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笔耕不辍

腔调中医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简蠹 ,作者一行爹

简蠹 人无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间可以增山岳之气、表五行之灵者,只此文章耳。——傅山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挖掘古人的思维宝藏,在临床加以验证,以写就好玩的中医文章。

黄元御无疑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在进入医学的领域后,著书十一本。先看一看他的著作及其成书时间:

1748年 44岁 春暮作《伤寒悬解》成于七月初三,八月末望成《金匮悬解》

1749年 45岁 二月作《四圣心源》大略,初春草《四圣悬枢》

1750年 46岁 春草《伤寒说意》

1751年 47岁 六月成《伤寒说意》、《四圣悬枢》

1752年 48岁 十月成《四圣心源》,十月作《四圣悬枢》序

1753年 49岁 二月作《长沙药解》,五月删定《伤寒》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修改《四圣悬枢》成于九月十七,润色《心源》并做序

1754年 50岁 正月删定《伤寒说意》,五月成《素灵微蕴》,六月作《玉楸药解》八月成

1755年 51岁 二月作《素问悬解》十一月成

1756年 52岁 二月作《道德悬解》,二月二十五日作《灵枢悬解》,成于五月二日,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作《难经悬解》,六月作《周易悬象》

1757年 53岁 (《玉楸子堂稿》佚,成书时间不详,当属晚年著作)

1758年 54岁 九月卒

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元御这个“妙悟歧黄”悟的是个啥?

可以确定的一点:元御不从训诂释义,也就是说元御不会太去考究一字一义之出处,而是总整体的思维架构入手解读,虽说是悟“岐黄”之道,其实是元御构建了自身的体系,而这个体系可以涵盖多种理论,从而达到大一统的境界。

升降心法 一统江湖

如果对《灵》、《素》与《伤寒》有一些了解,我们会发现一些特点:《灵》、《素》是从中医的角度去构建人的生理,治疗多从针刺的角度;而《伤寒》构建的是三阴三阳的辨证体系,是从方剂的角度去治疗的。《灵》、《素》与《伤寒》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尤其在三阴三阳方面。

许多医家都尝试去解释其中的联系。因此众说纷纭。

因此在笔者的角度,窃以为需要分清理论与决策之不同。理论不厌其精,不厌其繁,因此历朝历代的医家都在对中医的理论进行解读和补充。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素问》里是存在多种理论叠加的,最简单的例子:

我们可以在《素问》里看到一年有四分法、五分法和六分法三种不同的分法,对应了不同的理论体系,这可能是不同的时期或是不同的医学流派概念不同使然,后代医家往往会用自己的学识去解释这些不同的地方;而决策不同,一定是在患者众多的临床症状中用最简洁的方法给出决策方案,而决策的方案又是依据医生的中医的基础理论运用、对药物的理解和自身方药库的建立,所以贵在求简。我们用一张图表来表示:

虽然都是基于中医经典里的基本理论,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思维核心就是如何能将理论转化为临床的决策,可以说每一个医生都不尽相同:

一是源于对于中医理论理解的不同;

二则是自身对方药的理解也不同;

三是所治疗病种积累的经验也不同,而不一样的思维核心会随着师承,运用这个核心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形成一个流派。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流派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火神派和温病就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虽然都源于经典)和用药习惯。

而元御的思维核心,一言以蔽之——一气升降!

设想一下,这是一个好玩的场面:

如果把中医看作一个江湖,江湖里面有各种门派,使着各种不同的独门绝技,门派之间时不时有一些摩擦,但这种文斗从来不会上升到约架的程度,顶多是在门派的专著里鄙视一下,但互相都不服。

元御升降之说横空出世,就如同忽然得到一本秘籍,可以统一各派武学,就像少林寺一样,从而使得江湖达到一个相对和谐的局面。

那么元御是如何一统的?

一气御之 升降为纲

阴阳、四象、五行、六气,这都是不同的理论体系所形成的思维模式,最直接结果就是分类,而中医学最早期并无这些模型的分类。比如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括《神农本草经》都是直接对病症进行治疗。随着医学认识的不断加深与拓展,繁琐的学说开始引入分类的概念去概括,从而可以方面传播与传承。

因此,脏腑开始分阴阳,五脏也开始与五行相对应……而分类多了也会为后世的人学习带来不便。

举个例子,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有这样一段: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这是明显的四分法:把一年分为四份,与之对应的模型就是四象,于是:春——少阳,夏——太阳,秋——太阴,冬——少阴。
而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虽然还是称为四时,但已经多了一个长夏,为了与“五”相对应: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因此,对应五分法的就是五行。

类似这样的还有不少,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从表里论述的阴阳“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和从脏腑分阴阳角度的腑为阳,脏为阴有不一样。

源头都已经如此混乱,无怪于元御发出“彼(历代医家)方且涉泽迷津,披榛罔路,何以引我于康庄也”的感慨。

从述者的角度,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元御不从训诂的角度去考证岐黄仲景,而是退从一个大的框架去思考,去囊括这些不同,使之合一,正如《外揣》篇所说的“浑束为一”。

“一”的这个大统就是元御统一中医江湖的武器,有个类似的实物——风水罗盘,这个就是把不同代表时空的式盘统一,统一在一个大圆里,这个圆,宋朝的陈抟把它称之为“太极”。

这个“一”,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包含了整体和个体。而升降,是基础的功能。“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阴阳五行 浑束为一

有了核心,就要看这个核心能不能解释中医的几个基本概念,且看元御如何运用一气升降的心法来诠释中医之理:

说到“一”,我们就得引入道家的观念:道生一,一生二……

所谓的“道”是一个超验的存在,是万物的本体,不能用人们的经验去认识,有了这样的“道”,所产生的“一”的概念,就是从“无”到了“有”,这个“一”代表了整体。“一”生了“二”,就是整体里产生了对立的元素,传统的文化用“阴”、“阳”来表达。

阴阳可以指代的东西很多,在医学里,如果要和五行相匹配,那么阴阳会用来特别指代水火。其实不单中医学,在古代这种朴素哲学的发展,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也自然产生了融合:

比如我们最常听到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简而言之,就是阴阳两仪的叠加,产生了“4”,用“四象”去描述“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在“四象”的基础上,再添加阴阳两仪,就成了“8”(用数学很容易理解,就是2的1、2、3次方,64卦就是2的6次方),就用八卦来表示,如图:

其中的坎、离,对应了五行的水、火。

有意思的是,在易学的理论中,坎、离分别是先天乾、坤二卦所生,为中男、中女。故而坎虽为水属阴而内含先天真阳,离虽为火属阳而内含先天真阴。(划重点:记住这个点,以后的理论推演很多都依据这个基础)

先小结一下:阴阳对应水火,立于南北两极。

接下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气。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
——《四圣心源·脏腑生成》

“祖气”,就是“元气”,就是我们刚刚说的“一”,阴阳之间的“中气”是黄元御最核心最重要的学术观点。重视中气也很肯能源于元御当年被庸医误治,败伤了脾胃,在他自己学习医学之后,发现了中气之重要,并尤其强调。

书接此处,元御之说就都是从建立在中气之上开始。

从元御的气化学说开始,气分清浊,清者上升,浊者下沉就有了阴阳。这个阴阳之中,有斡旋的枢纽,称作“中气”。

中气左旋升而化火,方升其半曰木;右旋降而为水,方降其半曰金。

至此,这个一气升降的理论已经囊括阴阳五行,并且把几个基本点涵盖了:

升降分了阴阳,阴阳对应水火而涵盖了互根的概念;中气斡旋,五行攸分,木、火、金、水对应了四象;五行之性有了生克。

至此,一气升降所诠释的阴阳五行已完成。

其实读不同医家的书很有意思,但笔者会佩服李敖先生的“读书防中书毒”之论。一方面,我们读书要学习得读进去;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陷得太死,不然就会被书带着走了。所以我们既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书的作者也是人,没有绝对的正确,读书要讲究思辨,医学更重在临床的实践。

(0)

相关推荐

  • 经方体质研究 :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 王乐羊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正在创造新的文明.但是存在于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古老中医并未因此而昙花一现,恰恰相反中医学博大精深的内涵在当前还不时显现出奇光异彩.不久前召开 ...

  • 运气学说气化理论探讨

    五运六气学说,又称运气学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其内容集中体现于<素问>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 ...

  •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以升降理论诠释的“劳伤”(一)

    腔调中医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简蠹 ,作者一行爹 简蠹人无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间可以增山岳之气.表五行之灵者,只此文章耳.--傅山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 ...

  •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玉橛其人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挖掘古人的思维宝藏,在临床加以验证,以写就好玩的中医文章. 楔 开始的时候笔者是先从<四圣心源>入手去讲述元御之说的.慢慢写 ...

  •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 杂病之解(1)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挖掘古人的思维宝藏,在临床加以验证,以写就好玩的中医文章. 从前面所阐述的元御对<内经>基本要点的解读及串联,我们对其一气升 ...

  •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 六气之解(1)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挖掘古人的思维宝藏,在临床加以验证,以写就好玩的中医文章. 元御在六气解中开篇点明"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qu ...

  •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 六气之解(2)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挖掘古人的思维宝藏,在临床加以验证,以写就好玩的中医文章. 六气分述 立法概要 在元御的体系里,六气之变是百病的关键之钥.解读元御的六气 ...

  •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 杂病之解(2)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挖掘古人的思维宝藏,在临床加以验证,以写就好玩的中医文章. 噎嗝反胃 我们继续看看元御的噎嗝论证套路. 噎嗝,其症状是上下不通,就是吃不 ...

  • 黄元御的气——比类从容

    点击链接黄元御的气--比类从容原创 一行爹 简蠹 3月12日收录于话题#黄元御3#中医28接下来我们要看看元御是如何运用一气升降,阴阳五行这个模型来诠释中医的基础理论,这个过程叫做"从容&q ...

  • 今天分享的是乾隆御医黄元御治疗女性肝郁气...

    今天分享的是乾隆御医黄元御治疗女性肝郁气陷而致月事闭结的方子. 黄元御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的"民间中医",能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并赐匾"妙悟岐黄",两次招为御医( ...

  • 经常打嗝胃胀或口苦嗳气?肠胃疾病拉响的警报

    肠胃功能紊乱那些小烦恼 现代人群或多或少有点肠胃问题,最普遍的便是肠胃功能紊乱.轻微的肠胃功能紊乱会引起便秘.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靠普通的药物解决.但长期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胃炎.胆汁反流性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