座神像复原后,坐姿应该有3.8米高,站姿应该在5米以上。
蚕丛是第一代蜀王,这一点《华阳国志》中早有记载。《山海经》中也有蜀王为颛顼之子的明文。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三星堆文化对应的是鱼凫王古国,黄金仗就是鱼凫王的权杖,出土黄金杖的坑,应该就是鱼凫王的墓。因为古蜀国先民极有可能是火葬的,这一点请阅读真知堂今天的微头条。
鱼凫王和蚕丛王本为一族,蚕丛古国或许亡于柏濩古国。
到了鱼凫王时代,鱼凫王成功的联合了以鱼为图腾的一族和以鸀(读煮)鸟(五凤之一)为图腾的外来东夷族,复国成功。
这件发生在夏商时代的大事,《山海经》中记载为:“有鱼偏枯,蛇化为鱼,颛顼死而复苏,是为鱼妇。”
鱼凫就是鱼妇,妇和凫同音。
搞明白了三星堆文化和鱼凫王的关系,我们再来深入聊聊蚕丛王。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蚕丛,有人解读为长虫,也就是蛇。
三星堆出土的那件青铜大立人,两手空空,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有人解释为象牙,还有人解读为蛇。
说它手握象牙肯定是不对的,象牙应该双手捧着。
解释为蛇,似乎和上古神话中的操蛇大神吻合,双手的空洞不对称,也似乎说明它握着一个弯曲的物品。但出土的青桐蛇是不是和他大小匹配呢?
根据蛇的图片来看,这条蛇应该是放不进青铜巨人的手中的。所以,蛇的说法还有待更多证据证实。
蚕丛,可能并不是长虫,而是蚕蟌(读丛)!这个是真知堂的最新发现。
仔细研究之后,这可能才是蚕丛得名和蚕丛纵目的上古真相。所谓纵目,实际上是蟌(从)目,也就是蜻蜓一样的鼓出来的金鱼眼!
蚕丛就是蟌,纵目就是蟌目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这种说法,并非臆测。
蟌,【淮南子·說林訓】水蠆爲蟌。【注】音聰。【唐韻】作䗓。
水蠆,即水虿(chài)是昆虫纲蜻蜓目昆虫稚虫的统称。也就是民间说的豆娘。
豆娘(Caenagrion)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统称蟌(cōng)。
按《集韻》
同蛓。从恖。
蛓又是什么虫子呢?七零后八零后的朋友可能都见过这玩意,还被这玩意咬过。
蛓,读音:cì。一种毛虫,刺蛾科黄刺蛾的幼虫。俗称“洋辣子”。
这种洋辣子老了之后,和蚕一样的结蛹,看上去就和蚕茧一样像一个鸟蛋,最后变成个蚕蛾一样的飞蛾。
其老而成蛹。則外有如雀卵然。本艸經謂之雀甕。或出成蛾放子如蠶子。
看完上面这些记载,蚕丛王并不是和养蚕有关的古代民族,而是这种以蛓为图腾的古代民族,蚕丛王可能是得了甲亢病,所以眼睛凸出,就好像蜻蜓的眼睛一样,所以叫蟌(读丛)目,也就是蜻蜓眼,后世学者听音,误以为是纵目。
应该说,三星堆古国之宗神蚕蟌的形象,完全是写实的。就是那几件蟌目面具中的一件。
蚕丛就是蚕蟌,出自女蟜氏
蚕蟌,指的应该是蛓,也就是民间说的洋辣子。因为它和蚕一样结茧,所以加了个蚕字。
蛓,一个虫加一个载字的偏旁(读音在,字打不出来,这个字甲骨文中有,清华简也有,专家读为哉。下文用哉代替这个偏旁字)
“哉虎”,见于金文,为“挫伤、击败”意,如《史墙盤》:“武王既哉殷。”《清华简尹至》曰:“自西哉西邑。”
由此可见,这个蛓,就是蚕蟌,即蚕丛王,他的部落好战,所以以蛓为图腾。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这个部落可谓源远流长,古书上说,少典娶于女蟜(读饺)氏,生炎黄二帝。伏羲氏也是和女蟜氏(后世误读为女娲)结婚的(原文见于长沙出土的楚帛书)。
蟜,古书上说是一种毒虫:“蚑、~、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
洋辣子就是蟜的一种。所以说蚕蟌部落来自炎黄二帝的母族,颛顼是黄帝之孙,也可以说出自女蟜氏。
蚕丛就是蚕蟌,也就是女蟜族一脉的说法,应该问题不大。
小结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文章到此,真相大白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大禹治水之前,帝尧或帝喾时期,颛顼后裔一支以蛓(即蚕蟌,蟜)为图腾的部落进入了成都平原,建立了宝墩古国,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有叔歜国, 颛顼之子。”
因为部落首领可能得了甲亢病,眼睛异于常人,凸出来了,所以外人叫他蟌(蜻蜓)目人,后世不知原委,误读为纵目。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凸目大面具,就是古国的开国之君蚕蟌的真实写照无疑。
蚕丛,应该改为蚕蟌,纵目应该改为蟌目!这才是古蜀国文明创始者蚕丛王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