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兴化府城(莆田县城)

岑楼作镇仰巍峨,百里莆阳竟若何!

郑白渠开原野沃,崔卢族聚故家多。

莆田市,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八闽之一。在南朝陈光大二年、隋开皇九年两度置废莆田县,唐武德五年析南安地再置莆田县,属丰州(今泉州);宋太平兴国四年,以莆田、仙游、永福、福清四县部分地置兴化县(治今仙游境内)并建太平军,五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以莆田、仙游辖之,八年军治迁莆田县,时为八闽之一,为今莆田市建制之始。宋景炎二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元至正十四年改兴化路,仍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元皇庆二年兴化县治迁广业里(今莆田新县镇);明洪武二年兴华路改兴化府,正统十二年撤兴化县分划莆田、仙游二县,自此兴化府一府二县建制不变。民国废府后至建国后多有变迁,1971年设莆田地区,1983年设莆田市,治城厢区,并辖涵江区、莆田县、仙游县,2002年撤莆田县设荔城区、秀屿区,现莆田市遂辖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和仙游县。

传莆田故为大海,后成陆,田地多生莆艾,故名;另说莆田同莆头、莆禧等均为固有地名;兴化府沿用兴化军,兴化军则以兴化县(明代裁撤)命名,取“兴德化民”之意,以祈该地平定;另因盛产荔枝,有“荔城”之别称。

莆田地理条件优越,据福建沿海四平原之兴化平原,且三湾环绕,通衢纵达;且历史底蕴深厚,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先不问东南有多少这称号)。其界福泉之间,海道舟车所会,山川灵秀相聚;荔城北枕陈岩,南揖壶公,东薄宁海,西萦石室,木兰寿溪环流左右,山川人物独甲他郡。

兴化府城,兼为附郭县莆田县城,明代扩城后南北稍广,呈芋头之形,四隅开四门,其南对木兰溪,西、北据乌石山、梅峰,小西湖并渠界分其半,而南部为主城,诸署商衢在焉,北则为驻军地。观南半城,子城正居其中,正门存为谯楼,但旧子城仅莆田县衙沿用,兴化府署反居西南隅与县学为邻,府学处东南,小西湖东西南则有元妙观、书院、府城隍,乌石、梅峰、凤山之莆邑三山各以佛刹镇之。另值得一提的是府城墙均为红砖砌筑,并城内红砖瓦诸房,是全国绝少的朱色古城。

城墙,为县时未筑城,宋太平兴国八年移军治而筑子城以护官廨,周二里三百一十步,土垣覆草而已。宣和八年筑城,周七里八十三步,高一丈五尺,引北涧水为壕,辟五门:东望海、西肃清、南望仙、北望京、西北宁真;绍定元年城倾,三年重筑,周一千二百九十八丈八尺,高一丈八尺,表里石砌,覆以砖,郡人刘克庄记之;元至正十四年重修,后兵乱城陷者再。明洪武三年重修,十三年以增设兵士城隘难容,遂向北扩建越乌石山,合旧城延袤一十一里,共二千八百三十丈,基广一丈六尺,高一丈八尺,垛六尺,共高二丈四尺;表里砌以石,为垛二千九百六十二,窝铺四十九,敌台二十七,为门四:东西仍旧、南改迎仙、北辟拱辰,各建楼其上,内各建兵马司以盘出入;水关为二接旧壕,东通舟楫,西筑石栏仅容水入;城外壕东引寿溪,西接木兰溪,二水交合共长一千七百七十丈,阔二丈六尺,深一丈;西北负山为旱壕,长五百九十三丈,广二丈六尺,深二丈。成化间沙县尤溪大起义波及七郡,巡抚莅莆令修城浚壕;嘉靖三十七年倭寇薄城,遂增腰墙三尺,垛砌稍阔增九百一十,西北筑大敌台二;四十一年倭大攻,因内应而城陷,屠戮甚惨,居两月复出破崎头、平海二城,府城又得重修;四十三年戚继光另城外西北筑墙七尺,北门至西水关筑土墙四百五十丈,西水关至西门筑石墙六百三十四丈五尺,添敌台六座。隆庆元年以腰墙过高,兵须用桌凳立守不便,遂设副阶于垛;五年改东门为镇海,西门为永清,南门为迎和,北仍为拱辰。万历九年以西北跨山腰,而遗其高者于外,元末义军和嘉靖倭寇均由此攻入,遂扩西北城垣包围高处,长八十五丈五尺,高二丈,阔一丈,建敌楼一、窝铺二、方门二、垛子一百八十;二十九年复修旧城,三十九年重修周围砌以砖石,四十一年浚城壕;明末清初曾由明鲁王监国部攻占之,乃邑人隆武朝大学士朱继祚起事得之。清雍正八年重修,乾隆七年于郡治州峰顶建演练炮台,士绅以其伤地脉,遂请移于北门外。民国二十八年,国民党因战守均无能,遂以利避难和反攻由拆城,砖石多变卖,现遂无存。

兴化府署,在城西南,旧为莆田县署,明初以旧府(路、军)署为卫署,遂移旧县署而以其地建今署。其中为正堂,左经历司右照磨所,两廊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前露台、甬道、戒石亭、仪门;堂后燕堂,东架阁库西丰盈库,联以穿堂,东西斋房,燕堂北为知府衙;东同知衙,西通判衙,同知衙南为推官衙,又南知事衙,其前司狱司;通判衙前为经历、照磨、检校,六房吏舍在东西六科廊后;仪门前左土地祠,再前大门,门外东西旌善、申明二亭,再前衢路东承流坊、西宣化坊。四十一年倭寇陷城尽毁,四十三年重建三堂仪门大门如旧制,稍东移且缩二丈余,后堂丰盈库下添军器房,西创龙仗库及黄册房,吏房上添架阁,西兵房上增承发科,仪门外西创寅宾馆、土神祠。万历二年以门前旷阔不宜,将大门外移丈余,门外添设障垣,堂北立题名石,五年重修土神祠,三十九年重修堂廨库;清康熙六年裁推官衙归并海防、粮二厅;四十一年重修门外短垣立东西侧门;乾隆二年就堂前废署辟甬道;六年裁同知,以署后隙地建谷仓。民国改为体育场,今则为商业地块,旧貌尽灭。

谯楼,在卫署前,即旧兴化军子城之谯门也,宋初迁军治时创,绍兴六年毁后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上,嘉靖四十一年毁,隆庆五年重建匾曰“壶兰雄镇”,康熙三十一年毁后于四十六年重建;至今楼台俱存,为古城地标。莆田县署,旧在府署处,明洪武初以其地置府署,迁左厢善俗坊,在谯楼后卫署东,宋子城内广节指挥营故址也;中建正堂,堂下露台、甬道、戒石亭、仪门,东西列六房,正堂后为穿堂,其上燕堂、东西厢房、知县衙,东县丞衙西主簿署(制同正衙,但门东西向),县丞衙南典史衙(门亦西向),六房吏舍列西偏,仪门内右监房,外左土神祠,转折而东为大门,左右列旌善、申明亭(与大门均东向),衢路南善俗坊、北淳风坊;嘉靖十年改路南坊匾为“文献名邦”,四十一年毁尽,四十四年重建如制,治堂东添幕厅,燕堂增东库房、西书房,穿堂东器皿所、西册籍所,土神祠左创寅宾馆,大门上创谯楼置更鼓,匾曰“文治伟观”,南北坊重立为莆阳文献、海滨邹鲁;万历十六年改坊为壶兰雄邑、文献名邦;清康熙三十六年重建县堂,乾隆八年重修丞署。民国废府后沿用为县府,现仍为荔城区府,内多上世纪建筑,仍有旧署风采。

游击府,即守备司,在乌石山下演武场,原在凤山寺西,万历十五年改今所。兴化卫署,在谯楼内,即宋兴化军治,元为兴化路署,明洪武初沿用为府署,后指挥奏改卫署,清康熙间撤卫而圮,止存旗纛庙;千户所在卫东,右千户所在卫前,清俱废;千户所在右所右,后千户所在卫东偏,中千户所在卫东偏谯楼内,嘉靖间俱毁。巡海道行台,在兴泉道西,旧为莆阳驿,嘉靖二十一年建;后改建为督学试院,因生童多不够,又于射圃设棚,遇雨则湿,遂于乾隆二十二年于试院西买地扩建。兴化协镇署,旧为分守福宁道镇署,在察院前西市街,宋监税廨、元录事厅、洪武杂造局、成化布政分司,嘉靖三十八年因倭患而设镇署,清康熙六年改兴化镇署,二十六年改协镇。察院行台,在谯楼西,旧为宋通判厅、元闽海道廉访使分司、洪武按察司、永乐福宁道,正统间迁福宁道于驿前以此建察院行署,门外旧为公馆,已圮。分巡兴泉道行台,在驿前街,旧为福宁道,嘉靖间三十七年专设按察司佥事一员分巡兴、泉二郡,以此为行署,后废,清康熙三十五年改建积谷仓,余地入民宅。教场,乌石山下和城北四里各一;兵营,在南门外山川坛后。兵马四司在各城门内,军器局在西门射圃东,永积仓在乌石山下,平海卫、莆禧所各有军署、营房、教场,吉了寨有水寨,清代俱废。

大有仓,在府治东望海门内,宋常平仓,洪武间改大有仓,府大有仓东为县大有仓。预备仓,万历三年建大有仓门内,后圮。兴贤仓新兴仓,在驿前街。社仓,在涵头,重建为积谷仓。另县署内、凤山寺和平海卫、莆禧所各设仓。阴阳学在谯楼内,惠民药局南关东厢各一,后废。医学在卫内,僧纲司在永福寺,道纪司在万寿宫。都转运盐使分县税课局,在府东北涵头市(即涵江);上里场盐课司,在分司内;府税课司造局在府治东;另黄石、莆禧各有税课局、河泊所,清代均省革。涵江、迎仙寨、大洋寨各设巡检司,冲沁寨、嵌头寨、吉了寨、青山寨、小屿寨诸巡检司清代撤去。养济院,在永清门外,始设于宋,弘治六年迁现所。漏泽园,南厢筱塘山、东厢太平山、南关外蔡岭头各一。

兴化府学,在郡治东,宋咸平元年始置兴化军学,二年建三礼堂、御书阁;绍兴十九年改制为左庙右学,大成殿及门额皆御书;乾道七年重修,淳熙四年火毁几半,重修书讲堂曰道化堂;绍熙二年修忠恕堂及十斋,建经史库祭器库,嘉熙二年又重修;淳祐六年建尊经阁于忠恕堂上,贞元元年建尊德、尚贤二堂祀先贤。明洪武二年诏天下立学乃重修,改道化堂为明伦堂,省十斋为四斋,辟仪门、会馈堂、神厨、祭器库、宰牲所;永乐四年立进士题名碑,宣德十年重修,景泰元年就旧射圃地建养牲所;成化二年范铜为祭器,八年增筑大成门、明伦堂前月台,十二年建尊经阁,十三年饰两庑像,十五年立举人、进士题名二碑。嘉靖十年诏改大成殿曰先师庙,撤圣贤像立牌位,庙东别建启圣祠,棂星门右立敬一亭;四十一年倭陷城庙学尽毁,四十三年重建规制仍旧;隆庆五年重制祭器,万历三十一年修二斋,三十五年修殿庑门墙;清顺治七年、十七年、康熙七年重修,十三年遇兵蹂躏,二十一年修复,雍正元年、乾隆二年、二十一年修。为左庙右学之制,大成殿重檐歇山七间,前为月台、两庑、戟门,庙东启圣祠、西斋;戟门内东祭器库,西乐器库;门外东名宦祠、合志祠,西乡贤祠、林公祠;又外棂星门,门东宰牲所;右路明伦堂,堂东尊经阁,前敬一亭,西会文楼,堂前月台、四斋、泮池。大门,堂后为衙,门外东文昌祠、西土神祠;再前衢路左立圣域、高第二坊,右为贤关、名乡二坊。

莆田县学,在郡治南,唐时已有夫子庙,宋绍兴十九年改军学,乃以县学附大成殿东偏,有职事位及二斋,元至顺二年徙建薛公池上(即今所),左庙右学如府学制,讲堂前为两斋,以薛公池为泮池。明洪武元年奉诏重修,十六年建神厨、神库、宰牲房于庙东,二十九年建学后堂匾曰“进修”;正统八年重建会馈堂,增建斋房,景泰元年易民地建教谕署、训导署,四年饰圣贤像,天顺七年修大成殿且扩斋舍,成化二十二年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弘治五年辟学前衢路立泮桥于薛公池上,桥上立亭,东曰“咏归”,西为“乐周”,又建牌坊于衢路匾曰“儒林”;十五年建明伦堂、仪门、月台、甬道、后堂、穿堂、二斋等;正德十五年以池上二亭为风掀,遂建咏归亭于池中;嘉靖十二年重修,三十二年建广桥于泮池上,三十三年移启圣祠于殿后,四十一年倭陷几毁尽仅存庙学堂门,四十五年重建;隆庆元年开浚环沟以求水绕巽位;万历三十三年改建大门于东南隅且复浚水沟,三十八年作广桥于泮池,四十年修棂星门浚环沟,四十一年重修;清康熙二年因兵事,墙垣柱石均为守城者窃运去,后重修复;二十一年、二十四年重修。中为圣庙大成殿,前为月台、两庑、戟门,再前泮池(薛公池),池上桥中立咏归亭,池左右二斋,又前棂星门;庙右明伦堂,有后堂、东西厢;庙左启圣祠,祠东教谕训导二衙,南为敬一亭。

平海卫学,原在平海卫城中,建于明正统八年,天顺八年重建,成化十二年请以近卫民生附之,弘治八年于大成殿前建两庑且修明伦堂,嘉靖四十一年为倭毁仅存圣庙,后多有修复;清顺治十八年迁海,学暂寓府城谯楼右文昌宫,康熙三年以洞桥头明宗书院改创卫学,以书院为先师庙,庙左启圣祠,前两庑、棂星门,再前以玉涧泉入水关之水为泮池,东为明伦堂,西为报功祠;十八年学同卫并撤,遂无编制;三十一年居民梦旧卫城内圣殿遗址有光,掘之得至圣神主,遂恭迎入洞桥头新学内,重修正殿、两庑,东为正谊堂,西为明宗书院,历任郡守均以之为义塾;后卫城旧址处亦重立圣庙兼学。涵江书院,实为涵江圣庙,在郡东二十里涵头镇,唐贞元太和间至圣四十一世孙孔仲良为莆令,遂居涵江立宗,朱熹过莆询得之,遂请郡县立之,淳祐中遂建书院供至圣,给田以供庙祀,宋理宗御书“涵江书院”题之,明成化间重建;其前为正学门,内为明德堂,堂后思圣堂,左为大成殿,殿前棂星门、两厢俱有,其右别为一门匾曰“阙里一脉”。

明宗书院,在郡城西门洞桥头,弘治间迁射圃地为之,清康熙三年改平海卫学。寿泽书院,在涵江虎坡山,宋时为灵慈祠,明嘉靖间建为书院。朱坝书院,在郡城东南十里厝坝,宋监丞舍地建以祀朱子。水南书院,在郡城东南二十里黄石镇,先是红泉宫,后为祠祀裴观察,正德间改书院,内有大成殿。瑶台书院,在景德里,元至正四年建。文峰岩凌云书院,在塘下天马山,旧祀朱子。钟山书院,在奉国里,旧有考亭书院,毁于倭,遂重建为该书院。海滨书院,在笏石,清雍正间建。

社稷坛,在西门外里许。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南门外里许。郡厉坛,在北门外里许。农坛,在东关外。郡城隍庙,在橄榄巷,洪武三年建,宣德五年重修,弘治二年建正殿、两庑、大门,嘉靖三十八年建寝殿,四十三年重修正殿,隆庆六年设东西二廊设二县城隍像,万历三年知府令小西湖荷叶给道收取以助城隍香灯,十四年、十九年重修,三十四年建甬道、月台、十八司并神像,清康熙三十年建殿庑新神像;现仪门、大殿、寝殿俱存,仍为城隍庙,列入省保;兴化卫旗纛庙,在卫署地,清撤卫后署毁庙独存,前有射圃;另平海卫、莆禧所各有城隍庙、旗纛庙。天后庙,在湄洲岛上,祀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林默娘,为天后娘娘之祖庙,清康熙二十年总督捐盖三门及钟鼓二楼,焕然壮观;平海卫天后庙,始创于宋咸平二年,为天后娘娘第一座行宫;府城内有文峰宫行祠,涵江等处及天下海内外皆有天后之庙;现三庙俱存且保香火。关帝庙,在教场东北。吴长官庙,在城北五里,祀义勇普济侯吴兴。以上坛庙俱官祀而春秋致祭。钱妃庙李长者庙冯长官庙,在木兰陂,祀建陂之钱四娘、李宏、冯日智。邑内还有太和庙、裴观察庙、陈侯灵显庙等。

唐林孝子阙,在乌石山下。郭孝子阙,在仁德里。岳公祠,在小西湖,祀明太守岳正。奚公祠,在西门内,祀明抗倭死难奚世亮。戚公祠,在水南龙塘,祀明将戚继光。忠勇祠,南门内、驿前街、平海卫各一,祀死倭乱之将士。庞商二公祠,在拱辰门外,祀巡抚庞尚鹏、巡按商为正。忠孝祠,在仓后街。四贤祠二公祠忠勋祠,在城隍庙左。二烈祠,在大有仓后。世忠祠,仓后和梅峰寺西各一。忠惠祠,在南厢蔡宅。彭韶祠在东门内,陈茂烈祠在右厢朝天街,黄仲昭祠在察院西,林云同祠在大有仓内,郭应聘祠在右厢龙门下,吴绅祠在南门外,王家彦祠在府学西,梁陈郑三先生祠在广化寺内。忠义孝悌祠烈女节妇祠在驿前街。邑内有功德祠、崇勋祠、惠德祠、黄巩祠、林九牧祠、升仙祠等(名单实在太多了)。

玄妙观,清改元妙观,在城东厢,俗称旧观,宋大中祥符二年建,名天庆观,天禧元年赐金宝牌等,元贞元年赐额,明永乐五年、嘉靖时重修;中为山门、三清殿、玉皇殿、九御殿、四官殿、文昌殿,东为五帝庙、东岳殿、林忠烈祠,西有五显庙、西岳殿、文昌祠、关帝庙和福神殿;现三清殿同山门和东岳殿、西岳殿、文昌祠、五帝庙、五显庙、关帝庙大门均完整保留,三清殿构架仍为大中祥符二年原构,列入国保,不复庙祀。万寿,在郡城东厢,俗称新观,建于元元祐元年,楼房殿宇寮舍共二百三十余,嘉靖间尽毁,后重建。文峰宫,在城中善俗铺,原称水陆院,元至正十年舍院建寺,后奉府县令舍地为天后行宫。通应庙,在乌石山阳。显应庙,在北门内。惠应庙,在府治西北,即太平社也。境内有灵祐庙、兴泰庙、灵祐庙、昭灵庙、东岳观、显应侯庙、龙王庙、玉皇庙、名山宫、朱医庙、光济王庙、东岳庙、玄天上帝庙等。

报恩东岩教寺,即东山报恩寺,在城西北乌石山上,始建于宋淳化元年,有石浮屠三层,绍圣间建,现仍存并入国保。万安永福禅寺,即凤山寺,在城中凤山上,始建于唐,旧有木浮屠五层,现塔毁存大殿。报恩光孝寺,即梅峰寺,在城西梅峰上,始建宋元丰八年,旧有宋大钟一口,现全寺重建一新。云门国清寺,在乌石山下。水月庵,在城壕边。灵岩广化寺,在南门外凤凰山下,始建于梁陈,旧有东西二塔;东塔五级,建于宋乾道五年,屹立完好;西塔旧为木浮屠三层,后毁;西塔院、东塔院、南山庵、普门庵、月峰院、法海寺俱附广化寺,现东塔释迦文佛塔列为国保。石室岩精舍,在城西三里,宋绍圣间建,有石浮屠五层后圮,明万历间以砖木重建,现砖构塔心仍存。境内还有华严寺、弥陀岩精舍、天泉庵、龟山寺、凤林寺、慈寿寺、圣寿寺、双峰寺、灵泉岩、栖云岩、南泉岩、松隐岩、文峰岩、象峰岩、涌泉岩等。

莆田基督堂,在文峰宫凤山寺东,1912年由美国信徒甘雅谷和甘大卫兄弟建造。涵江玫瑰圣母堂,光绪二十九年,西班牙籍传教士在涵江建堂,面积五亩,1923年拆除扩建。

乌石山,一名麟山,在城西北隅,自太平山分脉而过,砌城其上,上有东岩寺,山半有唐林氏先墓,环山苍郁,睥睨周遭,亦佳景处。梅峰,在城西,入城与乌石山相对,麓有梅峰寺,西南有州峰。凤山,在城中左厢,梅峰分脉也,永福寺在焉,山形甚隐。木兰溪,接濑溪水,跨海为陂,分溪流入南北洋,两岸群山环翠,为城南一胜境。小西湖,本城北旧壕,界海峰乌石间,洪武间阔城,乃在城中,甚小,唯一潭衣带而已,有涧贯通东西,成化三年知府岳正浚之筑石堰,有三,中最大成湖,亦称镜湖,夏日荷开,岳正邀宾泛舟曰:“此乃小西湖也”,并自书“小西湖”三字并诗立石,遂为邑内名胜;曾湮建电影院,现恢复,故题名碑存元妙观。

木兰陂,在郡南惟新里;宋治平四年钱四娘始相中木兰山下筑陂,因溪急辄冲毁,钱氏伤而投水卒,林从治在下游温泉口筑之亦败;熙宁八年李宏复筑,与僧冯智日定钱林故陂之间溪宽流缓处,布石柱三十二间于溪底,横石之上犬牙相入,历八年乃成;现仍保留完好并列国保和世灌遗。镇海堤,唐元和元年创建,明洪武二十年拆石筑平海、莆禧二城,土堤屡修屡毁,清道光七年重修石堤,总长87.5公里;现保存完好,列国保。宁海桥,在城南连江里,一名东际桥,跨溪海之交,元元统二年建,明洪武二十三年重建,为十五门,长八十二丈,广二丈,高三丈八尺;现以上加盖公路桥状态完整留存,列国保。

城内古迹有宋军治、宁真门(子城北门)、共乐亭、望海亭、观稼榭、一经书堂、画屏巷虎亭等。郡内古迹有岳王台、登瀛阁、四览亭、湖信亭、唐宋甘露林、梅妃故宅、温泉、仙人钓鱼石、湖山书室、东峰书堂、北岩精舍、东井草堂、仰止堂、从吾亭、濯缨亭等。

平海卫城,在府东九十里,地名南啸,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筑之,周八百零六丈七尺,广一丈四尺,高一丈八尺,垛高六尺,为垛一千三百一十,窝铺三十,门四各建楼:东西二、南二;城势北仰南俯,三面际海,以海为池;北不设门,据高山设台以瞭望,东见小琉球,南见湄洲诸澳;正统八年增筑敌台数十,弘治十年飓风毁城楼窝铺后重修,嘉靖四十二年陷倭寇;清迁海后废弃,城多湮灭,现仅存部分遗址,城内天后宫、城隍庙存之。莆禧所城,在郡城东南九十里,亦洪武二十年建,隶平海卫,周五百九十丈,广一丈二尺,高一丈二尺,垛六尺,计垛一千零四十九,窝铺二十,门四,各建楼;其东南北阻海,西辟旱壕二百一十丈,广二丈,深八尺;万历三年重修,四面各修敌台,入清后城废;现仍存城垣数千米及城门、瓮城,为莆郡留存最好城墙。境内还有迎仙寨、冲沁寨、嵌头寨、崎头寨、青山寨、吉了寨、小屿堡、大洋寨等城。

涵头镇,即今之涵江,为莆邑第一大镇,在府东北二十里,亦曰涵头市,路通永福、尤溪诸径。洪武初置莆田税课局,莆田河泊所亦置焉;元至元十六年设管勾司董鹾事,延祐二年改为司令司,洪武二年改福建都转运盐使司分司,分统上里等场盐课司,明末废;清顺治间置涵江巡检司于此,并有涵江书院。

莆田二十四景: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钟潭噌响、柳桥春晓、石室藏烟、智泉珠瀑、北濑飞泉、绶溪钓艇、九华叠翠、壶山致雨、三紫凌云、紫霄怪石、古囊列献、谷城梅雪、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天马晴岚、夹漈草堂、锦江春色、湄屿潮音。

莆田现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兴化古郡、八闽之一、文献名邦,论历史背景加实际留存,除已申报成功的泉州、福州、漳州、长汀外,莆田显然是省内最有实力的古府城。莆田文物留存丰富,郊区木兰陂、广化寺塔、宁海桥、东岩寺塔、镇海堤都是重量级遗存,治下湄洲妈祖祖地、涵江古商镇、平海卫莆禧所二古城及丰富的乡野民居、宫庙、岩寺、古墓等,足称群英荟萃。
惯例的重点还是兴化府城内,府城最重量级的遗存当属原名玄妙观的元妙观(谢天谢地,终于不是文庙了),虽留存规模不及历史上一半,但剩下的都是精华,三路格局清晰,主殿三清殿更是该观大中祥符初建原物,是全国少数的千年木构之一,东岳宫的龙柱与构架也很精美大气。且内藏神霄万寿宫碑、宋孝宗御笔、四门石匾等全郡石刻精华,堪称莆田碑林。
元妙观向西,兴化府城隍庙也是城内的重磅木构,大殿为明代原物,山面构造尤为奇特。其南跨街又是一处完整的明代官府群——大宗伯第,三处城内最早的木构云集一隅,浓缩就是精华。城隍庙再往西是恢复的小西湖,小水潭却是府城名胜,连接它的市河则都成了旱沟。
府城的核心建筑保存不多,城墙、衙署均全湮灭,但谯楼却是八闽唯一完整的遗留,足为衙署、城墙之双遗存,其内沿为区府的县衙旧址也保留了不少上世纪旧建,依稀竟仍是县衙格局。府学存泮池和杏坛碑,大殿有计划重建;县学存泮池薛公池及咏归亭遗迹,已搬迁城外。
镇城之三山古刹——报恩、光孝、凤山,钟声禅音依旧,遗存各有不同。乌石山报恩寺塔、寺均存,三层石塔其貌不扬却是宋代原物,凤山寺木塔拆除是永远的遗憾,清代大殿独留稍有安慰。梅峰光孝寺遗存最乏,新建规模最宏,也是城内香火最盛的。另外文峰宫、基督堂也有留存。
街区的遗存也贯彻浓缩就是精华,主要的古建和历史街区留存都在宋子城周边纵巷构成的区域,称为“宋城历史街区”未为不可,现在叫了“兴化古城街区”,内部面貌还是很好的,加上北隅的元妙观、三清殿、大宗伯第三杰和南边的谯楼、文峰宫、凤山寺、陈展如旧宅、基督堂,该街区正是逛兴化府城的黄金体验路线。
除子城周边,府城内外还有不少零星遗存的片区,包括一些名人故居、宗祠宫庙、牌坊等。而再加上涵江区面积更大的历史街区,达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门槛是绰绰有余了,古城升级的消息值得期待。
(0)

相关推荐

  • 福建莆田,施琅收复台湾曾从此出港

    福建虽然比较低调,但莆田的名气比较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莆田. 莆田市,古称兴化.莆阳.莆仙,位于福建省中部,东北邻福州福清市,东南濒临台湾海峡,西南.西北接泉州永春县.德化县.永泰县.莆田辖四区一 ...

  • 仅辖1县的福建莆田市,历史上它的面积就这么小吗,是如何导致的

    莆田市是福建省9个地级市之一,其面积为4119平方公里,辖1个县4个区,在全省各地级市中面积排名倒数第二位,但是如果考虑面积"垫底"的厦门市,是由同安县一隅发展起来的历史原因,所以 ...

  • 明一统志卷七十七

    延平府[东至建寜府建安县界五十里西至汀州府清流县界三百二十五里南至福州府古田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邵武府邵武县界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二千四百七十里至京师五千二百九十三里粮八万六千石零] 建置沿革禹贡州 ...

  • 蒲田如何成为莆田

    三莆 莆据闽中,分邑惟三.素况多儒,不剪召棠. "吾与子生濒海之乡,无水旱之虞,鼓腹而系壤,长息而抱孙者,吴侯之功也." --<义勇普济吴侯庙记> "虽费乎民 ...

  • 晨钟暮鼓,响彻世界的莆田梵音

    晨钟暮鼓,响彻世界的莆田梵音 ! 文:林春荣 图:木痴 农历五月的莆田,一场又一场的暴雨打破了整座城市午间的不安与急躁,仿佛是上天有意用这磅礴的雨声淹没了每一颗心灵的忐忑,洗净深藏在心灵深处的阴影与魔 ...

  • 探寻玉涧北岩的历史文化

    明何乔远<闽书·方域志>论及兴化府形胜曰:"环城千里,并海一隅.仙境峭壶公之碧,清流奔玉涧之泉.海道舟车,介于泉福:山川人物,甲于闽中.其形胜也."极其形象地概括了兴化 ...

  • 莆田话

    ?所属类别 :方言莆田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莆仙语(莆仙话)的一种方言.莆仙语,又称兴化语.兴化话,当地人又称之为本地话,莆田除仙游县以外讲的本地话称为莆田话,仙游县讲的本地话也称为仙游话,是分布 ...

  • 莆田兴化县古县城

    莆田兴化县古县城

  • 听说来莆田一定要吃一碗兴化米粉!其实我经常吃......

    大概是我们家认识了许多莆田人,所以我家经常吃兴化米粉,一部分是莆田朋友送的,还有一部分是笋妈和笋爸觉得好吃自己买的. 小时候我总觉得我们家为什么隔三差五就要炒个米粉吃呢?我还以为是家乡的特产呢!长大后 ...

  • 从莆田沿海走向古兴化、永泰的这条古道,承载着五星村的半部历史!

    2021年伊始,当笔者再次以寻找历史文化的名义重走兴化古驿道,穿越辜岭(今古寨岭),去寻找丢失在历史深处的古道长岭,去叩问这条千年古驿道深邃.悠长.壮美的前世,去回忆那一段段美丽的往事. 一.一条古驿 ...

  • 莆田木兰陂:兴化大地的精神丰碑

    壮哉 木兰陂 木兰陂,北宋大型水利工程的扛把子,气势恢宏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五大古陂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推荐给每一位朋友的莆田必游打卡地. 你可曾惊叹三峡大坝的宏伟,早在宋代,人们便筑 ...

  • 福建莆田:1900年,洋镜头里的兴化府

    莆田,旧称兴化,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中部,已有1500余年的建制史, 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之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 本组图片大约拍摄于1 ...

  • 这里是海神妈祖的故乡,这里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今晚带你看莆田兴化古城

    妈祖故里 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福建兴化古城的湄洲岛上,诞生了一个名叫林默的女孩. 林默是谁? 在28岁之前,她是一个普通的渔家女孩,平日里喜欢钻研医书.学些医理,给人们瞧瞧病:要不就驾船在 ...

  • 政坛拾遗5:兴化府(古莆田称呼),从唐代...

    政坛拾遗5:兴化府(古莆田称呼),从唐代至清朝共出现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是中国古代进士最多的一个城市.

  • 浙江省内曾经为县城和府城的镇

    整理: 2010-6-22梅城:原严州府城现建德市梅城镇. 鄞江:原明州府城现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 临海:原台州府城现县级临海市. 余杭:原余杭县城现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 新登:原新登县城现富阳市新登 ...

  • 风云闽商 | 林元庆:莆田程序员离开百度自主创业,打造千亿美元级别的AI公司

    林元庆,莆田涵江新县人 爱笔(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Aibee)创始人兼CEO 2017年,从百度离开三个多月后,林元庆就拿到了1.65亿元天使轮融资,规模上亿的天使轮可不多见,这个莆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