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 · 汤圆
▼ 图片来自网络
在老家,元宵节有吃汤圆的习俗,而在厦门的我,最想吃奶奶做的红糖汤圆了。
在我小的时候,每逢元宵前一天,奶奶总会给我3毛线叫我提两三斤糯米到村落临江的磨米房给老师傅研磨成粉。
到了磨米房,排队等着磨米的人很多,磨米机噪音很大,轰隆轰隆的,大伙讲话要极其大声才能听得到,元宵前和冬至前这些时间老师傅是最忙了,村落几百户的糯米都要找他磨米,他的头发和衣服都沾满了粉末,偶尔烟瘾上来时他会点枝烟偷着迅速吸几口再掐掉,而我很喜欢看他一直工作的样子。
糯米磨好后,我小心翼翼提着走回家,但还是会在路上追追蜻蜓打打水漂,到家后免不了被奶奶念叨一番。
吃完晚饭就开始要做汤圆了,奶奶先凭经验将糯米粉兑好水,接着仔细和起来,她说这道工序很重要,做得好易使汤圆煮得均匀且Q弹。和好糯米粉就可以搓汤圆啦,奶奶从和好的糯米团抓出一小块放左手心,右手顺时针搓了起来,四五秒后,一个比冬枣大些的汤圆就生成了放到了圆簸箕上。
出于有趣,刚开始我也会学奶奶的样子跟着搓起来,但我搓的汤圆个头大小不一,样子还不好看。
做了几个后我就没有了新鲜感,找借口不搓了,奶奶就叫我到一旁去玩耍,而她接着很耐心得地把一个又一个搓好的汤圆整齐有序放在圆簸箕上直到全部搓完。
最后用一小块蚊帐将圆簸箕遮盖住并吊挂了起来,以防灰尘沾到上面或者猫咪玩耍。
第二天奶奶凌晨五点多就起来煮汤圆,她将红糖加入适量的水倒入锅中,等红糖水烧开之后,再将汤圆一个个放入锅中,汤圆在沸腾的红糖水里煮后会慢慢浮起来,终于可以关上火,焖一小段时间就可以起锅了。
最后煮起来的汤圆是稠稠的、黑红黑红的,她煮了几十年的汤圆,手艺自然是不用细道了。
偶尔睡眼朦胧的我会看到她将汤圆盛在三个塑料红碗里,端放在桌子上敬神明,手持三柱清香,虔诚地祈祷子孙安康,五谷丰登。
她总会在七点多些就把我叫醒,起来吃汤圆,趁着汤圆还没有凉下去,我很会兴致吃起了汤圆来,香甜可口,还有我家的汤圆不加馅,吃着就更加软糯劲道,但吃过五六颗后就不想再吃了,因为汤圆太甜了,太容易腻了!
如今奶奶已经走了一年多了,我再不能吃到她做的汤圆!
每每碰到了元宵和冬至,我都会不由自主想起奶奶做汤圆的样子。
我想,在将来我也会给我的孩子讲奶奶做汤圆的故事。
奶奶,我想你了!
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