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锋八刀”:西北军的大刀术传承
民国各路军阀中,西北军的装备相对落后,手头也不阔绰,因此,西北军之所以苦练刀术,与西北军“穷”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西北军将领特别是冯玉祥本人对冷兵器的钟爱也是重要原因。
在民国将领中,冯玉祥是以善于练兵著称的,西北军例行规定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训练劈刀、刺枪和打拳。1925年6月,苏联顾问普里马科夫描述了自己在北京的见闻,他在鹿钟麟的司令部里见到西北军士兵集体操练大刀的场景:“院内,许多身着白上衣的警卫士兵在挥舞大刀,一共作了二十五个劈杀动作,场面非常壮观。约六百名身体非常结实的青年士兵,飞速地舞动着闪闪发光的大刀,时而防卫,时而出击,练兵场上夯实了的土地,由于六百双脚的冲击和跳跃,发出低沉的声响。”
西北军大刀队正式名称是手枪队,其配备不同于普通部队,是以手枪(例如盒子炮、连用手提式)、马枪、大刀,手榴弹为主。从装备论,”手枪队”更近似于以近战和夜战为擅长的“特种部队”。由于每人身上背着一把大刀,所以社会上又把它叫做“大刀队”。
西北军使用的大刀重量在四斤左右,在形制上既不同于刀身修长的双手长刀,也与汉代环首刀以有很大差异。西北军大刀的刀身较宽,刀头前锐后方,近似宋代《武经总要》中的手刀,但刀柄加长,而且似汉环首刀的刀环。所以,西北军大刀是环首刀、手刀、双手长刀等传统刀的综合。
普里马科夫在北京所见到的,是西北军早期军训教材《劈刀十二法》。之后不久,在张之江的主持下,马凤图、马英图等人编创成“破锋八刀”,取代了旧有的刀术教材。1926年初,冯玉祥下野,张之江暂时主持西北军全局。在这个时期,“破锋八刀”迅速推广到西北军各部,最终成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刀术。
西北军的刀术并非直接拿来,而是根据实际作战需求进行改造, 这种改造即是以刺刀为假想敌,专门研究如何在战场上克制对手,针对性很强。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军将“大刀术”“夜战”结合在一起,演变出一种“特种战术”。这种经过实战历练,不断完善的“夜战”能力也成为西北军的特色,从二十年代一直延续到四十年代末。例如,冯治安部在小小的费城让陶勇很是吃了一番苦头,一夜之间伤亡两千人,孟良崮评选出的英模丢了一半。
破锋八刀:一、迎面大劈破锋刀。二、掉手横挥使拦腰 。三、顺风势成扫秋叶 。四、横扫千军敌难逃。五、跨步挑撩似雷奔 。六、连环提柳下斜削 。七、左右防护凭快取 。八、移步换型突刺刀。
西北军的刀术演练一般为双手刀,但是在实战中则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