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禅意浓浓的唐诗,令人神清气爽,更觉异曲同工之妙

2021-04-01 11:25

华人号:中国文化

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叫能另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 —— 薄伽丘

王维和常建都是盛唐的著名诗人,王维早7年出生,也比常建早4年离世。王维是大唐公认的才子,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还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常建的诗作本来不多,更没有王维那样光芒夺目。他长期仕途失意,更具羁旅愁苦,却经常在诗歌中表达其淡泊情怀。

唐代时禅宗已经盛行,从王公大臣到普通百姓,都逐渐地受其影响。士大夫们寒窗读书时接受的是儒家教育,但是因为宦海沉浮,加之个人不断感悟修行,也逐渐地以接近佛禅为荣。下面介绍两首禅意浓浓的唐诗,令人神清气爽,更觉异曲同工之妙。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是常建的代表作,作者在一次游破山寺后院时,偶然间有感而作。破山寺即常熟兴福寺,修建于梁代,是一座著名的古寺,经常有各方游客慕名前往。诗人游玩了后禅院之后,深感其幽静恬淡,于是即兴赋诗。

前两句点题,并指出时间。中间两联最为脍炙人口,曲径通幽、繁花静放,还有鸟声潭影、诗人悦心,真乃水令人远、动中衬静,一幅恬美的寺院风景图。最后一联表达惟闻钟磬,更显静谧异常。诗人在此稍作休憩,山容鸟语,处处令人静心。

诗人于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松林,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花木缤纷、意境优雅,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

明媚的阳光,使飞鸟怡悦;清澈的潭水,让人神清气爽,更荡涤着人们心中的污垢。而余钟磬音,也如清澈的潭水,可寄托遁世无门的超脱情怀。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的作品非常具有清微淡远之味,此诗写作者赴寺道中的山景,却从侧面描写周围景物,进而烘托山寺之幽胜。诗人先写路途遥远,“数里入云峰”,立刻给人一种神秘和虚幻的感觉。

诗人一边攀登,一边描绘途中景物。古木夹道、寂无人迹,山泉遇危石阻挡,就吞吐盘薄而下;烈日当空、万松浓荫,反觉清凉无比。

诗人采用这种衬托对照的手法,非常高妙,令人印象深刻。而炼字方面,一个“咽”字、一个“冷”字,更感到山中见闻仿佛清绝尘寰。

最后两句又归到山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同时也见出禅理高深。 安禅,即安静地打坐,指佛家思想;毒龙,比喻世俗人的欲望。佛法可以制毒龙,也能克制心中的欲念。

纵览这两首禅诗,常建抒写寺中静趣,王维歌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可谓异曲同工之妙。诗人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形成一种孤高幽僻的意境。作者不说禅意,而禅意也尽在字里行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