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岛上的这座学校传承700多年,出过一位校友全中国无人不知!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在千里赣江上,有这么一座江心小岛,自南宋以来就闻名遐迩,700多年来无数学子在这里成长,其中就包括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状元——文天祥。这座小岛的名字叫作白鹭洲,岛上一座白鹭洲书院是著名的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
赣江纵贯吉安市,在市区的中心位置,有一座江心小岛,这就是著名的白鹭洲,白鹭洲有白鹭,但令这里闻名遐迩的是一座书院,一位名人。
这所书院就是著名的白鹭洲书院,在人杰地灵的江西,它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合称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
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前往白鹭洲是要乘坐渡船的,后来建了桥,2018年又建成一座景观廊桥——书院桥。
如今前往白鹭洲只要步行走过这座长长的廊桥,直接便到了白鹭洲书院门口。
廊桥看似很长,但欣赏着赣江景色,不经意间便走完了,走下廊桥,左边便是免费开放的白鹭洲书院,右边便是仍在教书育人的白鹭洲中学。
白鹭洲书院的历史要追溯到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那一年,朱熹的再传弟子,南宋吉州知军江万里创建了这座书院,但估计他也没有想到,700多年后,这里依然有朗朗读书声。
江万里没能见证白鹭洲书院的数百年传承,但他见证了白鹭洲书院的辉煌,仅仅创建后第15年,这里便出了一位状元,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人节气精神代表的文天祥,同年,小小的一个吉州还有同榜进士39人。
宋理宗对当时20岁的文天祥有多么赏识呢,他认为文天祥是“此天之祥,及宋之瑞也”,大喜之下还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褒奖,刚刚创办没多久的白鹭洲书院也由此名声大振。
有人说今日的江西是“阿卡林省”(没有存在感的省),但你也要知道,宋代的江西有多牛,北宋时期,江西的人口占到了全国的10%,鼎盛时期为446万余人,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
除了人口,江西的教育更是排在了全国第一,宋代江西拥有224所书院,为当时全国之最,排名第二的福建,仅有156所。而其中吉安,更是江西书院最多的州府。
在“985”、“211”书院遍地开花的情况下,江西可谓人杰地灵,两宋时期,江西的进士总数达到5142名,白鹭洲书院所在的庐陵,进士总数又有959名,占全省进士总数的18.6%。
"两宋文人半江西",唐宋八大家,江西独占其三。两宋时期,江西出了16位宰相,占全国12.5%,其中,北宋更是占到26%,鼎盛时期,“一朝之中,首辅,少师,太宰,少傅,尚书等极位之人臣,皆是赣人”,留下了“翰林多吉水(吉安),朝士半江西”的佳话。
而江西这无比辉煌的时刻,当然和林立的书院有关,作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便功不可没。
白鹭洲书院的发展,书写了吉安科举的辉煌,据统计,自唐起,至清末,吉安共有进士三千,三鼎甲49人,宰辅18人,六部尚书69人,明清两朝都御使15人,布政使41人,吉安出现了“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的科举盛况。
如果记不住这么多数字的话,记住“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就行了,庐陵(吉安)历史上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这三千进士,二十一状元中代表性人物是谁,正是白鹭洲书院的学子文天祥。
白鹭洲书院不大,半小时大概就够了,但白鹭洲书院的历史建筑不止一处,别错过数百米外赣江西岸的白鹭洲钟鼓楼。
白鹭洲钟鼓楼的历史也不短,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吉州知军程祈建青原台,古台现存的牌匾是清光绪二年(1876)白鹭洲书院山长刘绎的题字。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在青原台上建楼,明宣德年间(1426-1435),改建为钟楼,悬大铜钟于楼中,俗称钟鼓楼。
时光在这里斑驳了记忆,岁月沧桑了流年,千年过去了,古台依旧在,白鹭洲的名声依然在传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论古村古镇还是历史古迹,人才是其中的灵魂,白鹭洲书院不仅教书,更加育人,学子们气节耀今古,除了文天祥,白鹭洲学子、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刘辰翁,在南宋灭国后拒不出仕,隐居乡里,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词作。而同为白鹭洲学子的邓光荐追随文天祥抗元,被捕后幸运脱险,书写整理文天祥事迹手稿,为后人留下了《文丞相督府忠义传》流传千古。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