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烈金榜夺魁的应试文章,八股文的经典之作

乾隆36年辛卯恩科殿试,共161名进士参加,所出三篇文章的考题分别为:

第一题:《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焯之不欲,卡庄子之勇,冉求之艺》;

第二题:《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

第三题:《今日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三个题目都必须做答。

在之前举行的会试中,关东才子王尔烈本被考官录取为第一名会元,但因皇太后喜欢第二名浙江士子邵晋涵的书法,而被太后将第二名邵晋涵调整为第一名,王尔烈屈居第二名。

本次殿试,本来参考161人,却收到162份考卷,其中有两份考卷属名都为王尔烈,并且两份考卷都被考官判为“欲拟一甲一名,呈主考定酌。'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殿试之前,乾隆在一天清晨到士子们的主要居住地魁元客栈一带微服私访,想了解一下本次恩科士子们的反映,巧遇王尔烈。通过交谈,得知王尔烈来自圣祖龙兴之地关东辽阳,且学识不凡,于是有意让祖宗家乡出一名状元,以彰皇威,便亲自动笔写了一份答卷,属名王尔烈一同交了上去。

主考官大学士刘统勋一看到副主考报来的两份试卷,一眼就看出了其中一份是圣上御笔。于是,立即拿着两份试卷,请乾隆圣裁。

乾隆当时可能也没考虑那么多,现在同刘统勋细一分析,此事还真不好收场。如果点王尔烈为状元,此事传扬出去,皇帝代笔替考,恐怕天下士子不服;另外,将王尔烈的文章同皇帝的文章并列,也不合君臣之礼,有辱皇帝尊严。

于是最终决定,本次恩科不设一甲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第一名取为二甲传胪,等同状元,赐于辽阳贡生王尔烈。乾隆好心反给王尔烈帮了个倒忙。因此,王尔烈有“老主(乾隆)同年少主(嘉庆)师'的美誉。

下面,实录一下王尔烈本人所答试卷中第一篇文章的原文:

成人必有其质,宜众长子兼擅矣。夫知廉勇矣,成人之质也,必兼之而始备焉,宜其有取于武仲四自乎。

夫子告子路成人之道曰:夫人苟欲无负此全受之身,则偏长之士,宁足与为衡量也哉!然而之为一节之长者,收之即众美之府。历览一时之俊,其所就不能无偏。而吾党度越恒流,宜先求材质之克备。苟有美其必合,勿谓其善之不足以录也。

子问成人,夫成人非一长而已也。

五常五行,吾不暇备责于藐然之身;而即此聪明才力之所存,士之所以有守有为者,端必有赖也。即德性于心,而内存外发,讵可留缺略不备之憾。

尽性践形,亦未易上企圣天之列;而即此学士大夫之所长,人之所为共见共闻者,固美不胜收也,揽群材于宗国,而兼能并擅,无无庸为逊谢不敏之思。

今夫高明与沉潜并着。而力行剥削相资。

吾欲澄鉴以烛几,则知尚善,而知若臧武仲焉可也。

吾欲宁静以养心,则不欲要焉,而不欲若公绰可也。

彼卞庄之勇,足以励行而不怠,冉求之艺,足之肆应而无难。果能若二子焉,固与武仲、公绰表里相济者也。

吾人之自命也,虽多取不以自夸。彼四子惟以一长自域,故恃知式要君,守廉止堪为老,气矜过任其勇,附益误用其才。则四子之各成为四子者,固未免瑕瑜也。夫惟萃彼美于一身,以收其短长之效,而离之则不足,合之则有余。多才为富,其自命固不虞其奢矣。

君子之取善也,虽降格不以为嫌。苟吾党不以侪辈自安,则知有舜禹之大,廉有夷尹之高,勇必仰乎天锡,艺惟求乎元圣,较四子仅为四子者,亦何啻葑菲也。然第挹孤芳而自赏,以善夫左右之宜,而中藏裕其清明,外应何其强干,择善而从,其取材固不病其隘矣。

必泥其人以求四者之善,恐辗转而失其真。夫果知廉勇艺之有其才,则与四子者,心相应,不必迹相合也。吾第约略举其人,而庶几标准之既立。

必拘其格以限四者之长,恐促迫而害其大。夫果知廉勇艺之优于质,则视四子者,道相同,不必诣等也。吾第斟酌存其概,而庶几陶淑之有施。

以此而文之以礼乐,谓之成人,不亦可乎

文章大体论述了做人修为,要集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廉洁、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于一身,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全才。

看,这就是古代的八股文。

(资料取自《翰林王尔烈》,吕峰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