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死事

随着闵庄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关于长者死亡的事越来越多,以至于说起某个长者,我偶尔搞不清他们是否健在。关于闵庄死事的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四十年前的那个正月。我的老太太,也就是我父亲的奶奶的死。

老太太说来是个非常有趣的人,她一直随我大爷爷过,大爷爷早年丧妻,没有再续弦。他也是随长子过,男人没有女人家无主。实际上老太太算是随长孙我大爹过。人老了,大概也就为了一张嘴,老太太留给我的记忆总与吃有关。老太太的好吃、会吃是出了名的。我大妈人不错,脾气虽坏,但她对老太太照顾是没说的。脾气来了也常和老太太干仗。脾气过了该干啥干啥。一般来说,被晚辈顶撞或冒犯,老人会生气的。每当老大妈与老太太干一仗,人家不理她了,但老太太才不管呢。你不伺候老娘,老娘自己动手。有时家里人忙了,老太太就自己动手做饭。她不上厨房,就在炕上的火盆上操作。那时多用的是柴火,有时火着不旺,她就嘴搭上吹,屋子不仅有烟,还有灰尘。他常在火盆上烙饼子、煎包子,炕洞里烧茄子,老太太美餐一顿的代价是把堂屋搞得烟熏火燎。老大妈家的大梁、檩子、椽子乃至房上的席子,比谁家的都黑。那时候家里没有贮藏地方,好吃点的东西都放在架上。所谓架,就是在屋顶的椽子缝拴个铁丝或绳子吊一块木板,然后把好吃的东西放在上边,一来是空气通畅,不易变质,二是防家里的猫狗,更主要的是防嘴馋的孩子偷吃。比如说,家里的肉臊子如果不放到架上,孩子闲了就偷吃。这可是用来招待客人的。那时,家里来人,最好的招待莫过于一顿臊子面。

记得一次,老大妈和老太太干仗,老大妈很凶,老太太也不是善茬,她一点也不让。干完仗,老大妈一甩屁股走了,也不给老太太做饭了。老太太知道架上有好吃的,但她拿不到。于是,她拿来板凳,踮着小脚上去,用拐杖往下捣。一盘奶皮子被她捣了下来,因为晾得很干很脆,都摔成了碎片,但这并不影响老太太的胃口,她在地上捡着吃。

农村人说多子多福。在那个时候,老太太是众儿孙供奉的。谁家吃点好的都有她一份。老太太能走动时,就让孩子去叫她,后来,老太太行动不便时,就用架子车去拉,再后来,就给她端到家里吃。老太太的重孙子有二十多个,平时,她讨厌我们这些小屁孩。

但是,如果到老太太家叫她去吃肉,老太太显得异常大方,格外开恩。她挪到挨土炕北墙放的箱子处,摸出钥匙,打开箱子,把平时亲戚来看给她的吃的,或是几块糖、几片饼干,或是喂你一块水果罐头。对当时的农村孩子来说,这些都是稀罕之物。她给你东西时还要叮嘱一句:“快装起来,别叫你大妈看见。”要是大妈看见了,这无疑授人以柄,以后再干仗时,大妈就有了说辞。你就把好吃的给那帮白眼狼填塞了。小孩子没出息,管不住自己的嘴。偶尔在老大妈家吃顿饭,她其实不小气,给你吃,但那天惹了她,她会骂:“婊子娃娃,吃上仇了!”所以,自打懂点事后,在她家我基本上能管住自己的嘴。

老太太活着不仅是享福,在闵庄,她更是一个象征。农村男人打媳妇是家常便饭,女人无论有理没理,只要挨了打,总是老太太为她们撑腰。老太太拄着拐杖就上门了,有时动口训斥不够,还要挥拐杖动手。该收拾的一个也不放过。但打完了,你谁家吃好吃的还得叫我。如果谁家吃了一顿肉没叫她,换了别人,顶多有点不悦,自己生闷气。但老太太不干,她指着鼻子骂:“狗日的,厉害啊,你也能咽下去?”在吃的问题下,老太太一直是这么霸气。后来,我想,这也应该啊,因为所有的这些人都是她的孙男嫡女。

老太太身体好,基本上没什么大的毛病。偶尔有什么小病,她基本上自己治了。记得她最常吃的药就是麻黄素。当时我纳闷,这药是万能的?啥病都治。老太太要买药,就让在大队上学的学生代买。别看她八十来岁了,但账算得很清楚。给多少钱买多少颗清楚得很。比如说,你想耍个小心眼,贪污几分钱买洋糖,这骗不过她。这些年来,从一些禁毒大案中知道,麻黄素可以用来造冰毒,我似乎明白了,老太太当时一定有药物依赖。

老太太的死与我们这帮顽皮的重孙子多少有点关系。因为头年夏秋时节,闵庄下了一场大雨。小村的孩子平日里玩不上水,而老太太房子门前的一块洼地因那场雨积了许多水,我们便挽起裤腿玩水,从水里出来一个个就跑到老太太的屋里,拖泥带水地进屋,自然会把地给弄脏。老人烦,就骂我们:“狗日的,都给老娘滚!”而这群野孩子才不理她呢,相反,还嬉皮笑脸地逗她,老太太急了,拿拐棍比画着要打我们,我们一个个龇牙咧嘴地笑,老人更生气,她从炕上挪着准备下地教训我们,结果一下从炕沿上摔了下来。摔到地上后老太太哭叫开来,我们都吓傻了,一个个撒丫子都跑了。我不知道她那次是否骨折。但可以肯定的是从那天起,老太太就卧床不起了。

第二年正月二十七,记得是个风雪交加的日子,老太太走了。老太太寿终正寝应该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它何以留给我如此深的记忆,关键是老太太临走时带走了一个人。这近乎是我有生以来关于死亡的永远的谜。

农村死人后要请阴阳先生批殃,所谓殃,与逝者的寿命有关。它的计算单位是尺。长寿的九尺,短寿者大概三五尺、但是,有时未必是寿低就殃低。按阴阳说的,一个人本来能活七十,但活了六十九,他的殃算是高的,但是,如果能活一百却活了八十,那他的殃也不算高。阴阳先生根据亡者的生辰八字测算这些,同时确定下停棺时间,出殡时间,下葬时辰等等。阴阳说老太太死的日子不好。得停棺七天后下葬。而且他要孝子们不能动哭声。农村人死了最讲究的是哭丧,不哭是不行的,但阴阳先生适时提示:“行了行了,不让你们动哭声”。对个别哭得凶的,阴阳还骂呢。

老太太活了八十九岁,当是喜丧。其实,也没啥好哭的,凡是哭的,大多是女人们跪在她的灵前,想想自己的心酸事,长一声短一声地诉说而已。因为停棺时间长,那些天前来吊孝的人也多,家里总有一大帮女人操心吃饭的事。那天饭后,我在厨房门口玩。四奶奶边洗锅边和厨房的女人们有说有笑地聊天:“妈完了,我还没好好哭呢,今天要好好哭一场呢。”吃完饭,四奶奶果然到灵前去哭。她可能把攒了几天的劲都用上了,但是,那长长的一声出去再没过来。我记得当时有人把她从灵前抱到炕上抢救,又是掐虎口,又是掐人中。四奶奶的脸像纸一样惨白。一切都无济于事。老太太走了,而且带走了她最贤惠最忠厚的儿媳妇,到阴间伺候她去了。关于四奶奶的死,用今天的医学理论解释,大概是脑梗、心梗、肺梗之类。但是,巧的是她恰死于阴阳先生在丧事上明示的禁忌。这是巧合吗?

四奶奶是闵庄公认的好人,享年54岁。四奶奶有个绰号——老代表。可能是年轻时以劳模的身份出席过会议吧。四奶奶家在生产队队部旁边,大多时候她是全村的炊事员。她家在队部附近,来来往往的人多,四奶奶的厚道之处在于,全村人谁都能吃她的饭。尽管那时日子穷,但她人大方,自己家的孩子不吃也没事。所以,只要提起老代表,没人不说是好人。也有人说,好人,好人挺啥用?好人命不长。

四奶奶的意外去世,让闵庄的一桩丧事成了两桩。老太太出殡后,大家忙着给四奶奶料理后事。各家过年时的肉也都吃的差不多了,吃不了的该酱的都酱了,该腌的都腌了,剩下的大概只有等二月二吃的猪头猪肘。于是,各家便捐出了猪头猪肘,用来待客。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关于四奶奶的死,人们最惋惜的大概是后来。因为她死时家里的子女还没有什么气象,后来一个个都过得红红火火,非官即贵。说起四奶奶都说她福薄,如果多过几年那该享多少福。当然,更有人说,正是因为四奶奶埋在了吉地,所以才有了儿女的富贵。如此说来,四奶奶所以急匆匆地走了,那是在为儿女祈福。这个谁又能说得清呢。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赛事进行中,

(0)

相关推荐

  • 二胡曲《夜深沉》闵慧芬,老太太拉绝了,佩服

    喜欢本篇请 [点赞]和 [在看]分享

  • 第178篇:老小孩

    小区门口树荫下,风来风往,特别凉快.每日里,总会有几位大爷大妈坐那儿乘凉. 路过门口时,听到一位大妈对另一位大妈说:"我相信,是我的朋友,就算是我犯错,她永远不会离开我:不是我的朋友,挽留也 ...

  • 以食补的名义吃毒,挖野菜的老大妈啥时能没?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挖野菜的老大妈们,也出现了. 据北京的媒体报道,这些大妈将最早露头的二月兰掐了尖. 既踏了青,又赏了景,更添了菜,大妈们挖得不亦乐乎. 可专家说,野菜不是食补神菜,脾胃虚寒的 ...

  • 【市井忆旧】奇谈怪论淮阴城(二十四):真是个神奇的老奶奶(第874期)

    编者按 2017年本公众号刊发了<玉壶春的孙三爷>系列连载文章,那"王大姑的面条,孙三爷的嘴,沙师傅的炒锅,金二爷的腿"等场景深深印刻在众多网友的脑海里.这一回,&qu ...

  • 范朝阳:乡村物事的隐秘关联(组诗)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乡村物事的隐秘 关联(组诗) 范朝阳 藠头脸 晒脱一层,又晒脱一层 乡下人,日头下 总是闪躲着一张老脸 表哥从小就淘气 树上爬,沟渠里打滚 正晌午在牛屎塘摸田螺 成家后, ...

  • 【金小说】杨志坚丨乡村羊事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山西临汾洪洞人,临汾市作协会员,当代微篇小说协会会员,曾在<吴地文化 闪小说><当代文学家><微篇小说><羊城晚报><生活晨 ...

  • 【乡村新事】政府创造条件,群众受益匪浅(严春凤)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 ...

  • 曾国藩:话不要说死事不要做绝情不要断尽

    人生有进退,浓淡总相宜. 作者:洞见·纯香 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为人处世的真谛. 人生有进退,浓淡总相宜. 不管说 ...

  • 乡村锁事

    乡村琐事 文/燕子 一 如果不是天突然下雨,老彭是不会闲下来与我们聊天的. 老彭是早禾田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到春天几乎每天都在地里干活.他会细细规划好自已所拥有的土地:种水稻和时令蔬菜.稻谷是自家 ...

  • 乡村那事:月亮·割耳

    那夜,抱着女儿在月光下赏景.朦胧的月色,屋房.远树.天空在蛟洁的晕光里恬静而安详.月明星稀,只有远处的天边有着几点稀疏的小斑光伴随着月色闪闪而明,忽隐忽现,仿佛半掩着蒲扇的女子,只见半脸却令人浮想联篇 ...

  • 乡村那事:鸟屎·霉运

    清晨出门. 空气清新.耳畔鸟鸣清脆,使得晨光里的四围格外寂静.朦朦胧胧的天仿佛浸上油一般,清亮而不耀眼.太阳,此时依然是缓缓着踱步,或许冬天便是令太阳悠闲的季节,难怪白昼总来的比夏日里晚. 骑着车,正 ...

  • 乡村那事:闲人·闲心

    村中的那个小店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虽然房子加层,店面也重新整修,但小店铺,依然是小,依然是只卖些平常之物,并没有因为时间的迁移而改变什么.而这里却仍旧是闲人们倍感精神上的富足的地方. 经常来此的闲人 ...

  • 乡村那事:食物·香音

    午餐,白水煮地瓜. 最俗气的食物,却最招人喜欢.家人都爱不释手,或许在父母亲的心中吃地瓜是一种浓烈的怀旧情感.据父辈言:他们那年代吃地瓜吃怕了,渴望吃上大米.现今,地瓜的价格是大米的好几倍,多吃几顿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