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坑杀”和“活埋”,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坑杀」,这个词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多次出现,白起、项羽、曹操、薛仁贵、成吉思汗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皆有过这个行为。好像一位战将如果不来一次大规模的坑杀,就不能显示出他的威猛一样。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战将在把人活埋的时候,心不会痛的吗?话是没错,但意思理解错了,所谓的“坑杀”可不是活埋,而且比活埋残忍得多。
千百年后,随着对古人行为的深入研究,对于坑杀一词今人也有了新的认识。在古代,「坑杀」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现象,尤其是一些著名战将钟爱于「坑杀」。许多人认为白起是「坑杀」第一人,其实相比于项羽,白起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根据《史记》的记载,项羽的一生共发生5次大规模的「坑杀」行为。襄城、城阳、新安、咸阳、齐城等五个城市均被项羽坑杀过,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新安大屠杀」,项羽一次性「坑杀」了20余万秦军的降卒。
只不过「坑杀」和我们所理解的「活埋」根本不是一回事。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也能明白。就拿白起来说,想要活埋40万人,光挖坑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也难以估计。更何况40万人怎么可能任凭被活埋?他们拼命的抵抗也最少能冲出去几万人吧。而真正的「坑杀」,其实是比活埋更加残忍的一种「尸体展示」。
坑在古代为「阬」,意思是高大且宏伟的门楼,因此「坑杀」就是将敌人俘虏后杀掉,然后把尸体堆积成一种「建筑」,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威猛,并且可以达到震慑敌军的目的。
不过古籍中出现更多的则是另外一个词「京观」。
《汉书》中记载,王莽在夺取了政权之后,将曾经反对他的一干人等以及亲属尽数「坑杀」,筑起了一个「方六丈,高六尺的京观」。
此外公元418年,夏国「坑杀」东晋数万将士,随后把这些士兵斩首,并将首级堆成金字塔形的京观,还将其命名为「骷髅台」。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争残酷的人来说,对这句话应该是毫无感触,但如果亲眼见识过一次「京观」,或许对这句话会有深刻的体会。
在野蛮且凶残的古代,人们为了达到胜利而不择手段,「京观」这种现象也就在此基础上孕育而生。
而这种战争手段也一直沿用到了明朝,就连倭寇都曾领略过「京观」所带来的恐惧。那么古人为何要这么做?非要残忍地把降卒「坑杀」殆尽?
根据史书的记载,大致有3种理由。
首先就是很难保证降卒的忠诚度,如果放走了,那就等于放虎归山。既然要杀就干脆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让敌军能够感受到害怕。著名的白起坑杀40万降卒就是如此。
另外一种则是为了炫耀,比如项羽、曹操、成吉思汗等人皆是如此。
还有还有就是单纯为了报复或者泄愤,比如前面讲过的王莽就是如此。
但不论是哪一种理由,这种方式都太过于残忍。
时光荏苒,历史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论当初「坑杀」的做法是否可取,也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最后留一个选择题,如果你是古代的大将,你会使用「坑杀」的方法吗?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诗词大会第六季即将开启

听康震教授品读古诗词

世间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诗词里。

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