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闲情札记》(2)

闲情札记 

又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启。虽说是己经过了订一堆目标非要去实现的年纪,这时节难免想想收获了什么错失了什么,计划着什么又盼望着什么。许多事发生的时候那么认真,翻过去就成了从前,能改变我们初心的是时间。岁月匆匆,如山间流水,永不回头。对于未来我希翼仍然有爱,幸福,陪伴,成长与自由。
新年年年有,故人人人兴。
东湖绿道白马驿栈那一段,原来是片都市里的村庄,李家大湾、叶家湾的几十户村民一直散居那里,老辈人以湖中捕鱼、岸上种菜为营生,后来的年轻人也以钓鱼、捉虾为乐。
有游人渐渐多起来,村里人总结出游客的需求和心理,便以菜地里新摘的蔬菜、湖里新打的湖鲜,满足游客游玩的同时还能带些绿色食物回去品尝。
夏天的傍晚冬日的正午,在三个方向的游客都必经的丁字路口,他们摆下各自的收成,吸引游客驻足。
与村民们做买卖,完全是“卖方市场”,价格是不还一分钱,称秤由他们说是几多就是几多,同时听着他们一直絮絮叨叨,种菜多不容易,他们的菜负责好吃,……他们还会“饥饿销售法”,“就这些,卖完了就没有了,本来就是种了自己吃的,拿出来卖一点算了”。
买他们的菜,不能嫌有一点不好,黄叶子不能丢,长虫眼的瓜果还是可以吃,等从他们手中接过菜,那神情象是卖儿卖女,把钱给他们,象是把他们看着一点点抚大的伢拐走了。
自制莴苣干,以完败告终。
不光干得象黑木耳,而且一股子浓烈的汗脚臭味,起初心里虚以为是自已的鞋难道臭了,不吭声地洗了以后还有味。又怪爱人的脚和鞋子,也洗了以后味道还是弥漫。准备收莴苣干,找到了味道来源。
可能是没有赶到好天气,莴苣干没有晒好,自已偷偷洗脚洗鞋~~
说起来还是去年这个时候,在螃蟹岬公交车站看到有个婆婆一只手里拎着几个油香,一只手上的一个正在吃。旁边一个爹爹问出了我的想法“您家七的油香在哪块买的”,“就在前边的马路边上”。我也记下了。
今天特地把参观和好吃的事放在一起,两元钱一个的油香,现在人来看不是健康食品,高糖高油,我只吃了一个,一天都不晓得肚子饿。
我们俩曾经你一言我一语,给姑娘描述形容我们以前吃过的油香,她们没有吃过,想不出来具体什么味道,其实等我今天终于吃到了二三十年没有吃过的老油香,也许她不吃,还有个美好的想象。
刁子鱼得先用文火煎熟,再加生姜干辣椒烹调。本来非常成功的,最后酱油把多了,卤子很咸。
刚刚在讨论总结经验,“叮呤呤……”,手机电话响起来,
“喂,调度室………”
不待他挂断电话,亲自说“我现在要到厂里去,晚上你锁好门”,我已经往他包包里装了点心和两个橙子,在他穿鞋的同时我跨出门按下电梯。
就是这样训练有素。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这家店里买了几盆多肉,老板连卖带送,尽管他说“放心,多送几盆,我们也不会亏”,我都不好意思占便宜。
今年想看看他们的生意是不是熬过了最难的时候,我又去买多肉。
他家的第四个孩子,是唯一的男孩才三岁,把他家卖的开花多肉摘了一朵大的花,非要送我。我用几个糖谢谢他。结果,他牵着我的手要跟我回家。被妈妈抱了回去,我走了好远还听到他在哭喊“我要阿姨,不要妈妈”。
那孩子估计是平时没有人跟他玩。
老板估计是不欢迎我再去,一元钱送了一堆多肉,还白送一个伢。亏啊。
长沙南站的的士司机听说我们去博物馆,马上笑呵呵地说“是去看辛追夫人的咯”。对啊,此行的目的单单就是去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一般省级的博物馆,往往都有国家级重点文物馆藏。由于西汉时期推行薄葬,其实马王堆出土文物算不上非常豪华奢侈。以女性的眼光看,我最惊叹出土文物里面的帛、绢、素纱……这类纺织品,图案精巧绮丽,配色合谐,现代人的装束哪里比得上古人的审美意趣。
参观一遍出来看到时间还允许,我又回头去细细欣赏了一番,意犹未尽。幸而在文创店里发现了几方手帕,带回来可以慢慢的欣赏。
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人字纹…火焰纹……引我尽情遐想。
他们俩一个在学校一个在厂里,我一个人在家里吃独食的时候很多。
晚餐切了一个哈蜜瓜,一次吃不完,留下一大半放进冰箱里。
想起我们几个表姐妹还有表弟,都还是上小学的年纪,有回国庆节三家人又照常在一起过节,爸爸带我们去工人文化宫玩了回来,在商店里买了一个大柚子,黄黄的柚子皮上早已经有毛笔写好的价钱。
几个伢抢着抱回来,柚子皮好厚,肉很少,肉里还有好几个核,每个人只分到了一两片,我想以后我长大了,要给每个人买个大柚子吃个够。
后来长大了,每年到柚子上市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自己的这个愿望,真正一个人可以随便吃柚子的快乐,怎么也代替不了,那时候围着爸爸,等他分柚子的记忆。
通过观察,姑娘也承认了,“老妈不适合买书,只能借书,看书速度太快了,网购送书的速度都跟不上,再买多了书,都没有仓库堆”。
我还没有成天抱着书享受,操持家务活是正事。菜洗好一边等爱人下班进门的时候一边可以看几页,早上起床早一点可以看几页,理发染发的时候可以看几页。
我也纳闷为什么看书太快,教育学中找到了答案——每个人注意力的广度不同。
嗯,我是注意力的广度比较大,我也明白,注意力有深度的话,我的深度很浅。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
23年前靠双手吃饭的我们选择这天举办婚礼,从此生命里又多一个至爱。婚后两年,也是这天我的外婆故去了,至亲之人离我们远去,这一天便是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每年清明我与至爱双双去给至亲扫墓,那个陌生的地方倒于我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一句句乡音的对话,所有与外婆有关的记忆让我对当地人和事都有好感。
一个个美好的心愿总是和着泪水自言自语说来,万物萌生的季节里我在更加怀念死亡,怀念所有不会重逢的离别。
拜完仪式终究就得回去了,再来已是青草枯荣间又一年。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春天的回乡祭祖让我懂得要贪生怕生,就象此刻穿得暖暖的,在阳台上写出内心的话,这一切真好。
记得《聊斋志异》里有位菊花仙叫黄英,正因为是菊仙,她种植菊花往往把人丢弃不要的枝技叶叶捡回,经过伺弄培育成名贵品种,在市场获得好价。赞赏她这种爱物惜物的品德,我虽是凡人,伺养小绿植时总想起她来。
十一
广德寺里保存有一株唐朝一株明朝的古银杏树,正值树叶金黄最好看的季节。微风吹来,片片落叶象金色的蝴蝶落满塔院,地上厚厚一层象金色地毯,引来游客在地上各种拍,满院尽带黄金甲,一时成了欢乐的摄影棚,礼佛的人都分心走神了。
十二
阶前没有一茎草,窗前见不到一片绿,千篇一律的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禁锢着我们的思维和想象。
我有一个很大的心,需要一个小地方安顿。
没有大卖场大剧院,生活基本需要的有了,其他都是多余,有绿色,有鸟鸣,有雨声。可以请朋友无事相见。
十三
她是《小妇人》的忠实粉丝。
最早是小学三年级读这个版本的《小妇人》,当时她以孩子眼光,认为封面上的四个小仙女好看,读进去以后就被文字内容吸引了。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儿童节在外文书店买到了英文版的《小妇人》,借助字典读完了原著。
这不前天,为了看电影版的,冒着风险约我进电影院,散场回来路上我们边走边聊,我知道她一直喜欢那个叫艾米的,因为和她身上有相似的地方。我一度深怕她受过教育后变得象乔。
而做母亲,我更欣赏那位着墨不多的母亲,她善良,坚韧,不偏不倚,对女儿们身教重于言教,沟通谈话言之有物,富有见地。
十四
下雨天逗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来啊,哪个买这个伢,只要100块钱”,
“啊,那一斤肉一块钱都不到”,
“下雨,早点买完早点回克”,
“太亏了吧”,
“熟人熟事的,价格还可以少点,秤不会少把,一百斤称的红红的”,
“冇得哪个要,买回去害人”
十五
只要姑娘在家里长住些时日,跟她一同出现在家里的新奇物件就是多。我能随时见到的日化产品,从来没有弄清白都是干什么的,除非让她贴上中文标签,那个气罐瓶象是高原上的吸氧罐,老公说象是装化学试剂的。
她用得不称心的,就强行转送老公,“老爸,你试哈子,我觉得干,对你正好”。
我们象她们这个年纪阶段,哪有条件早早的护肤保养,买个磨砂洗面脸天天在脸上吱,洗得掉皮还说是把老皮子都洗掉了。
偶尔买瓶夏士莲香香,要用几个月,表姐那个时候喜欢抹丽花丝宝,现在知道抹那个香香美白肤色,之前应该先拍水和乳。
再老一辈子的人其实也没有这些个讲究,我的嫁嫁一辈子冬天只擦一点甘油,夏天用一点花露水,到八十多岁皮肤还是很细腻光洁饱满。
咋回事儿呢?
十六
隔壁邻居大姐每天很早过来给她老母亲做饭,飘过来的味道能知道她们的菜谱。己经闻到了萝卜排骨汤的味道,就听得她在手机里和人说,怎么抢优惠券……怎么用……她怎么抢到了五元钱的……。有糊味飘过来了,她还在讲……越来越重糊味。隔了一会儿,她在和老母亲商量:汤烧干了,喝不成了,炒点苕尖子吃饭。又听到她在用力刷锅。
唉,可不都是五元钱优惠券闹的。
我正好在写: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真应景。
十七
遇到了好看的陶瓷餐具忍不住单独买回来换个新鲜,三个人的餐具也就自然而然的区分开来。
说到碗,想到一个趣闻。
以前同办公室的一个小姐妹,老家在荆州,她跟我们说,她们那里的人方言中把“碗”念作“吻”,我由此充分发挥起来,
—有人追在人家后面喊“喂,你把吻还给我”
——“你还差我一个吻没有还”
——“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
……
多好的双关语,正儿八经的说情话。
小姐妹后来远嫁到东北去了,现在己是儿女双全,她再回武汉的时候我们几个是她的娘家人。她的爸妈让她自小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她嫁到北方没有一点语言沟通障碍,冥冥之中是不是有天意安排好了这段美满姻缘。
十八
就象读过仓央嘉措的诗,再去西藏就是不一样的感受,读过梁衡的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对瞿秋白的陌生感就会消失或减弱。
在汉口有瞿秋白的旧居陈列室,我一直想去又不敢贸然前往,我该以什么样的情绪去参观缅怀这位我党早期的领袖人物。
当生活学习恢复了正常秩序,我的参观游学第一站去了那里。秋雨中,我穿过热闹的吉庆街,进入汉口辅义里,展厅里只有我一个游客,我轻轻踏着逼仄的木楼梯上上下下来回参观。
瞿秋白最后直面死亡的豪情,令我不禁湿了眼眶。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我和很多人一样,对他高尚的人格正是怀有英雄般崇拜的悲情。
生活中以瞿秋白为镜,怎么样不断加强普通人的人格修养,回望雨中的陈列室外部,我在思索答案。
十九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吧,东湖绿道旁的柑橘类果树,由于只是当作观赏性植物,也就没有果农对它们进行嫁接栽培,每年秋天结出来的大柑橘大柚子一个个高挂枝上,又圆又黄,可是果肉苦涩无法食用,没有游人会去采摘。
我倒喜欢摆几个好看,柑橘皮的香味也好闻。挂在树上的大柚子也能勾起爱人的顽童之心,他捡起掉地上的掂在手里,瞅准一个枝头上的用力往上扔,三次努力后有两个柚子掉了下来,我高兴地去追捡。
这时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婆婆,穿着套鞋拎着水桶正往树下的菜地走来。
“莫得,莫得,把我的菜得坏了”,
一听口音,啊,是个青山的老人,
“你把我的头得到了,该你掉得大”,
“有么益咧,又偷不能吃”,
……
她的土著话,加上她的表情语气,让我笑得不行,她自己也笑。
她是不知道,因为我的婆婆也是说这样的口音,只有我们听懂了,不仅不怕她,反倒挺亲切。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老青山人一开口就和武昌汉口人不一样,特别的是把“我、你、他”分别叫“偶、柳、涛”,老婆婆说的“得”,是“扔,投掷”的意思,“偷”是“都”。
我刚结婚的时候不习惯婆婆喊我去洗澡,是去“洗人”。姑娘呀呀学语期跟她在一起也很快把面包叫“面粑”。老青山人喜欢把小辈的名字喊成单字,如“军”、“民”、“静”……也透着爱意。
一直觉得这种口音非常土,甚至是让人会笑话,可是好多年了,住在青山都很难再听到乡音,还不清楚这个方言又是属于什么语系,也说不清楚地道的乡音还能在几代人当中保持。
二十
在绿道找园林绿化工人要了两盆小的除虫菊回来,几朵鲜艳的小花一直开放,已是半月有余。
除虫菊第一次种,那时还住在老宿舍楼里,我把我住的顶楼楼道转角处清理出来,种了几盆普通花草。姑娘知道我的喜好,会用零花钱,每周六上完奥数课回来路上买一朵鲜花给我;会在农耕年华春游的时候,买回一小包花种子给我。包装纸上写的是“孔雀草”,等种子发了芽开了花,散出味道来才知道就是除虫菊啊。因为它的叶片长得有点像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形状,就又取个好听的名字。除虫菊散发的味道蚊虫害怕,其实那味道对人也不讨喜。
我是因为孩子的一片童心,让这普通花草在情感记忆中变得珍贵啊。
二十一
武汉四季鲜明,武汉人四季衣物皆需备。每年到了收藏冬装,夏换凉席的时候,最让主妇们费时费力费脑子。
以我的强迫症习惯,所有能下水的衣物都需洗过晒过、所有要抹油的都需涂脂抹粉后收入相应位置,干干净净等到再见面时又是一年寒来暑往。
这几天学习了日式收纳法,值得以后借鉴。说来他们的住房面积都不大,空间利用却是非常合理科学,追根溯源装修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人性化,而且一物多用耐用。
多少人象我的公婆那样不会断舍离,又没有条件日式收纳,所以再大的房间也会堆满毫无用处的东西。
以风水来说,最好的住家风水就是干净整洁,不藏污纳垢。
过几年重新装修之前,我得从设计开始借鉴日式收纳法,让收纳更轻松方便,因为以后年纪大了,要考虑节省体力和精力。
二十二
我本不是追赶时髦之人,但隔一两年家里总有些衣服多下来,放在衣柜里占地方,丢掉又心疼。总之就是穿的时候没有几件,收拾的时候倒是一大堆。
对这些颇叫人头疼的衣服,我一送一改。趁着衣服拿得出手,送给合适的亲朋好友,布料厚实、式样大方的衣服送给老家的人干粗活穿。
再把合适的衣服动心思改一改。可以改成靠垫、坐垫、枕头;可以拆开给婆婆做拖鞋、棉鞋的鞋面。
我们的不少衣服改造成了姑娘的新衣。当初职高学的服装剪载本事全用上了,特别是先要用报纸裁出纸样,再比划到拆开的衣料上,灵活运用花边、荷包、小动物图案掩饰旧痕。
姑娘在十岁以前穿着我做的一件又一件衣服,式样新颖,舒适合身,后来转给亲友们的其他孩子穿,不特地说谁都不相信是我做的。
旧衣服改造给孩子穿,优点很多,旧衣服柔软,不刺激小孩的皮肤,再一个很经济,能节省点钱,重要的是给孩子传授艰苦朴素、精打细算、物尽其用的观念。
“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惜财惜物更当惜福。再说这些道理的时候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十三
和好姐妹聊天话题,冲动间想干没干成的事有没有。
说来曾经在心里策划过这样一次出走,没有目的,只需背上简单的行李,那一刻不再焦虑工作总结,不必谋划家里的晚饭。
在疾驰的车上给家人发条短信,“我很好,勿挂念”,然后关机。我就可以独自在异乡,坐在阶上休息,在小摊上买东西,没有人认识我,我不必与人笑脸迎送,但不想着有艳遇有邂逅,一个人的私奔与感情异性无关。
我本是行动力极强的人,这个想法始终未付诸实践。我知道即便我出发前安顿好一切,爱我的和我爱的人都会度日如年,方寸大乱,让我于心何忍。
出走其实是渴望逃避,我总在勇于担当,不敢贸然行动,这几年生活稳定了连这心底的念头都平息了。我理解出走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放逐,也不头为一种自我放松调整的方法。
我说出这些,有个离异的大姐笑着说,这有什么新鲜的。原来她经常在假日里独自出走,周边市县都被她涉足过。
自认为前卫有个性的想法其实那么老套。
二十四
买东西本来是很简单的事,结果因为这活动那优惠,掏出手机又关注又注册,动脑筋拼凑才能得到那些免费的东西,不这么做觉着买贵了划不来,但这样算计耗时耗精力却不想亏不亏。我们的时间一天天一年年就这样分解破碎,象林夕说过,如果不铁了心做有意义的事,很容易一懒,就用打发的心情去耗时间,打发生命。
逃去如飞的时光里,这是多么痛心的事。
二十五
平常的日子,普天下大同而小异。
春天收冬衣,夏天换凉席,岁月轮回中清明要祭祖,中秋要团圆。喜宴不可缺席,吊唁不能怠慢,你来我往中负了情的,许了愿的,扯了皮的,欠了债的……我们的心常常被这些无休无止的琐事牵动。
诚然,高雅的生活是远离凡尘,芸芸众生里多的还是含辛茹苦,量入为出,知足常乐。
如果有发现的慧眼,凡尘生活,烦恼人生,家庭琐事也会变得温暖可爱。
平平淡淡是最真,可不是吗?

马静,钢铁企业退休工人,生肖鸡,狮子座,喜欢文学,工作期间大部分写的是工作总结、汇报材料。退休后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尔食:果子油香和炒糊饽

    现在,在银川其实已经吃不上好的炒糊饽了. 以前刚调到银川上班,中午和报馆同事出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永康巷口那家碗蒸羊羔肉老店要上一份炒糊饽,吃的满口生香.现在,压根就想不起去吃炒糊饽了. 炒糊饽其实不 ...

  • 咱们村中元节主题‖那些与奶奶在一起的时光/赵懿珺琦(主播梅妮)

    编辑亚静 赵懿珺琦:那些与奶奶在一起的时光 季夏了了,山河已秋.这些天,先后往返白城和吉林之间,只为爷爷和姥爷的生日.马上就要成为大二的学生,而我也要告别自己的18岁.9月2日出生的我,注定都在开学后 ...

  • 柚子挑选

    柚子,正是秋冬季节换季时的时令水果,不知道大家在选购柚子的时候都是怎么挑选的呢?有的人会挑选,买回来的柚子都皮薄肉甜,而有的人就不一样了,不是酸了就是皮厚了,那么柚子到底是怎么挑选的呢?有没有什么比较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内心的笃定》

    内心的笃定 算算时间离上次去姑娘学校里又隔了二十多天了,上次送去的食物她们俩个应该是吃完了.问起来她总是说,"还有吃的",我知道的,她们是不想麻烦我,让我多些时间游学参观.我让她把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当面教子》

    当面教子  盒马鲜生上购得一尾黑鱼,按要求宰杀得很干净送来,只是还得自己切块,犯愁.为了得到姑娘对我烧鱼手艺拍腿叫好的称赞,我有信心把鱼剁好.   砧板搬到大门口,摆开架势,先切鱼尾,挥刀狠狠剁下去,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   不觉之中,又一个春节越来越近了.翻看日历,突然就有了种紧迫感.以大年三十那天倒计时算起,在这十来天中,每天要按照计划日程安排好年事了.   湖北天沔一带有个过年的童谣:"二十三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长夏琐事》

    长夏琐事 清晨,东侧的窗户阳光早已透过卷帘,投在地板上的光影像半张未书写的花笺."啁啾.啁啾"的鸟鸣声中,掀开薄薄的棉绗被子,腰腿隐隐的酸痛感是接连两晚东湖绿道夜走两万步的舒爽记录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收藏岁月》

    收藏岁月  有邻居小孩急需一部放磁带的单放机,我到隔断柜里一下找出来,姑娘十年前用过的,又去陪伴另一个孩子.邻居们夸赞我家东西保存得好,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爱收纳,在看过我的"藏品"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静静的角落》

    静静的角落  一个人的时候,常常是我心灵最平静,人生感悟最深刻的时候.原先心里总是藏不住丝毫的痛苦和委屈,非要找个人诉说,博得一番安慰和同情,心里才舒服.后来渐渐地学会了容纳和承受生活中的一些痛苦,变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章华寺访古梅》

    章华寺访古梅  冬天天色黑的早,傍晚时分已经家家掌灯.拎着沉沉的东西正疾步往家里走,进了小区门口,清冷的空气中忽然嗅到一缕熟悉的花香.   啊,蜡梅花又开了.   尽管夜色中看不清它们的树影,也能从大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鄂西南游记》

    鄂西南游记   一直对鄂西南.武陵山区那块地方充满向往,以前信息量少,只要从报纸上看到有关的旅行知识,便有心收集起来.随着多方面条件的具备,近三年我们家利用暑假分三次自驾去到那里,逐年去了一些景点,了 ...

  • [黄石文坛]马静的随笔《胭脂路上淘布》

    胭脂路上淘布  胭脂路在武昌,都晓得那里是卖布的地方,坐公交14路汉阳门过来两站路.它是一条小街,全长还不到九百米,街的一头是粮道街,另一头连着民主路,斜对着蛇山脚下的古楼洞.按老武昌城的地图对照,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