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来历

X
魁星点斗
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一说为其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被古人称为主管文运之神。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之录》中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象奎而改奎为魁。」继尔魁星被形象化为一赤发蓝面鬼,立于鳌头之上,翘足,捧斗,执笔的模样。唐宋时,皇宫正殿雕龙和鳌于台阶正中石版上。考中进士者站在阶下迎榜,而头名状元则站在鳌头上,所以称为「独占鳌头」。
历史传说
魁星点斗的吉祥图案和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早在宋代就有,而在明、清大为流行通常在吉祥图案里把魁星画成一角站鳌头、一脚向上后踢的形象,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祥瑞。所谓'独占鳌头',就是考试的第一名意思。还有的祥瑞图案是采用会意文字的形式,画面上有一蓝面的小鬼,一手捧墨,一手执笔,单足站立在鳌头之上。连鬼带斗,就是一个草体的'魁'字。
清穆宗载淳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西安碑林著名收藏碑拓《魁星点斗图》、《魁星点斗刻石》,刻于清穆宗载淳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此图系清代马德昭书画,是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鳌'字上。取魁星点斗独点鳌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是古人文字游戏之作的名品。


清代武人马德昭画作《魁星点斗图》,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巧妙地融入“魁星”的形象中,令人拍案叫绝。

魁星原指北斗星,《史记》曰:'魁,斗第一星也'。魁也为第一的意思,'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是旧时对高中科举状元的美称。魁星作为赐科试第一的神灵,被人们尊称为文运之神,'魁星点斗'、'魁星踢斗'也由此应运而生。
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早在宋代就有,魁星点斗的瑞图也非常流行,流传很广,尤其是文房用品,流行描绘这类题材,通过此图,表达了古代文人对自己寒窗苦读的认可,同时期待命运的眷顾,能够金榜题名,为国效力的美好愿望。




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常常用来形容科举时代称中状元,据说皇宫殿前石阶上刻有巨鳌,只有状元及第才可以踏上迎榜。后来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语出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鰲头第一名。”亦作“ 独占鼇头 ”。
传说居住于东海之滨天台山的羲和部落具有非常丰富的天文知识,她们最早识别北斗七星并把离斗柄最远的一颗命名为魁。其后人伯益成为部落首领时曾在扶桑山鳌头石梦遇魁星,受其点化而著《山海经图》。后人遂尊魁星为文运功名禄位之神(赤发蓝面,翘足,捧墨斗,执朱笔,立于鳌头之上),并在天台山鳌头石后修建魁仙阁(遗址尚存)。
明清时的“金殿传胪”,一般于殿试后两天举行。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进士们个个身着崭新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得意洋洋,分左右两班站在文武百官后面,毕集于金銮殿丹墀下。
鼓乐声中,皇帝驾到升坐龙椅,群臣山呼万岁毕,礼部官员捧出钦定的金榜展开,由传胪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进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贯。
每唱到一名,由多个侍卫接力高声重复着从殿内传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均要连唱三遍,以示与众不同。新科进士听到传唱,走到中间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谢恩,成了天子门生。
传唱完毕,传胪官引导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阶下迎接殿试榜。其中的状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独个踏占在鳌头之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对此,清朝学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有载:“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镌刻有升龙及巨鳌……以此称独占鳌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