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便血苦无策,中药一剂立奇功!张胜兵师徒群内部讲解奇效病案。

病案如下:

宁某某   女    82岁  
主诉:脓血便1周余,加重2天。
病史:患者为结肠癌晚期,本次因大便次数过多于1周前住院治疗。每日大便20-30次,排脓样稀血便,腹疼拒按,伴气短、无力、怕冷,大小便需人扶持,在医院用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1周未见明显效果,近两日大便排出血块。因患者为高龄癌症晚期,本已推辞,但家属两三请求用中药治疗,并声明“治不好不怪医生,不用医生负责”,感其心诚遂应诊。舌质偏淡,苔白腻而腐,中间黑色为服药后染苔。
诊断:便血
证型:脾阳虚,脾不统血,气血不足
治疗:健脾温中  养血止血,涩肠止泻
处方:黄土汤合桃花汤加减
灶心土30克  仙鹤草30克  赤石脂30克  干姜10克
三七10克  茜草炭10克  地榆炭10克  炒白术10克
甘草10克  黑附片6克   炒黄芩6克   生地10克  
东阿阿胶10克(烊化)     粳米30克    一剂
 
患者在医院住院不敢让医生知道,只能偷服中药,一剂中药当晚仅服一次,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一夜仅便2-3次,翌日晨便血即止,医院医师在查房时知道血便止后,惊叹治疗这么多天,终于见效!”,家属心知是中药效果,又不能明说,只能诺诺。

附舌象及师徒群内部讲解相关截图

附:
黄土汤
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各9g,灶心土30g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以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方解:阳虚便血。脾阳虚,脾不统血的虚寒性出血证。灶心土温中收涩止血,为君。灶心土煎汤代水煮药,阿胶烊化。附子、白术脾肾双补;阿胶、生地滋阴养血;黄芩可以止血,又可佐制温热以防动血;甘草和药益气调中。黄芩:其性苦寒,但有附子等大量温热药于方中,则无碍方之大意,且其可以防止诸温热之品动血之嫌。
桃花汤
组成:赤石脂25g 干姜6g 粳米25g
功用: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虚寒痢。下痢不止,便脓血,色黯不鲜,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便血』
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显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便血均由胃肠之脉络受损所致。内科杂病的便血主要见于胃肠道的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炎等。
·肠道湿热
症状: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合槐角丸。
地榆散以地榆、茜草凉血止血;栀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茯苓淡渗利湿。槐角丸以槐角、地榆凉血止血,黄芩清热燥湿,防风、枳壳、当归疏风理气活血。上述两方均能清热化湿、凉血止血,但两方比较,地榆散清化湿热之力较强,而槐角丸则兼能理气活血,可根据临床需要酌情选用。
若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应清热除湿与补益阴血双管齐下,以虚实兼顾,扶正祛邪。可选用清脏汤或脏连丸。清脏汤中,以黄连、黄芩、栀子、黄柏清热燥湿,当归、川芎、地黄、芍药养血和血,地榆、槐角、阿胶、侧柏叶养血凉血止血。脏连丸中,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当归、地黄、赤芍、猪大肠养血补脏,槐花、槐角、地榆凉血止血,荆芥、阿胶养血止血。两方比较,清脏汤的清热燥湿作用较强,而脏连丸的止血作用较强,可酌情选用。
·气虚不摄
症状: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可酌加槐花、地榆、白及、仙鹤草,以增强止血作用。
·脾胃虚寒
症状: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方药:黄土汤。
方中以灶心土温中止血;白术、附子、甘草温中健脾;地黄、阿胶养血止血;黄芩苦寒坚阴,起反佐作用。
可加白及、乌贼骨收敛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可加鹿角霜、炮姜、艾叶等温阳止血。
轻症便血应注意休息,重症者则应卧床。可根据病情进食流质、半流质或无渣饮食。应注意观察便血的颜色、性状及次数。若出现头昏、心慌、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细数等症状,常为大出血的征象,应积极救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