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错了,孩子们
“ 这么多个班级我就没见过你们这么慢的!”
这是我上完课后发出的“吼声”,回到办公室我还气犹未尽呢。
今天的教学任务是《浮与沉》。本课是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判断浮沉,感受浮沉,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尝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历年上这节课孩子们的热情都是极其高涨的:课前提前找我要材料的;课上小组活动分享探究的;课下恋恋不舍不肯离开实验室的。总之一句话就是没上够,没玩儿够,兴趣高涨的不要不要的,每每看着孩子们这兴奋快乐的神情,我也是乐得做一个“顺水人情”,在课余时间偶尔多加一个趣味小实验,让他们更加喜欢围着我转圈圈。
今天,我照例信心满满的准备了气球、乒乓球、皮球、木块、石子、空塑料瓶、装满沙子的瓶子、小潜水艇等材料。可是,但是……事情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美好……
或许是因为下午第一节课,也许是阴天的缘故,孩子们的神情蔫蔫儿的,有些漠然,全然没有前几节课的神采。一看这情形,赶紧调整策略,把事先的谈话导入情境改成“动物运会的故事情境”。于是我兴致勃勃的讲起了故事:“一年一度的秋季动物运动会上,小熊参加了拍球比赛,可是由于心急不小心皮球掉进了树洞里,怎么办呢?小熊想请聪明的同学们帮帮忙!”
孩子们沉寂了一会儿,稀零零的举起了手,有的说用棍子,有的说用水冲,有的说用水灌,终于引出了课题,我随机夸奖着回答问题的孩子,可是心里有些小小的不高兴,脸上的笑容也有些许的僵硬了,我不喜欢这样沉沉的课堂,这不是我的课堂风格。心底暗自给自己鼓劲:不要着急,调整好情绪,下一个环节孩子们就放开了。
接下来猜想桌上的实验材料并进行简单分类:就是猜想这些材料哪些在水中上浮,那些在水中下沉,分一分摆在水槽两侧。孩子们慢腾腾的”端详”着这些材料,生怕吓着它们似的,我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气,语气也生硬许多。
汇报交流环节时,大部分学生这样说:这个是上浮的,那个是下沉的,既不拿起材料,也不指着材料,甚至有一位把上浮下沉说成了下浮上沉,孩子们竟是浑然未决……
此刻,我的美好预设全部破灭;此刻,我的温柔形象轰然倒塌。
“火山终于爆发了”!我大声训斥着他们:“从第一节课就告诉你们回答问题要把话说完整,怎么到现在还有人说半句话?”
“告诉你们多少遍了?汇报结果时要表达清楚完整,把材料拿起来,要让大家看到,声音要洪亮!怎么还是记不住?
”看看你们,每次的记录单都填不完整,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真是气死我了!”
气头上,我有些气不择言了。孩子们面面相觑,教室里安静极了,这节课就在我气吼吼的
“呐喊”声中结束了。最后走出实验室的小胖男生悄悄附在我耳边说:“老师,别生气啦!”
我有一些怔忪的愣神,灰头土脸的回到办公室,一肚子的火气未消。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呀!今天孩子们的热情哪儿去了?今天我哪来的这么大火气?我闷闷不乐的窝在办公室里沉思良久。
静下心来细想想,如果我多等待孩子们一会儿,哪怕一小会儿,也许就不会……如果我多一点点耐心倾听孩子们,也许就不会……如果我不着急追求完美的课堂效果,也许就不会……
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平日里的耐心跑哪儿去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表达能力等各不相同,干嘛老拿他们和别人比,这样对孩子们公平吗?
我后悔自己发脾气了!
昨天看晓宇校长转发周国平的《等待》,我俩有一致的评论:就是不喜欢等待,因为等待的过程充满了无数未知,期间的滋味真是五味杂陈。
谈及此事,对于教育我俩又想到了一块儿:教育教学离不开等待,不能等同于生活中其他的等待。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于求成。教育孩子是需要等待的,期间的过程肯定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知道自己的耐心还不够,因为耐心的等待花开是一种境界!
下节课,我一定要和孩子们道一个最最真挚的歉:“老师喜欢你们,不会再发脾气了,老师错了,孩子们”!!!
喜欢吗?
有兴趣吗?
想要关注吗?
赶紧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