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带病毒的医疗垃圾,为何成为孩子吹泡泡的玩具?
央视315晚会一召开,
想必不少企业与商家也都纷纷颤抖。
今年的315晚会打响的第一枪,
便就是医疗垃圾的黑色产业-----
布满血液、病原体、分泌物的医疗废物,在不规范的黑色产业链里,重新加工,重新流入市场,转变成我们手中买菜的袋子,甚至孩子们手中的玩具.......
在河南一个厂房,记者暗访当地工作人员,不少医疗垃圾还存放着药水。
这些医疗垃圾来自周围的医院,输液瓶、输液袋、输液管.....这些一次性医疗废物原本需要有相关资质的单位集中无害化处置,不能集中使用。
但当地加工老板承认自己并没有资质,为了逃避检查,而将医疗垃圾的点分散到周围,加工成破碎料,最终制成塑料网袋、塑料玩具等产品,重新流入市场。
触目惊心的画面,着实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这些医疗废物从而何来,又从而何去呢?
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内幕?
咱们一一来道说。
所谓的医疗垃圾,主要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保健等相关过程中产生具有直接、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由于这些医疗垃圾是携带着病人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携带着多种病菌、含有过期变质的药品、废弃的化学试剂,甚至有毒、有腐蚀性化学品。
因此,由于医疗垃圾不仅是病毒的传播体,若将当普通垃圾处理,不仅会污染空气、水源与土壤,其携带的病菌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
早在2003年,我国就相应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运输、储存、处置以及监管管理等活动做了具体规定。
医疗用品在使用之后,医疗单位就需严格按照条例来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按照垃圾袋颜色的不同进行丢弃。
比如黑色垃圾桶、黑色垃圾袋装生活垃圾,黄色垃圾桶、黄色袋装医用垃圾。
所有医疗垃圾都均有专门的存放点,且有明显表示,只有相关人员才允许进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会定时收取垃圾。
在正常流程中,医疗废物会采取“转移三联单制度”,都会对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办法等均有登记,且每月进行记录核对,从而保证垃圾在运输途中不会遗失、遗漏等意外。
我们会有所疑惑:目前医疗垃圾处理法规与制度还是比较健全,为何还会爆出“医疗垃圾”事件呢?
事实上,此次的医疗垃圾污染事件,并非个例:
屡次发生的医疗垃圾非法处理,这不仅是医疗管理制度的暴露弊端,更是执行与监管出现漏洞。
这些环节当中,医院管理层、医护人员、后勤保障部门、运输人员、医疗处理人员.....这些一旦有谁起了非分之心,都有可能形成315曝光的黑色产业链。
原本需集中销毁的医疗废物,却带着血变成了我们日常接触的生活用品,这样的非法加工点,还不知有多少在看不到角落里偷偷生产。
有问题,谁都扶不牢;没问题,谁也推不倒。
若没有此次的曝光,这样黑幕潜规则难以大白于天下,
民心民意,责任之重,呼吁一查到底,依法严惩,给公众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