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调督任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分享~

失眠,作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难治性疾病。据有关部门推断,到2020年,全球失眠症患者数预计突破7亿。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统计表明,睡眠病症已经困扰着全球27%的人。在我国,约有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困扰。长期失眠会严重降低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质量,并增加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比率。失眠是导致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焦虑、抑郁以及恶性肿瘤等患者免疫力降低的危险因素。严重的睡眠缺失会降低患者的工作效率和警觉水平,甚或导致恶性意外事故发生,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临床上,顽固性失眠较继发性失眠更为常见,且治疗难度更大。顽固性失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较难维持睡眠状态。日间有疲倦感,夜晚越想尽快入睡越难以入睡。其多由心理因素引起,并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冲突,如紧张焦虑、情绪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形成恶性循环。

失眠,中医称“不寐”“不得眠”“目不瞑”。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重者彻夜难眠。中医认为不寐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胆、胃等脏腑密切相关。《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详细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诸病源候论·卷三·大病后不得眠候》曰:“大病之后,脏腑尚虚……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故不寐的主要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导致阳不入阴,即由情志所伤、劳逸失度、饮食不节、病后体虚等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入夜后,阳气仍循于外,阴不敛阳入,阴阳失和,髓海失养,神明受扰而不得眠。

治疗顽固性失眠

治疗失眠,重在调和脏腑,平衡气血阴阳,同时注重精神治疗。临床上我们采用的和调督任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已经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和调督任针法从选穴处方、行针顺序、补泻手法等方面体现了和调督任、滋水涵木、健脾和胃以镇静安神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和调督任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方法。
取穴:百会、印堂、神庭、膻中、孙氏“腹一区”、神门、太冲、中脘、三阴交、安眠、申脉、照海等。
操作方法:采用0.3x40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百会、印堂、神庭、膻中、孙氏“腹一区”、神门、太冲、中脘、三阴交、安眠、申脉、照海等。针刺时,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轻触、右手持针轻入皮下。针刺膻中、孙氏“腹一区”、中脘、百会、印堂、神庭、安眠以平补平泻,针刺太冲、申脉以泻法为主,神门、三阴交、照海等穴以补法为主,针刺以得气为度,留针30~40分钟,1周治疗6次,总疗程为4周。

选穴处方,以和调督任为主

取督脉穴百会、印堂、神庭穴,调整督脉,镇静安神。督脉为“阳脉之海”“入属于脑,上颠,循额,至鼻柱”,总领全身经络、脏腑气血的转输,总督诸阳,且其循行与任脉相通,故督脉既主一身之阳气,又络一身之阴气。《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如循膂络肾……其少腹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督脉主干行于背部正中,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又有支脉络肾贯心,联系目、脑、心、肾等诸多脏腑,是脏腑经脉的重要调控系统。
取任脉穴膻中、中脘及孙氏“腹一区”一穴在任脉上,古医籍中虽无记载任脉直通于脑,但其经络循行也达至头部,与督脉经气阴阳相通,故任脉经气亦能达至脑中。任脉“主胞胎”,有固本培元之功,具有妊养和总调阴经脉气的功能,故可充养脑髓。孙氏腹针疗法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孙申田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他以腹脑学说和脑肠肽理论为基础,把腹部看作是大脑的全息影像,参考西医学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理论在腹部选取穴(区),通过刺激脑肠肽的分泌、释放和利用,调节相对应的大脑部位,改善大脑的功能使腹脑与大脑和谐配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孙申田认为该区(“腹一区”)相当于大脑的额极部,与头穴的情感区相似,该区可调节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以达安神解郁,宁神定志之功。孙氏“腹一区”共3处穴位,即剑突下0.5寸及左右旁开0.5寸,取穴平刺1.5寸,“腹一区”已通过临床证实了对失眠、情感障碍、抑郁、焦虑等精神方面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督任二脉不通可致阴阳失衡,脏腑不调,营卫不和,继则不寐。由此可见调和阴阳可采用和调督任针法,从调整督任二脉入手,平衡阴阳,安神利眠。针刺头部督脉腧穴治疗失眠能够直达病所。同时,调节大脑中枢神经功能,抑制大脑异常放电,从而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因此针对病位在脑,取督任二脉穴位调和营卫,宁神安脑,使气血阴阳调和而达到和调督任二脉,镇静安神。

和调心肝脾肾,健脾和胃,调和心神

神门是心经原穴,太冲是肝经原穴,三阴交为脾经穴,为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灵枢·九针十二原》)和调督任针法选穴组方切中失眠的病机,通过针刺神门、太冲、三阴交,激发元气,调节心肝脾肾脏腑的气血,滋水涵木、调和心神。
和调督任针法还注重视调理脾胃,选取中脘、三阴交。《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失和,使水谷之浊逆经上扰,气血生化不足而致神无所养。长期失眠患者,更需调养后天之本,脾胃调和,使正气得固,气血充盈,神得所养。中脘为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三阴交为脾经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刺之可使中焦健运,气血生化之源得充,健脾和胃,治病求本,以达胃和神安的疗效。和调督任针法再辅以安眠穴治疗不寐的经验效穴,申脉、照海和调阴阳跷脉以安神,共同发挥和调督任,调整脏腑,胃和神安的作用。《灵枢·根结》言:“用针之要,在于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强调补泻手法

不寐的病情需辨别虚实,通过捻转、提插的补泻手法以及补法出针或泻法出针等,来调整气血脏腑功能,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
总之,和调督任针法可以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协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

病案举例

王某,女,50岁,2019年03月04日初诊。主诉:患者失眠3年余。病史:不明原因失眠,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眠,每日可睡3~4小时,伴心慌,焦虑。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正常心电图;血常规:正常;电脑血糖测定:8.7mmol/L;心肌酶学:正常。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型)。
治疗原则:和调督任,镇静安神,补益心脾。
针灸取穴:百会、印堂、神庭、膻中、孙氏“腹一区”、中脘、神门、太冲、三阴交、安眠、申脉、照海。
治疗过程:针刺百会、印堂、神庭、膻中、孙氏“腹一区”、中脘、神门、太冲、三阴交、安眠、申脉、照海。针刺时,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轻触、右手持针轻入皮下,针刺膻中、孙氏“腹一区”、中脘、百会、印堂、神庭、安眠,平补平泻,针刺太冲、申脉以泻法为主,神门、三阴交、照海等穴以补法为主,针刺以得气为度,留针30~40分钟。
治疗效果:治疗当晚入睡较快;治疗1周,心慌,焦虑明显缓解;治疗巩固1周,可正常入睡。
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英华
编辑 | 徐婧
审核 | 厉秀昀 朱蕗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