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众家 第107期】(杨旭)旗袍怪手
作者: 杨 旭
yangxu
他,一生只为一个人做旗袍。
他不是旗袍技艺传承人,也不是旗袍技师,但古稀之年依旧飞针走线地做旗袍。他在做旗袍方面绝对是大师级水平,但谁求他给做都不成。
于是,人称他为“旗袍怪手”。
第一次见他做旗袍时,我一下子没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花白的头发,一幅镶着金边的眼镜,两手娴熟的配合,裁好的纸样妥妥地放在丝绸之上,然后左手张开按住碎花丝绸布,右手的画粉轻轻地划过每个纸样与丝绸的边缘。然后,将每一块裁剪好的布料,依序一针一线密密实实地连接。只见他左一下右一下的,针线在绸布上轻盈地舞蹈着,仿佛一只灵动的蝴蝶。那一刻,你会想起那个汉朝赵飞燕的“盘中舞”,大概就是这样曼妙吧!由此,似乎也突然了悟了大汉天子迷恋飞燕的缘故了!
我问他:“您为何这样固执地做旗袍?”
“为何?为了让她感到一生没有嫁错人。”他头也没抬,只是随意似的应道,却铿锵有力。
“还有吗?”
“还有吗?有!只为当时她不顾巨大的阻力嫁给我这个残疾人。”他顿了顿手中的花针,“55年前,我17岁,受了伤,腿留下了残疾。虽然表面上看不出问题,但是已经不能像其他男人一样负重了。”他的眼神有些幽深,似乎回忆着遥远的过去:“儿子小的时候,我们住的地方还没有自来水,每次水缸没水时,都是她一手领着儿子,一手扶着扁担去挑水。水桶在她瘦弱的肩上晃晃悠悠的,晃得我心痛。还有右手牵着刚刚会走路的儿子,走得我心里起起伏伏呀!……那时,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对这个女人掏心掏肺的好,我要证明给大家看:这个女人的选择没有错!”
于是,他学起了做旗袍。
当初,他的手连绣花针都捏不紧,还常常把手扎得血淋淋的。
“为什么你不学别的呢?”我很是有点好奇
“哦,她喜欢,但是天生腿不和比例的长,买的旗袍总不太合适。”
就这样,他这一做就是50多年。如今,他已经是市里知名的民俗专家、摄影家、文史作家了。市里文史研究、文史活动,没有他的参与大概很少有人敢于行动。
“您一共给阿姨做过多少件旗袍了?”我有点羡慕地问道。
他眯着眼睛,笑意一圈一圈地荡漾着,说:“351。”他的神情充满了幸福。
“啊——”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夏天,要做短袖旗袍,春秋要做长袖旗袍,这几年冬天,为了赶时髦,我还给她做了几件丝绵短袖旗袍呢!” 他眼神闪烁着初恋般的光芒,幸福在他的周围慢慢地洇开,我也幸运地被沾染,心中也是奶茶般的甜蜜。
此刻,我才知道,他并不“怪”,只是“痴”罢了。也正是这种“痴”,越发让我敬仰他了,同时,也深深地为那位未曾见过的挑水的女子、那位未曾见过的身着旗袍的女子感到幸福,当然,也为她曾经的坚强、勇敢而深深感动。
【作家档案】
杨 旭
杨旭,笔名安静,1971年生于北京,研究生学历。为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委学术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参与编写专业书籍12本。文学作品散见于《神州》《北京日报》《语文导报》《人民代表报》《黄河报》《河南日报》《新民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劳动午报》《红山晚报》《皖江晚报》《大河健康报》《台湾好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
《文艺众家》公众平台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