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数已尽:中国历代国号含义——王朝气数的天机;大明的气数与张居正的痔疮
采编:本站
中国历代国号含义 王朝气数的天机
来源:司马谈史
大家想必都曾背过一首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那么这么多王朝的国号都是什么含义呢?
夏 朝
◆ ◆ ◆
虽然目前国外学者对夏朝是否存在还持怀疑态度,但国内学者多倾向于认为夏朝与二里头文化有一定渊源。关于夏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如范文澜先生认为是禹的儿子启西迁到大夏地区后以地名来作为政权名称的,大夏就在今天的山西西南部。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了更有趣的看法,胡阿祥先生认为在甲骨文里的“夏”是一只蝉的模样,在古人看来,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这从考古中出土的玉蝉就可看出。古人可能注意到了蛹——蝉——蛹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他们认为不断地周期性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周而复始。
商 朝
◆ ◆ ◆
相传是商人的先祖契被封到商地,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则根据商人与玄鸟的神话传说,认为商人始祖的诞生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周 朝
◆ ◆ ◆
甲骨文'周’字的写法像“田”的形状,相传周人的始祖后稷就是管理农业的官员,周朝国号的含义与周人重视农业有很深的渊源。或许也与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徙到周原有很深的关系。
秦 朝
◆ ◆ ◆
根据顾颉刚先生的研究,秦人最早是生活在东方的部族,和商人关系友好。后来武王伐纣时因为站错了队伍被周人惩罚,举族西迁,秦人于是在今天甘肃天水一带繁衍定居下来。从甲骨文字形来看“秦”字为禾草的样子,禾草在古代是饲养马匹的重要饲料,反映了秦人祖先擅长养马的真实历史。
汉 朝
◆ ◆ ◆
刘邦本来打算先进入关中做关中王,但在项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被改封在汉中郡和巴蜀地区做汉王。刘邦心里感到很憋屈,认为自己成果的果实被项羽夺走了,如今只能做山沟里的诸侯王。但根据萧何等人的解释:“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这就是说汉这个国号象征上天银河,有天意护佑,这种全新的解释为刘邦统一全国提供了一种文化上的优势地位。胡阿祥教授在国号研究中特别指出汉在古代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汉,漾也”。汉水的上源是水量较小的漾水,寓意盛大。后来汉朝果然开疆拓土,声望远播,成为了我们国家主体民族的名称。
新 朝
◆ ◆ ◆
西汉末年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自然灾害不断,蓄奴问题也很突出,国家统治面临危机。很多儒生根据谶纬学说和天人感应的看法认为应当异姓为帝王。权臣王莽借机夺权篡位,实施改革,美其名为新政。所以新朝的国号实际寓意与前朝不同,天运重开的意味。(只不过王莽改革很多更像是机械的复古。)
三 国
◆ ◆ ◆
三国里蜀国的国号是汉,蜀国是魏国对它的贬称,也称为蜀汉;吴国是根据孙权的封爵吴国公和江东故地的地理名称而得名,也称为孙吴;魏国则是取自曹操所封的魏国得名,曹丕袭之,史称曹魏。
晋 朝
◆ ◆ ◆
如果说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是以古代的袭称有关,而晋朝的国号则是大不一样。不少研究者认为晋的国号有浓厚的谶纬色彩,和东汉末年以来流行的一句“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有关。“晋”字,是上进、晋升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时的司马昭由“高都公”变成“晋公”,地位更高了。这样一来,“晋”既符合“代汉者当涂高”的神秘预言,又符合司马氏的籍贯封地。“司马昭以晋为国号,司马炎以晋为新王朝的国号,其实隐含了以晋朝继承汉朝、而不承认汉魏禅让的心态。
南 北 朝
◆ ◆ ◆
南 朝:
宋,创建者刘裕的祖籍在彭城,古代是宋国地盘。刘裕后来接受了宋王封号,取宋为国号。史学家为了与南北宋的宋相区分,所以称刘裕建立的宋为刘宋。
齐,创建者萧道成本是刘宋将领,后依靠军功逐步掌握大权。在宋元徽五年(477年),萧道成立刘准继位,被封齐王。公元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灭宋建齐(这位宋顺帝就是说愿生生世世不生在帝王家的皇帝)。也有说法称齐源于谶纬之说,民间有谶歌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刘宋”。
梁,创立者为萧衍。因萧衍在齐的封爵为梁王,以此定为国号,国号大梁。史学家为区分也称其为南梁、萧梁。
陈,是中国古代政权中唯一 一个国号与皇帝姓氏相同的政权,以陈霸先的姓氏作为国号。
北朝:
魏,取名来自曹魏,意图证明鲜卑人建立的政权接续了曹魏。《魏书》里记载“故躬率六军,扫平中土,凶逆荡除,遐迩率服。宜仍先号,以为魏焉。”讲的就是鲜卑人用魏作为国号来传达一种祖先源于华夏,继承正统的文化观。后来的历史学家为了便于区分,称南北朝时期的魏国为北魏。
齐,来源于高欢的爵位齐王,是北魏皇帝的封赐。为了区分一般称为北齐或高齐。
周,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宇文觉在废除西魏恭帝的帝位后,以封爵为国号。联系到北周官制的改革学习古制,也与周的命名有一定关系。
隋 朝
◆ ◆ ◆
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被封 随国公,杨坚后来承袭了这个爵位,但因为随有走的含义,所以改为了隋。
唐 朝
◆ ◆ ◆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被北周追封为唐国公,爵位承传到了李渊。后来李渊起兵,自称唐王,以爵位为国号。李渊起兵之地古代为晋地,唐叔虞所封,或亦与此有关。
五 代 十 国
◆ ◆ ◆
先说五代:
粱,建立者朱温本来追随黄巢叛乱,后投降唐朝成为地方藩镇,即宣武军节度使。老巢在汴梁一带,古为梁国地,后被唐朝封为梁王,以此得国号。一般为了区分称为后梁。
唐,因为李存勖认为自己中兴唐朝,所以并没有以自己的封爵晋王作为国号,史称后唐。
晋,石敬瑭建立。因为根据地在太原一带,以地名和故李克用封爵为国号,史称后晋。
汉,刘知远建立。因为刘知远是沙陀人,冒姓刘氏以为汉高祖后裔,史称后汉。
周,郭威建立。郭威自认为周代虢叔的后裔,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五代的国号规律是越来越早,从唐、晋、汉、粱再上溯到周代,复古时代的潮流)
再说十国
前蜀,创立者王建以唐封的蜀王爵位为国号,为“大蜀”。
后蜀,创立者孟知祥建立,国号蜀,为与蜀汉、前蜀区分史称后蜀。
吴,以创立者杨兴密所封吴王爵位为国号。
南唐(徐齐):南唐的情况也比较特殊,改换过一次国号。本为齐,后来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王室的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楚,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王,以封爵为国号。
吴越,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以封爵为国号。
闽,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以封爵为国号。
南汉,刘龑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刘龑以汉朝刘氏后裔自视,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荆南(南平),分别以后梁和后唐所封爵位荆南节度使、南平王作为国号。
北汉,北汉的开国之君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
宋 辽 夏 金
◆ ◆ ◆
宋:赵匡胤被后周恭帝任命为归德军节度使,驻扎在宋州,所以以宋为国号,表明赵匡胤发迹的地方。
辽:辽的国号变迁很复杂。最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国号为大契丹,后来似乎并行过双重国号大契丹和大辽;辽圣宗时期又改国号为大契丹;辽道宗时期再次复国号“大辽”。
夏:建国时以夏州命国号为“大夏”,因为地在北宋西边,故宋人称西夏。
金:以按出虎水产金而得国号。也有说法认为“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于是以大金为国号,望其永远不变不坏也。就是说阿骨打希望金国能永远不朽坏如黄金一样可靠。
大 元
◆ ◆ ◆
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Yeke Mongol Ulus,传统观点认为是蒙元前期的国号是大蒙古国,后期忽必烈即位后改为大元。但根据萧启庆等人的研究大蒙古国和大元这两个国号到元末都是一直并用的,因为在蒙古人看来大元只是蒙古人帝国的一个部分,冯家昇也曾指出大契丹和辽与大蒙古国和大元的关系是类似的。
至于大元的国号则取自《易经》。在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颁发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这样的与众不同的国号也显示出蒙古人希望获取中原正统文化的企图,但同时也与大蒙古国、大朝的前国号一脉相承,体现出鲜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大 明
◆ ◆ ◆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的国号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如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所说的和吃菜事魔的明教有关,而是与佛教里的白莲教密切相关。根据胡阿祥等学者的研究,朱元璋自比为佛教的明王,所以用“大明”为国号。朱元璋本来就是白莲教徒,而白莲教是崇奉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就是明王。元末白莲教宣扬“弥陀出世”的教义,而“弥陀出世”也就是“明王出世”。明王出世就是要拯救乱世苍生,重建稳定祥和的秩序的。
大 清
◆ ◆ ◆
清朝建立前曾建立后金政权,后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建立清朝,定族称为满洲。那么他为何要选这样一个国号呢?关于清朝国号的来历,众说纷纭。
有人持五行相克说的观点,因为明朝的明为火的含义,而原先的金被火克,所以要引水灭火。这种观点主要是范文澜先生主张。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则认为可能是清和金的发音相近,将原金国号改为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清国号的含义均应从汉文化元典中去寻找。比如《尚书·泰誓》末句为“永清四海”,《诗经·大雅》首句“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以及《周颂》首句“维清缉熙,文王之典”。据此,“清”乃周室受命之象征。所以用大清作为国号实则宣示了女真人受命为帝,有正统性。这种观点受到皇太极在得到元代的传国玉玺后很快称帝改国号而推测。
中国古代的国号名目繁多,但却大体上有规律可循。大体上在元代以前多以先秦古国、所封爵位、地理区域名称作为国号,如十六国时期的五燕、五凉、三秦,五代时期的梁唐晋汉周都是如此。到了元代为一大变,开始从古代经典、宗教教义、民族特色等方面取材作为国号。
1、《辽朝国号考释》,刘浦江,《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2、《说大朝:元朝建号前的蒙古的汉文国号》
3、《正名中国·胡阿祥说国号》,胡阿祥著,中华书局
4、《中国历代王朝的国号解析》
5、《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易经曰:一切都是定数,一切都有玄机。混沌未开天地乱,渺渺茫茫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上下五千年。
大家都会背诵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但是,又有几人真正看懂了其中的王朝气数与国号名号之间的天机玄秘呢?今天我们就不妨为大家全面破译中国历史上各个主要朝代的王者定数,以飨读者。
1、【夏】:上面一个【十】与【目】,下面一个【反】字,【目】为离卦火,太玄数为七。故共有十七位王者,而后即被推翻。
2、【商】:上面为十八,下面像个四与八的组合,合起来为18+4+8=30,因此共有30代君王。下面一个口为兑卦为少女,故败在美妇妲己手里。
3、【周】:里面一个【吉】,上面好像三个十合为30,下面一个【口】为兑卦7,故周朝共有37代君王。
4、【春秋】:春为木,秋为金,金木交战。故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上有五画,下面【日】为君王,因而出现了春秋五霸。
5、【战国】:战乱时期,战字右边【戈】如同【七】字加【一】,故战国七雄最后归于一,六国最终被秦王一统天下。
6、【秦】:春秋二字各占一半,且春字无日,秋字无火。秦始皇【嬴政】的名字也没起好,【嬴】上一个【亡】,中间一个【口】为兑,为两代皇帝定数。从下面【月女凡】可以看出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阿房宫的女人与阴人太监乱朝,以及皇帝才能平凡三个方面。【政】字拆开即【一止反】,直读就是下一代就会有人造反而终止朝代的意思。因而可以看出秦二世必亡,会有人起义造反,因此秦朝只有二代皇帝。
7、【汉】:分西汉与东汉,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名字,【邦】拆开为【十二耳】,故西汉王朝出了12位皇帝。东汉刘秀的名字,秀字上面为【一】加【十八】共19位皇帝;下面【乃】字如同【九五】之尊的意思,因此汉朝总共有31代皇帝。而汉字左边含三点水,右边有个【又】字,因此后来出现三国魏蜀吴鼎立的短暂局面。
8、【晉】:上面两横加两个八,2+8+8=18。下面【日】为阳光普照大地,为皇帝,因此晋朝共出现18代皇帝。
9、【隋】:【隋】的左边是个耳朵旁,右边是【左月】。洛书有【左三右七】之说,月亮左边是太阳,太阳是离卦,离主三数。按隋文帝杨坚姓氏分析,【杨】为震卦,震卦定数也是三,故隋朝仅有三位皇帝。
10、【唐】:拆开为广下有【廿一】与【口】,故出了二十一代皇帝。【口】为兑卦,主女性,为武则天,外加一个女皇武则天。
11、【宋】:宝盖头下有【十八】,故宋朝注定会有18位皇帝。宋朝五行为木,必然会克掉唐朝五行之土。
12、【元】:五行属金,克宋朝木。元取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乾为一六之数。且【元】字拆开如同【一】【六】,故元朝共有十六代皇帝。
13、【明】:日月五行属火,克元朝金。明朝开国皇帝为朱元璋,又名朱重八,重八为8+8=16,且【朱】字拆开为【十六】定数,故明朝共有十六代皇帝。
14、【清】:五行属水,克明朝火。【清】字左边三点水,而台湾也有三点水,故康熙王朝收复台湾是历史必然。且右边【靑】字上面一个主字,又如同【十二】,因此清朝共有十二代皇帝。下面一个【月】象征阴人,乃为慈禧在清末把持朝政之象。
综上所述,我们研究总结认为:汉字通易经,名号藏乾坤。一个历史王朝的定数玄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朝代的国号名号吉凶。王朝命数如此,一个人的姓名,一个企业的名号,乃至产品名称,都会对个人与企业兴衰成败命运产生潜移默化的不同影响。
此正是:一字千金信有之,神龙隐现正中奇;阴阳五行任我意,此段天机岂易知?
那么王朝国号与王朝的性格命运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联呢?下面以几个大一统王朝为例进行解剖:
国号,即国家称号,亦为王朝称呼,中国古代的国号的就是朝代名称,当然,今天将的国号并不包括历史上那些尚未统一割据政权。
古人一旦有朝一日称王建国,第一件事就是要确立国号,古人迷信天命,认为国号所使用的文字称谓会影响国家的命运,也与帝王自身的气运才德挂钩,所以历代开国皇帝在建国时都会对国号慎之又慎。
殊不知,中国古代的国号的的确确来源于上帝的旨意,大地置于一个国号之下后,这个国号便和开国皇帝自身的气运一起,决定着这个王朝的性格和命运。
周
周围陇圈,周而复始
周朝,中国封建朝代的开端,由周文王创建,武王立国,前1046年灭商,自此开始了华夏先民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地域和文化的扩张,自周文王得天下归心,会八百诸侯后,周朝注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不同寻常的一个朝代之下,奠定了中国此后三千年的文化底蕴。
周朝,夺取了天下之后,开始将华夏族分封到当时已知各区域,让其分封建国,开发那些蒙昧区域,即是扩张,也是文化文明的散播,在那个落后而原始的时代,中华大地上许许多多地区尚未开发,许多地区任然原始,并且生活着许多的原始部落,这些部落或许与华夏族同祖同宗,亦或许非我族类,这些部落的大多数在后来的春秋战国以及更后来的汉朝中都与华夏族融合了,成为汉人身体的一部分,今天中国大地上生活的所有汉族都有这些三千年前并非华夏的原始部落的血统,每一个人。
这完全得功于周朝,而周朝开启的分封制,周朝所展现出的文化和性格,亦与“周”这个国号密切相关。
“周”的含义为:①四面所至,周围、周边地区;②周而复始、一种循环、生生不息、一个轮回等。
周朝的命运以及所施展的性格和德行,亦如“周”这个文字,开启封建制就是四周所至,在夏、商两朝的基础上,将华夏人扩展至所知的每一个区域,周的周围,以藩屏周。同时,由文王奠基,周公开启的封建制度则一直保存了下来,延续三千余年,王朝不断更迭,而周礼文化却一直周而复始的延续了下来。“周”之国号,亦如其字。
汉
星汉璀璨,熠熠生辉
汉朝的命运、性格,和汉朝创下丰功伟绩,和“汉”这个字,乃天作之合。
“汉”,银河,星河的意思,即夜空中那最耀眼的一带银色,又无数星星组成,可见“汉”这个字是极尊贵的,神话中它又是天河,汉朝亦如汉这个字:璀璨熠熠,无论王侯将相,名人文士,诗词赋论,文化典籍,均层出不穷,群星闪耀,铸就了不灭的丰功伟绩,打下汉族人两千年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
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汉朝,是一个上承两千年(炎黄至秦),下启两千年的王朝,集上古五帝及夏商周两千余年的民族积累于一体,重新铸就,成为“汉”族,和“汉”文明,将春秋战国以来,原本散落各地,独立生枝的华夏民族重新统一成一体,集各方文化和智慧于一身,铸就此后两千余年中华文明的主体。
同时,再以上帝视角来看,两千余年前的世界,许多地区尚属蒙昧,未待开化的原始地域, 因为两千年前的人类社会刚刚从原始社会脱离没多久,像西域之类的地方虽然已经自己的文明体系,但相对薄弱,无法形成地方国家。
所以,两千年前的人类文明之于地球,就像夜空一样,星星点点,大部分地区都还是没有开化的。
而汉朝,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当时的地球上就如同夜空中的银河,璀璨生辉,最为耀眼,是无可争议的世界中心。
唐
“荒唐”又“夸大”
唐朝,汉人版图最大的朝代,也是汉人国际地位和国际赞誉最多的朝代,豪迈大度,是唐朝的标志性文化。
唐朝的长安城内容纳了当时几乎已知的所以人种,不论日本人还是安南人,阿拉伯人,都可以在唐朝做官,汉人着胡装,胡人穿汉服,胡风汉韵糅杂,开放又包容的大唐,宛如世界大同的雏形。
而这在此前的汉人眼里,便是彻底的荒唐:中华便该有中华骄傲与气度,可在唐朝时的汉人,竟然还穿起胡人的服装,这不是荒唐又是什么。
唐朝甚至荒唐到了让女人来当皇帝的程度。
“万国马屁”则从唐太宗时期一伴随直到唐中期,很符合“唐”这个字,唐者,虚空夸大也,唐,又是荒唐的含义,唐朝既荒唐又好大,唐朝的版图虽然一度达到了顶峰,但很多地方都是自愿并入版图,拥有高度自治权,当然,唐帝国驻有军队的中央直辖区则超过任何一个汉人王朝。
唐,如果仅从文字角度来看的话还是一个很文艺的字,有美感,庄严气势与美丽同存在这一个文字上,所以唐朝的文化是一个庄严又文艺的时代,唐诗宋词,唐宋风雅。
唐,也是传说中上古尧帝的国号,在唐朝之前,“唐”几乎是唐尧的代名词,而尧帝则是人人所熟知的上古圣贤,人民和帝王道德的楷模,李世民创建唐朝后,一心追求自己的名传千古,成为盛世明君,他将“唐”这个字发挥到了极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自然是夸张后的事迹,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在唐朝强盛时的社会境况,唐朝治下一百多年里,从太宗高宗武周三朝,民富国强,繁盛殷实,而直到玄宗执政的前半期,更是到了鼎盛的时代。唐朝,它美的地方是中国人不灭的记忆。
也难怪今人会不时的怀念唐朝。
【 唐 】字的含义:①荒唐,夸大,虚空;②从庚从口。以繁盛殷实(庚),繁衍生命(口);③唐尧
太宗李世民创建的帝国留给今人的印象,和一千年前它所展现的风姿,完美的符合了它的国号,这个文字的含义:唐。
宋
精致又接地气的小家碧玉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宋朝,一个是刘裕所建的刘宋,一个赵匡胤所建的赵宋,这两个宋朝都没有完成大一统。而赵宋也只完成了统一汉地的使命。
【 宋 】,如果仅仅从文字上来看,它没有气势,也不够庄重华丽,很平凡,不如“唐”,【 宋 】这个文字,更像是为中下阶层准备的文字一样,宋字很接地气,无论从读音还是文字本身的长相,它都不够文艺,不是阳春白雪,但也绝不是下里巴人。
宋,没有汉的霸气,没有唐的豪气,没有明的威气,宋,只显得清淡,平凡,但也独有一份其他文字难以企及的美和丰满。
宋代,亦如它的国号一样,小家碧玉,却又精致让人柔软,欲罢不能。
宋代时期,人们更加注重于生活享受,再加上海外商业发达,于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各种利于生活的新发明便产生了,人们不再向过去那样过于讲究形式。宋代的时候四角椅已经十分普遍,而在此前的唐朝人们还是习惯于席地而坐,为了便于商贸往来,宋朝的商户们开创性的发明纸币,而手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手艺不被伪造还创造了最早的商标。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诗已经成为了唐朝的代表,而词则是宋朝的象征。文学上,宋朝的词继承了前唐和五代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高峰,宋词之所以在宋朝最发达还得力于宋朝发达的国民经济和商贸发展,钱多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乐趣追求便多了,于是踏青品茗、秦楼楚馆成为宋朝许多人的选择,为了满足许多听曲玩乐的男人的附庸风雅,乐工与歌妓也为了适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词便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比起诗,词显得更接地气,易懂好听,而且不失文艺。
太祖赵匡胤取【 宋 】为国号,原因在于他的发迹之地为宋州,而这里在古代也是宋国的故地,而【 宋 】这个汉字,则完美的符合了赵匡胤自身的气运和性格,宋太祖在中国四个统一长寿的汉人朝代中成就是最小的,因为他没有大一统,至死都没有灭掉辽国。
天意所至,汉字【 宋 】,平凡而清淡,却又不失美感与富丽,以它为名的朝代,固然没有气吞日月的磅礴气势,和庄重华丽的文艺范,但却往内,注重现实生活的宋朝开创了中国文明的鼎峰,无论经济,科技,精神文明,文化造诣,小家碧玉的宋朝的成就是谁也不能比拟的。
明
扫尽乾坤阴霾气,日月重拾旧山河
汉字中的【 明 】,是一个很古老的文字,字的书写即代表了它的含义,明,顾名思义,就如同它的组成:日月。代表光明和明朗。
【 明 】字如其国,尊贵而强大,气势磅礴,太祖朱元璋以日月之力一举扫清了中华大地五百年阴霾,为汉人打出了昔日的高傲与尊贵,再次开创了汉唐盛世帝国风范。
为什么说是扫尽乾坤阴霾气,日月重拾旧山河?
自五代十国以来,汉人一直饱受北方异族的骚扰,石敬瑭向异族屈膝献土,自称儿皇帝,已经完全的说明了那个时候的汉人在蛮夷面前已经弱了何种地步,再也拿不起汉唐一样的骄傲与气魄。北宋建立后一直没有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如辽国和西夏,还用岁币绢帛换取和平,到了宋室南渡后则更是欺凌了,被迫接受了异族的册封(宋高宗赵构接受了金国的册封为宋皇帝),南宋与金朝的辈分更是成了子侄辈。
汉人,自五代十国以来地位丧失,饱受异族欺凌,没有再恢复汉唐盛世的高傲与强大,没有了气吞山河大帝国的雄姿,这是汉人的悲哀,直到最后,宋朝竟然还被蒙古人给灭了,汉人第一次,全面亡国,成为了异族的统治下的亡国奴。
到了宋朝,中华大地一直没有完成大一统,宋是正统,但它只统一了华夏内陆,只统一了汉人,而此时的中华大地也同时存在着几个国家政权:辽、西夏、金。
五百年的阴霾。直到遇上了朱元璋。日月光华,何其强大,重新使得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再次翻身,终于统一了四海,令几百年前欺凌我等的蛮夷胡虏重新归于我的统治下。
同样的,“日月”明朝,与“星汉”汉朝,国号对于王朝的国际地位,有着相同的特点。
从上帝视角来看,汉朝时期的世界很原始,很蒙昧,世界就像夜空一样黑暗,汉朝就像银河一样灿烂耀眼,独秀一枝。
而以上帝视角来看,明朝时期的世界则已经开化了很多,亚欧大陆上遍地都是国家,没有什么民族再如原始人一般落后而蒙昧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商业来往几乎是当时所有大国的主要经济来源。这个时候的世界就不再是夜空一样黑暗了,而是遍空明亮,而想要在这一篇晴天中再次独秀一枝,成为最耀眼的国家,【 星汉 】之力已经微乎其微了。所以上帝才给朱元璋定的国号为【 明 】,日月光华。
同时,蒙古人的席卷世界让这白天又蒙上一层阴云,直到遇到了明朝,【 日月 】以其万丈光华破开阴云,元朝倾覆后,世界各地的蒙古汗国也纷纷遭到反抗动摇。
附案例:
大明帝国的气数与张居正的痔疮
清風明月逍遥客
如果不算八国联军那次,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有过三次正面交锋的战争。一次是明朝的抗日援朝,一次是甲午战争,一次是14年的抗日战争。这三场战争中,14年抗战,中国通过浴血苦战和盟友帮助,在付出了惨痛代价后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属于惨得不能再惨的惨胜。甲午战争,中国完败,日本将大清帝国踩在脚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而明朝的抗日援朝战争,中国则是取得完胜,朝鲜战争后300年,日本只能乖乖地龟缩一隅,不敢有西窥之心。
而朝鲜战争,只是万历朝的“万历三大征”之一。从1592年至1600年,明朝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分别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 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打仗是最烧钱的活儿,这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耗费了明政府1200万两白银。三大征实际军费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短短八年时间,三大征全部完胜不说,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仍有存银,远未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此时的大明王朝,可谓兵精将强,国库充裕。可惜,这只是大明王朝最后的余晖。此后的大明朝就一直沿着下坡路奔下去,直到最后的灭亡。
而令大明王朝能够焕发出最后的光辉,并差一点就令大明实现中兴的人,叫张居正。三大征前十年,张居正就已经不在人世,他死后被皇帝抄家并险些开棺鞭尸,他的家人或饿死或流放,他励精图治推行的改革也已经付之东流。但是,三大征的精兵良将和充裕军费,无不是他生前呕心沥血留下的家底。
人才分好几种,其中最难得的一种,叫无双国士。这种人能够逆天改命,能够决定王朝兴衰,能够影响历史走向。这种人,可遇不可求。明朝的嘉靖、万历两朝的皇帝,其昏聩程度令人发指。嘉靖一心修玄,不管洪水滔天,他死后的 大明朝,已经成了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而万历皇帝也不遑多让,这个明朝享国时间最长的皇帝,隐居深宫数十年,不见朝臣,不理朝政,放出太监四处扰民搜刮。满清人的史书中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
这么两个烂皇帝没把大明朝搞亡,还能有三大征这样的威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人:张居正。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皇帝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使得吏治肃然。他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大大增加财政收入,一举扭转长期的财政赤字。他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一时之间,本已暮气沉沉朝不保夕的大明王朝,重新焕发生机,出现了中兴气象。
可惜,张居正仅仅做了10年首辅就死了。勇于谋事拙于谋身的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执掌大权。在他将张居正的遗产败光以后,万历新政带给大明朝最后的余晖也就逐渐散去。
张居正死的那年,只有57岁。如果张居正 不死,能够再执政一二十年,大明朝的气数会不会在他死后区区62年就终结,实在是未知之数。
关于张居正的死因,与张居正差不多同时期的王世贞在《嘉靖以来首辅传》中说:“(张)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而脾胃不能进食。”王世贞一向看张居正不顺眼,这段话未免太诬,而且也没有科学依据。他提到了张居正患有痔疮而且死前脾胃不能进食,这应该是可信的。至于其他的猥琐想法,怕是自己想象的成分多些。
而比较主流的说法,也认为张居正是死于痔疮发作。万历九年,从张居正故乡荆州来了一位民间医师给辗转卧榻的张居正治病。他给出的方子对痔疮治疗效果不错,但极大损害了张居正的健康。据张居正奏章说“臣宿患虽除,而血气大损,数日以来,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张居正在《答上师相徐存斋三十四》中也说:“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贵府医官赵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
那么,治疗痔疮何以造成如此严重的健康损害呢?有人认为是医生给张居正做了痔疮切除手 术,是手术的损伤导致的。说实话这几乎不可能。痔疮切除手术听起来容易,却也不是在没有麻醉和止血技术的年代可以完成的。痔疮本身就是曲张的静脉团块,手术出血量相当大。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良好的麻醉和肛周肌肉的松弛,患者手术时肛门会本能地绷紧,根本无法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
要想搞清楚张居正的死因,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人是如何治疗痔疮的。张居正说他的医生将痔疮“拔其根”,那个年代的医生是如何给痔疮患者拔根的呢?
张居正死于1582年,有一本成书于1617年的著名著作《外科正宗》,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痔疮治疗方法。书中明确指出:“诸痔欲断其根,必须枯药。”而且详细记载了治疗方法:“凡疗内痔者,先用通利药荡涤脏腑,然后用唤痔散涂之肛门内,片时自然泛出,即用葱汤洗净,搽枯痔散,早午晚每日三次,俱用温汤洗净,然后搽药,轻者七日,重者十一日,其痔自然枯黑干硬,停止枯药。其时痔边裂缝流脓,换用起痔汤日洗一次,待痔落之后,换搽生肌散或凤雏膏等药生肌敛口,虚者煎服补药,其口半月自可完矣。”
“枯法”,是使用一种叫枯痔散的药物涂在痔疮上,令痔疮自行干枯坏死并最终脱落。那么,这种枯痔散是什么成分呢?好在该书作者陈实功前辈没有将配方作为不传之密藏起来待几百年后申请个国家保密配方,而是很大方地公布了出来:“枯痔散内用白矾,蟾酥轻粉共砒霜。再加童子天灵盖,枯痔方中效岂凡。”
枯痔散的主要成分是:白矾、蟾酥、轻粉、砒霜,还有童子的天灵盖。
白矾还好,且不去说他。童子天灵盖也不去说他。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轻粉是氯化亚汞结晶,两者均有毒。而砒霜更是大名鼎鼎的毒药三氧化二砷。
说白了,所谓的“枯法”,就是利用这些有毒的东西敷在痔疮上,令痔疮干枯坏死并最终脱落。
需要指出的是,直肠黏膜的吸收能力相当强。有孩子的人大概都使用过退热用的消炎痛栓,该药就是从孩子的肛门塞入,用药不久孩子体温就会下降,可见直肠黏膜的吸收能力。
也就是说,当时医生给内阁首辅、权倾一时的张居正治疗痔疮的办法,就是每天三次,持续不断地往直肠黏膜上外敷包括砒霜在内的各种毒药,而且周期长。我们不知道张居正用了多长时间,但是在《外科正宗》中,陈实功记载的一个患者,前后使用了整整16天。
急性砒霜中毒的症状有两大类:一类是急性胃肠炎表现,一类是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小剂量反复摄入者表现类似,但症状较轻且起病较为缓慢。张居正死前“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很符合砒霜中毒的表现。
这样,事实就比较清楚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张居正死于砒霜中毒,中毒原因为长时间高频度使用枯痔散,使用枯痔散的原因是让痔疮去根。
说起来,痔疮这种疾病,也是人类进化的副作用。人类站立起来之后,肛肠部位的静脉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导致静脉曲张,形成痔疮。在四足动物中,痔疮是极其罕见的。而在人类中,俗话说的“十人九痔”可能有些夸张,但是痔疮的发病率确实是高得惊人。
一代英才张居正就这样离去了。他去世后,明朝刚刚开始的中兴就此终结,大明朝再次进入衰落的轨道。
62年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王朝就此终结。
张居正只为大明延续了数十年气运,奈何时日无多人亡政息,终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大明王朝的气数。
张居正死后233年,同样力挽狂澜的一代天骄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战役前一天,痔疮发作,无法行动。在第二天的战役中,他未能亲自指挥军队,丧失了多次军事机会,最终战败。法兰西第一帝国因此终结。
绿水青山妄自多,英雄无奈菊花何。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