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砚边花开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你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砚边

花开

文|冻凤秋

在人间行走,有时会遇到一双那样的眼睛,让你怎么也忘不掉。

那眼睛里有一汪清泉,并非孩童般的稚嫩,并非少女般的青涩,也非老者的淡然,而是清澈中有淡淡的忧思,柔和中有丝丝的悲悯,平静中有片片的喜悦,秀美中散发缕缕的智慧光芒。

它们似早已看淡了世事,但又对生活有着无比的热爱;它们将悲伤融化或安顿在心底,专注而笃定,深情而自持。

这样的一双眼睛,背后会有怎样的故事?

辛丑之夏,当走进位于郑州惠济区黄河岸边的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见到黄河澄泥砚工艺美术大师王玲,看她以妙手慧心创作出的澄泥砚精品和澄泥砖雕等,你会突然明白,所有的灿烂绽放,背后都是逆流而上的耐力和坚持,是不畏命运打击,勇敢战胜困难后的重生。

就像那款代表性的“九龙晷“澄泥砚。

长1.66米的椭圆形巨砚,正面精雕九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盘龙,呈“回“字状。中间镶嵌“日晷”。底座以红木雕刻而成,四周点缀荷花、牡丹等缠枝图案。寓意“九龙回归庆团圆”。

远观,一种大气磅礴、自强不息、龙腾虎跃的精神喷薄而出;近看,透雕、镂空、线刻等多种雕塑手法巧妙融合,洋溢着富贵典雅、喜庆吉祥的氛围。

精品出炉的过程却历经磨难,千回百转。

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她和丈夫张存生的设计方案被选中,代表河南制作“九龙晷“砚作为献礼。

时间紧迫,在烧制第38窑时,熬了三天三夜的丈夫累倒了。到医院检查出肾衰竭,于第二年春天去世,年仅31岁。

此后,文弱的她独自支撑起一个残破的家,一份艰巨的事业。感到委屈时,她抱着他的遗像哭泣;遇到难题时,她在梦中问询他的意见;深深思念时,她为他塑像,一点点雕刻出他的模样。

烧制过程中,头发、眉毛被火烧焦,脸被烧得起泡,经历数不清的失败,她守着对丈夫的承诺,不曾退缩。

或许,支撑她的是当年和丈夫一起经历的“泥与火”的淬炼。

是怎样的泥?一条从天而降的大河,蜿蜒千万里,从冰雪清泉到浊浪滔天,沉积下来的千年渍泥,带着时间之间的清冷和质感,华夏文明的密码和肌理,地藏深处的细腻与柔韧。

要趁洪水季节,到黄河中捞取泥料。水流越急的地方,泥就越细腻。冒着被河水冲走的危险,一次次在黄河深处采集泥土样本。选泥、澄泥、晾泥、和泥、制坯、湿刻、阴干、干刻、打磨、抛光……黄河儿女妙手拿捏,出神入化。

是怎样的火?静默,忍耐;摔打,折磨;唤醒,调教;激发,腾跃。火的无穷变幻,无边想象,在某个瞬间带来觉悟和开化,至千度以上的高温,让艺术的精魂呼之欲出。

淬炼,整夜守在炉腔口,在潮湿而又狭窄的斗室里,注视着火候的变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等待陶泥的质朴变幻出莹润的光泽,神奇的色彩。朱砂红、鳝鱼青、豆沙绿、檀香紫、蟹壳灰,重如石,细如玉,抚若童肌,扣如金声。黄河泥沙终于浴火涅槃成永恒的艺术品,仿佛一首首绵延不绝的黄河绝唱,仿佛是对黄河母亲无限深情的崇高礼赞。

这就是宋代《砚谱》中记载的,被唐代文人雅士列为砚中第一的澄泥砚呀!寒暑三四载,经历了130多次失败后,王玲夫妇终于在1991年成功烧制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澄泥砚”。文化瑰宝不仅重见天日,还通过实验采用多种名贵中草药后期烧制熏蒸,夏不枯,冬不冻,虫不蛀,含津益墨,散发清香。当年,他们的黄河澄泥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各种荣誉和奖项接踵而来。

这一次,则是命运给予她的“泥与火”的淬炼。

你不是柔弱如泥吗?当你失去了所有的支撑,所有的依靠,所有的幻想,你不得不独自跳入生活的熔炉,淬去悲痛、软弱、浮躁,加入强大而坚定的力量、信念,在惊涛骇浪、风雨飘摇中幻化出石态、玉质。

2001年,《九龙回归砚》(“九龙晷“澄泥砚)烧制成功,经过生与死的考验来到了世上,获得当年的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王玲也完成了全新的蜕变,从丈夫背后的支持者成长为独立的艺术创作者,成为站在艺术高原的民间工艺美术家。

此后,艺术生涯一路花开。《宝琴赏梅砚》获“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砖雕《黄河岸边是我家》《八仙如意砚》相继获得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云龙砚》获中国五大明窑及历史名瓷展金奖等。她还被授予“德艺双馨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

她慢声细语述说着,神情风轻云淡,仿佛那是别人的荣誉。

或许,心中藏着星辰大海的人,才会这般低调从容,波澜不惊。

一双“写小说”的手,一双“画画”的手,一双“跳舞”的手。

这双结实而灵巧的双手,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它们游走在一块块泥坯上,唤醒了泥巴的灵性,为它加入传统艺术的美,为它赋予古典名著的文化内涵,赐予它鲜活的生命和翩翩的风采,让它拥有冰雪般纯粹的精神世界。一件件黄河澄泥砖雕艺术品就这么诞生了,含拙藏雅,一次次蝶变,飞跃,终至恢弘大气,独树一帜。

你看,《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等场景赫然眼前,宏大的场景,雄浑的气魄,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唤起金戈铁马,剑气冲天的氛围,历史风云穿越时空呼啸而至。

你看,《红楼梦》中“共读西厢”“黛玉葬花”等画面清新唯美,面若中秋之月的宝玉,眉如墨画,即嗔视而有情;行动如弱柳扶风的黛玉,似泣非泣,两靥生愁。衣服的流线,线装书的封面,花锄、花囊的样貌,园墙、花窗的姿态,都精致鲜活。“元妃省亲”的场景,大气典雅,密集的人物场景错落有致,高浮雕、浮雕、阴阳线于一体的雕刻手法,人物突出,背景写意,再现经典中的场景,细腻大气。这个如绘画长卷般的恢弘杰作,总面积达150多平方米,曾获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

王玲和丈夫张存生创制的两版《西游记》大型砖雕已被新加坡南洋艺术博物馆收藏。砖雕《黄河岸边是我家》通过黄河岸边一家三代人幸福、和谐生活的刻画,表现古朴、和谐的中原民俗文化,荣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能想象吗?这就是热爱。在夜以继日的精雕细刻中,以一种对艺术近乎痴狂的热爱,寻求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

出生于安徽太和县,王玲自幼跟父母学习雕刻,泥塑。后来,和丈夫一同到郑州黄河游览区工作,负责景区的人文雕刻。日复一日,生活虽然平淡朴素,却在手中塑造一个繁华似锦的艺术世界。他们将这种起源于汉代画像砖,明清时流行于安徽徽州的砖雕艺术创新发展,将传统的小块砖雕雕凿改变为先雕刻后烧制的大型陶版砖雕,打磨出美妙传神的黄河澄泥砖雕。

这就是匠人精神。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坚持传统的精细方法。一件大型砖雕作品完成,少则一年半载,多则数年才能完工。每个清晨,迎着黄河的晨曦,她已经和学生们坐在工作室内,和泥,制作初形,雕刻砚槽,精雕花纹,几十道工序,不敢有丝毫的马虎,雕刻上只要有半点瑕疵,她都要求学生们毁了重新再做。

这就是家国情怀。器以载道,砚乃文之华,文房中一方小小的砚台,诉说着物质和精神的交融,珍藏着丰富的审美意味和文明传承,见证着多彩的历史故事和文人雅士的心性境界,更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

她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黄河文化,把澄泥砚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些年,她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三百名学生,还收留了几十位残疾学生,手把手教他们制作澄泥工艺品,并义务为学生上课,免费培训等。

或许,正像她难忘2008年北京奥运会,亲手传递奥运火炬时的激动和自豪一样,她所做的是一种文化火炬的传递。女儿、女婿、儿子如今都掌握了黄河澄泥砚、砖雕、茶具等的制作技艺精髓,并不断创新、发展。

她自己也仍在磨炼提升技艺,不停地实验、琢磨、思考,听取大家的建议,探索如何为澄泥砚艺术拓展出更深广的道路。

更深处有什么?更远处会怎样?

是否正像黄河深处的沙土含有金黄色的沙粒,烧制出来就像是黄金颗粒一样,“泥与火”淬炼成的拙朴、深邃、大气的语言,会让黄河儿女灵魂深处的花朵次第绽放。

砚边花开,漫漶的光阴将化作美,凝结成永恒。

12

赵炜

文学硕士,主任编辑,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发表多篇散文、随笔、诗歌等作品。现供职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美丽宽阔的黄河岸边,一件件澄泥砚作品,带着黄河的清新味道,在工艺美术大师王玲的手中放射出一道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绚烂光芒!

当冻凤秋迎着这一束束光,怀着敬仰之情走进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拜访黄河澄泥砚工艺美术大师王玲时,她被深深震撼了!回去后,一篇诗意盎然的《砚边花开》在心中汩汩流出:她写王玲和丈夫张存生以赤诚的热爱和坚韧的毅力使消失千年的澄泥砚制作技术涅槃重生,她感受到“泥与火”的淬炼中蕴含的是对黄河文化、中华文明的坚守与传承。

凤秋的文字具有音乐美、画面美、哲思美、情感美,这一篇也是灵动飞扬的美文,精深而凝练,明朗而灿烂。我想更得益于她内心深植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对人文精神的坚守,使她的文章如澄泥砚一样闪射出灼灼之光,辉映心灵。

冻 凤秋

阅读者、行走者,写作者

曾用笔名晴雪、风儿

作品以散文、诗歌、文艺评论、中短篇小说为主,出版有随笔集《风吹书香》《心田种字》等。现供职于河南省文联。

当我行走

触到灵魂的颤动

当我回首

听见花落的声音

当我写作

看到命运的恩赐

—冻凤秋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那紫色的马莲花

周末散文五人行|  沈俊峰  | 花开君子兰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随笔札记(五则)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 被升级的力量

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 记忆、祈祷和祝福

周末散文有约

华静|蓝色港湾遇见最美的缘

张海龙|嘉宾有言

2021·9·17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张志强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孙晓青 董国政 刘永良  廖华歌  王晓霞

金涛   盛慧    黄传会   邱梅    初小玲

蔡秀文  北乔  王升山  刘海燕  周振华

夯石 舟扬帆  张健 李玉梅  陈新  彭俐

王晓君  续维国   赵岩  曹怀新  孟庆忠

纪从周   白忠德  吴小妮     吴重生  王玫

李丹莉  王永刚  蔡红霞 方丽娜 朱小平

柳易江  海盈  练佩鸿  杨浪  庞余亮

董山峰  饶丹华   朱惜珍    蒋殊  刘国震

韩志远  曲令敏  姜范  彭见明  哈斯乌拉

刘先琴  愚石  杨志学  王志清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河南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学习与研究、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天津文学、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安徽省文联

    每周一书

华静文丛(三卷)

华静  著

中国标准出版社

“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

每本书都像一个窗口,将一种力量和感动传送进来,也传送出去。乐观的人生态度,浓厚的情感表达,美妙的景色描写,独特情怀的分享,无不让人沉醉。三本书,弥漫着情感的温馨、思辩的光芒和人文哲思的碰撞。

(京东、当当、亚马逊有售)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欢迎   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