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镇水吉,千年建盏(附视频)

原创:建盏为什么必然诞生在水吉

(十问建盏:第六问)上

文/建盏君

一、吉水上游,古镇水吉

自建阳城区驱车十余分钟,可至闽北重镇水吉。水吉镇地处建阳区东部中心、南浦溪中游,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资源丰富、历史悠久。

当地古迹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窑遗址外,还有大觉禅院(据传始建于宋末元初,明代重修的佛寺)、文武殿(同时供奉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八角井以及不少旧居、祠堂(如周敦颐后人所建“宋大儒周濂溪先生祠”)。

清华一位罗姓博士撰文描写水吉游记时曾说,根据建设部标准,水吉镇完全有资格申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之称,名副其实。

▲水吉文武殿

(对联全文为:吉水上游文昌数第一,八角太平关帝独有名。)

二、建盏诞生的独特条件

闽北地形多为丘陵,山青水秀,气候宜人,自古是著名的产茶区。福建知名牛奶品牌长富牛奶的牧场,就全都设立于闽北,可见此地生态环境之佳。

建阳周围的武夷山、建瓯、政和均为知名茶产地。而位于建阳的水吉镇虽然继承了闽北的地理、气候条件,却异军突起,并非以茶闻名,而是以茶盏闻名,究竟是为什么?或者反过来问,为什么宋人最为推崇的黑釉茶碗,没有诞生在其他地方,偏偏就诞生在这里?

这得从古法烧制瓷器需要的条件说起。五代至宋,瓷器的烧制工艺比唐代有长足的进步,商业也蓬勃发展。

若想烧出建盏这样独特的析晶黑釉瓷碗,并将产品行销到各地,成为风靡全国、畅销海外的流行品,其产地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周围要有足够的燃料,以应对大规模烧瓷的能量消耗;

二、要有适宜的地理环境,即有倾斜度但是斜率不会太高的山坡,以便建造一定规模的龙窑;

三、要有便利的运送渠道,即发达的交通以供外销;

四、最关键的一点,要有原材料,即含铁量高,能形成析晶的胎土、釉料。

而水吉正好满足这四个条件。

首先,水吉地处丘陵地带,遍地环山,但山丘海拔都不会太高,坡度适当,可依山形建造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超长龙窑。

其次,丰沛的雨水和适宜的土壤、气候造就了漫山遍野的茂密植被,令水吉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水吉镇木材蓄积量2.9万立方米,年采伐木材2.2万立方米,龙窑柴烧所需的燃料完全不用发愁。

▲建窑芦花坪遗址附近的荷花池

远处的山丘满是茂林修竹

第三,古时陆路条件较差,不如现代的公路平稳,尤其丘陵地区,更是颠簸。建盏作为瓷器不但易碎,且分量不轻,长途运输时若走陆运,难免碰撞损毁,成本也太高。以水运为主,陆运为辅,才能降低损耗和运输成本。

水吉背靠闽江支流建溪的主要支流南浦溪,本身就曾是闽北的大型古码头,建窑所在的池中、后井二村离南浦溪更是极近。

建溪为古闽北水陆交通要道。与之相连的南浦溪往上游走可北上出省,直指中原。往下游走可通向闽江,奔流入海。有如此便捷的水上通道,建盏的外销自然极为方便。

符合以上三点的窑口,全国其他地方也能找得到。但第四个条件,只有水吉才具备。水吉本地的高含铁量粘土在宋代独一无二,就连最近的建窑系窑口——武夷山遇林亭窑(距离水吉窑址仅几十公里),胎土含铁量都比建窑低不少(铁胎的重要性看这里)。距离更远的其他窑口,就更难找到类似建窑的胎土了。

此外,距离水吉不到40公里就是建瓯市东峰镇,即宋代北苑御茶园所在地。学者推断,宋代官员奉皇命监理北苑御茶园时,很可能同时监理建窑的贡瓷烧制。顶级贡茶与顶级供御建盏一同进贡,甚为合理。

据研究,池中、后井之间约有12万平米的山地都存在建窑遗址堆积;建窑极盛时期,有数十座龙窑同时在烧造建盏,且每座龙窑规模都不小。而同时代全国上下各大窑口中,有超过1/3的窑口发掘出黑瓷,光福建地区仿烧建盏的窑口就不少。

▼点击下方视频查看央视节目对水吉龙窑遗址的介绍。

正因为有着无法替代模仿的胎釉、适宜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宋代茶文化盛行的氛围,才令神秘莫测的建盏诞生在水吉,才使建盏获得皇帝为之背书的“民窑官用”背景,也导致建窑在宋代盛极一时。

以上就是建盏必然诞生在水吉的缘由。因篇幅所限,本文分为上下篇发布。诞生已千年的建盏文化,是怎样在沉寂数百年后,重新回到世人视野的?建盏故乡水吉的今昔究竟如何?《十问建盏:第六问》下篇为您揭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