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为功名!濛江历史上一个功名考到老的故事
编者按:科举,曾经是无数读书人从草鸡变凤凰的唯一途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指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形象反映。科举时代的读书人为功名所困,活到老考到老,甚至还有梁灏82岁中状元的传说。《三字经》有云:“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在我们濛江,清代就有到七十岁还在科举考场上博取功名的例子。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
清沿明制,科举亦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种,参加乡试考试的合格者,即为举人,遇到机会可以授官。乡试也是三年一次,与明代基本相同。清代还于平常考试外,遇有皇帝登基、诞辰等庆典时,往往降诏增开一次考试,即为“恩科”,若“恩科”与“正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考中举人就不简单了,地位上比秀才高,虽仍不是官,但在地方上可以当个乡绅,见县太爷都不用下跪,和县太爷平起平坐。同时,免除赋税、徭役等优待比秀才更多,也可以出任教谕、训导等教育方面的工作。此处官府还发放足够的资金去京城参加会试。一般来讲参加三次会试不过就有可能做个候补知县,哪里有缺就有一定的几率补上。所以从举人开始就有可能做官了,这从范进中举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可见一斑。
濛江古兰村廊山屯(群众还习惯称古兰大队廊山村)有一古宅,为清光绪29年钦赐七品文林郎朱光庭故居。
据说朱光庭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中,但是他意志坚强,刻苦努力,直到六十多岁还继续参加应试,然而朱不幸再次落榜。主考官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对他说:“若你下回乡试再来考,仍然不能考上的话,我一定启奏朝廷,赐你功名。”主考官看他年过花甲,胡子花白,估计他不能再来应试了。(老杜有句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说明古代活到70岁的人很少)。
谁知到第二次开考时,朱柱着拐杖又来应试了,他仍旧是考不上,但是主考官果不食言,便启奏朝廷赐给了他一个“七品文林郎”给他。
文林郞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得到的,而是授予的,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散官。文林郎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设置,当时是从九品上,在八郎中位第八。炀帝时置,唐为文官第二十八阶,从九品上。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时废。唐武德七年(624)又置为从九品上的文散官。宋初为四十二阶的第三十五阶,从九品上。元丰改制用以代留守、节察推官、军监判官,后定为第三十三阶。金、元时皆用为文散官名称,金正八品上,元升为正七品。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清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员出身者授宣义郎。见《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清朝时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散官用来定级别,就好比现在说“行政几级”一样。跟现在比的话,因为明清时知县均为正七品,所以大概可以算得上正处级干部。
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隋始定散官名称,加给文武重臣,皆无实际职务,而统称官员之有实际职务者为职事官,散官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明、清官员级别和待遇依实际所授职官品级,散官仅存名号。
朱光庭故居玄学上谓飞蛾大帐落龙,屋地大凤正膆位。前砂反飞(但最外又包转)但有龙为夫砂为妇,龙贵不忌砂贱之说,主龙贱出流浪儿,龙贵则离乡发达。即凡出去的不论原来做什么后来都不贵也富,在家的不发达。据乡人说朱光庭就是解放前桃花金矿矿长朱甲亮父辈人,这间屋出的人多有出息,其中有在南宁大学当研究生导师的、也有在广州市政府的。
《西江水月》投稿说明及稿费标准
一、关于本众号《西江水月》
《 西江水月》是一家纯粹、专业的中国传统文化自媒体,主要向公众推广传播:国学(包括但不限于诗词歌赋),茶文化,乡土文化,品鉴,养生,新知。
二、平台栏目
现时本公众号常设的栏目有:
(1)诗词栏目
1、梧州晨钟诗社联办的《晨钟诗笺》期刊。主要推介诗社成员作品;
2、晨鸡国学社、浔江诗社、藤县濛江诗社开的不定期诗刊,主要展示诗社个人作品;
3、全国各地诗友的个人诗词作品。主要展示个人作品。
(2)乡土文化栏目
1、由藤县濛江本土专家学者群提供专稿的《安城风韵》。主要宣传藤县及濛江本地的民俗风情,地方文化;
2、由各地专家学者群提供专稿的《方音俗字》。主要研究西江流域的方言及文字;
3、反映两广西江流域一带的民俗风情,地方文化。
(3)茶文化栏目
1、六堡茶系列;
2、其他茶类系列。
凡符合以上三个栏目题材的作品均欢迎投稿。也欢迎微信群诗组织在本公众号开设专栏,本公众号视发展情况也会增设若干不固定栏目;只要作者发文过来,总有适合发表的园地。
三、关于向本公众号投稿作品
1、文体不限,各类文章均可,不少于300字,个人诗歌作品集不超过三十首;拒收三观不正或负能量稿件。
2、投稿之前务必先关注《西江水月》公众号,以便及时了解作品发表动态;应自行认真校对,谢绝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稿件。
3、出于声明原创的原则来稿必须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由作者自负。
4、稿件需附作者个人简介、联系方式。
5、本平台拥有修改权、选编权、出版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四、关于稿费
1、稿费来自赞赏。作品发表7天内(含7天)超过10元的,6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40%用于平台运营;10元以内(含10元)及后期赞赏不予发放。
2、作品发表后,请作者主动加微信HIGE2015,以便领取稿费;稿费发放后24小时内不领取,视为支持平台建设,不再第二次发放。
五、投稿方式
1、投稿邮箱:499698361@qq.com
2、投稿微信:HIGE2015
本公众号濛江地方文化往期作品选读:
何海荣《安城风韵》系列诗词作品:
《濛江风物》;《濛江记忆》;《濛江古八景》;《濛江美食竹枝歌》
朱强鸿先生作品选:
廖金胜先生作品选:
《鼓的由来与演变》《试谈猜码》;《藤县民族传统体育——《执子》、《救监》、《骑马打仗》》;《藤县民俗之传统儿童游戏—抬新娘、氹凛转、咩咩羊》;《藤县民俗传统体育—斫地雷》;《藤县民俗传统体育—车铁环、跳飞机》;《南狮由来的传说》;《濛江民俗与童谣记忆》几则;《看鸭妹大战鬼谷先师》中;《看鸭妹大战鬼谷先师》;
黄远智先生作品选:
杨世文先生作品选:
《中秋节唱和录》;《镇小校园橄榄树唱和录》;《新年说岁首》;《儿时家乡的江》、《儿时的濛江圩镇》
麦杏生先生作品选:
《四十多年前的一次舞狮》;《濛江的鱼市》;《我的社公小学》;《夜访神山》;《那时濛江街的绿树》;《梦回蒙江》
李绛明先生作品选:
《濛江拾遗之五棵古榕》;《小城旧事--手表故事》;《小城旧事---- 棋王争霸》
甘轶雄先生作品选:
安城风韵团队作品:(杨世民、廖金胜、朱强鸿、麦杏生、朱伟坤、何海荣等)
濛江地名趣谈(一);濛江地名趣谈(二);濛江地名趣谈(三);濛江地名趣谈(四)
故人廖炳森作品选:
其他文友作品: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