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从庙堂之声到世俗之乐,汉代的皇帝们是怎么听音乐的?

现在听音乐,打开网易云,轻松搞定。古代皇帝听个音乐,就没那么简单了。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汉代皇帝听什么音乐。

一、雅乐

什么是雅乐?顾名思义,典雅纯正的音乐。一般来说,雅乐是用于祭祀和典礼的音乐。“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习乐”指的都是雅乐。西周礼乐昌盛,但进入春秋战国以后,礼崩乐坏,雅乐迅速衰落。

《魏书·乐志》记载:“秦始灭学,经亡义绝,莫采其真。人重协俗,世贵顺耳,则雅声古器几将沦绝”。

秦朝雅乐已经几近灭绝。不过,汉代出了一位能人:叔孙通。此人通晓礼乐,给汉朝制定礼仪,编修雅乐。平民出身的刘邦依照叔孙通制定的礼仪举行了朝会,事后非常满意,大呼:“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皇帝那么尊贵了!”

叔孙通的影视形象

《汉书·礼乐志》曰:“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乾豆上,奏《登歌》,独上歌,不以管弦乱人声,欲在位者遍闻之,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美神明既飨也。皇帝就酒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

汉画像石中汉代的典礼场景

文中典礼演奏了《嘉至》、《永至》、《登歌》、《休成》、《永安》五部乐,都是叔孙通新制的雅乐,可谓高产!

不过最正宗、最高级的雅乐是流传下来的“六代之乐”。“六代之乐”指的是黄帝、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武所奉行的雅乐。至秦朝,“六代之乐”只剩虞舜的《韶》和周武的《武》。估计这两部乐舞也是残破不堪了,汉代好好改了一番,更名为《文始》和《五行》。

此时雅乐的演奏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不知其意!《汉书》记载:“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于是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乐官一番演奏下来,皇帝说:“这个曲子好听,舞蹈也好看,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乐官一脸懵逼:“不知道,我爸和我爷爷也不知道!就知道这样演奏就行了!”

二、俗乐

俗乐就是与雅乐对应的音乐,即世俗之乐。此时最著名的俗乐就是“乐府新声”。

《汉书·礼乐志》记载:“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司马相如在鼓琴作曲

想想也完全可以理解。雅乐这边,要么失传,要么不知其意,就几个调调来来回回,皇上能受得了?汉朝皇帝设立乐府,专门采集民间乐舞,以解燃眉之急。

这里就会产生了一个问题,国家机关有了两个乐官机构:太乐和乐府。太乐负责雅乐,乐府负责俗乐。两边似乎互不影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就出现了问题。

从汉武帝设立乐府开始,汉代皇帝就开始大量聆听乐府俗乐,于是乐府部门开始大扩编,这些乐人也大为得宠。汉成帝时期俗乐格外昌盛,名倡丙彊、景武极为显贵。王侯贵戚甚至公开与皇帝强夺歌舞伎。汉成帝皇后第二任赵飞燕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她也是歌舞伎出身啊!

赵飞燕的影视形象

乐府俗乐的昌盛变味为腐化。对此深恶痛绝的汉哀帝即位后,下令取缔乐府。大家开始清点乐府的一摊烂账,发现半数以上的人员都应该裁罢。这里给大家看一下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请求裁撤的乐府人员名单:

“竽工员三人,一人可罢。琴工员五人,三人可罢。柱工员二人,一人可罢。绳弦工员六人,四人可罢。郑四会员六十二人,一人给事雅乐,六十一人可罢。张瑟员八人,七人可罢。《安世乐》鼓员二十人,十九人可罢。……凡鼓八,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不应经法,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员九人,朝贺置酒为乐。楚四会员十七人,巴四会员十二人,铫四会员十二人,齐四会员十九人,蔡讴员三人,齐讴员六人,竽、瑟、钟、磬员五人,皆郑声,可罢。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其七十人可罢。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罢,可领属大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或郑、卫之声,皆可罢。”

汉哀帝的影视形象(请忽视旁边的董贤)

八百多人裁掉四百多人,三百多人因为契合雅乐被归入太乐。看似乐府遭到了致命打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大家已经听惯了俗乐,而雅乐依然还是那么一丢丢,也不去新编一些雅乐。俗乐依然大行其道,甚至一些俗乐进而变成了雅乐,比如唐山夫人创作的“楚声”作品《安世房中歌》,还有乐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跨入了雅乐之列。

文 史 君 说

雅乐用于祭祀典礼,俗乐往往用来娱乐,这就注定了俗乐会愈发昌盛。这就好比让你在《青春纪念手册》和《难忘今宵》之间选择,很多人也难免会倾向于前者。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往往还是出于娱乐的目的,不过娱乐也应当有着底线,否则就会重蹈乐府罢免的覆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