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海域资源高效利用,他们提出用海新思路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科学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承担的自然资源领域综合性改革(海洋管理)课题“节约集约用海模式研究”项目通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验收。项目聚焦国内外节约集约用海前沿技术、先进方案和模式,针对广东省资源环境和海域开发利用特征,提出了典型产业用海的控制指标和节约集约用海的政策建议,助力海域资源高效利用。海洋一所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就新时期节约集约用海的内涵、重要性以及节约集约用海模式研究新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海域资源愈发稀缺
需提高开发利用效率
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将国土空间定义为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科学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负责人刘大海看来,节约集约用海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海域资源合理配置与科学利用的重要手段,包含节约用海与集约用海两个范畴。前者以控制总量为目的,侧重用海规模调控;后者以提高海洋投入产出效率为目的,强调挖潜存量和优化增量。
刘大海认为,节约集约用海的内涵,是在海域现有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通过立体利用、标准控制、布局优化、市场配置等手段,达到减少海域过度开发、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面向“十四五”,广东省提出争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示范省的目标,实现资源保护水平有新的更大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再上新台阶、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海洋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现代化治理能力取得历史性突破。“节约集约用海模式研究”项目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具有显著示范作用和引领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刘大海表示,海域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战略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稀缺性愈发凸显。
“建设项目在申请海域时也存在用少申多、宽报窄用、盲目圈海的倾向,造成诸多资源浪费,由此产生公众亲海空间不足、自然岸线损失、海域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成为影响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生活品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刘大海说,“科学限制单体项目占用海域的规模和岸线长度,提高海域开发利用效率,实现以合理的海域空间资源消耗来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
紧跟国际前沿
拓展研究思路
该项目结合国际节约集约用海新技术、新方法,总结剖析节约集约用海典型案例,从海域综合利用组合方式、海洋综合利用管理方式两个方面重点开展研究分析。
对此,项目协作单位、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研究员徐伟介绍了多用途用海和海洋空间规划两种典型方式。
徐伟表示,多用途用海与海域立体利用的内涵相近,即有意识地统筹联合使用地理位置相近的资源,通过多个用海类型的组合,实现资源从专有型向共享型的根本转变。欧洲多用途用海研究项目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就如何克服现有障碍、降低多用途开发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地效益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海洋环境、空间利用、海洋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提出多用途用海的新方法。
徐伟表示,海洋空间规划是对海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科学控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用海过程中由于海洋空间综合利用而出现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是海域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世界范围内至少有36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不同尺度的海洋空间规划活动。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将海域划分为一般利用区、栖息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公园、缓冲区、科学研究区、海洋国家公园、保全区和联邦岛屿区等8个功能分区,各个分区具有明确的规划定位,在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海域在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开发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立足国内实践
总结行动成效
项目结合我国海域的综合、立体利用等措施,详细总结了沿海地区节约集约用海行动取得的成效,从用海指标控制、用海布局优化、闲置用海盘活、海域立体确权和价格杠杆引导等5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海洋一所课题组梳理了近年来沿海节约集约用海的探索,江苏、天津、山东、福建等省市先后出台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从不同角度对用海指标进行了规定。
其中,福建发布的《福建省海域收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海域收储制度,将闲置海域依法收回并纳入政府供应计划。广西制定闲置用海处置管理办法,以招商引资、技术改造升级、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盘活闲置用海资源。
课题组针对广东节约集约用海现状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沿海地区,了解目前广东用海现状和在推行节约集约用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海上风电、港口等大型用海项目,对广东节约集约用海的控制指标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大海指出,多个沿海地区出台了海域立体分层确权相关的政策意见,并进行海域立体利用模式的探索实践。主要模式包括: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模式,在生产清洁能源的同时,也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与遮蔽空间;立体养殖模式,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净化水质以减轻养殖尾水的富营养化;渔光互补模式,利用海上光伏电站取得更高效益,并且保持海域养殖功能,保障渔业生产不受影响;海上风电与滨海旅游业组合发展模式,能够缓解海上风电建设和安装导致的用海冲突。
坚持科技创新
构建科学有效用海模式
近年来,海洋一所紧紧抓住国家需要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强化学科建设,努力打造海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全方位对接、适应我国发展对海洋科技提出的使命任务要求。
海洋一所课题组开展了国内外节约集约用海的方法和典型案例、产业用海规模控制、国内节约集约用海主要措施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并针对广东省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特点,设计了节约集约用海的控制指标,提出“统筹海域开发管理,推进海域资源共用”“强化总量强度控制,节约利用海域资源”“完善海域混合分层利用,实现空间高效开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倒逼低效用海退出”“收储盘活闲置用海,释放海域空间资源”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升用海管理水平”等建议。
刘大海表示,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依托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和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和科研优势,系统总结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梳理我国国土空间管理体系中对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需求,坚持陆海空间多维统筹,构建科学有效的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同时,以本次研究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成果共享,拓展研究区域,不断创新海洋空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益实践,积极探索沿海地区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形成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海洋模式。
i自然全媒体

记者:王晶

编辑:李严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