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被俘皇帝朱祁镇走上历史舞台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明宣宗朱瞻基登基为帝,册立胡善祥为皇后,册封孙氏为贵妃。胡皇后生下女儿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孙贵妃生下女儿常德公主。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孙贵妃生下了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明宣宗愈发宠爱孙贵妃,以胡皇后无子所以理应让贤,逼胡皇后上表逊位。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废黜胡皇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三月初一日,朱瞻基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朱瞻基登基后不久,明朝周边的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数十国前来朝贡明朝,几乎是每年都来。宣德五年(1431年1月),朱瞻基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根据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
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亲自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宣德炉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底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史料记载:宣德炉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意外地死去,终年36岁。朱瞻基临终时,指定已在宣德三年(1428年)2月20日被定为皇太子的8岁的朱祁镇为他的继承人。二月初九日,朱瞻基之母张太后立皇太子朱祁镇为皇帝,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朱祁镇作为明宣宗的长子,明仁宗的长孙,在他之前,明仁宗跟明宣宗这两位都是大家心中仁政爱民的好皇帝,他们父子二人共同开创了“仁宣之治”,这也是大明历史上的一段盛世。九岁就登基的朱祁镇,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小小年纪就龙袍加身,如果他能好好成长的话,将来或许能够成为一代明君。但是朱祁镇偏偏长歪了,他因为急功近利,迫切想要像爷爷父亲那样,做出一番功绩来,可是他空有雄心壮志,却又骄矜浮躁,宠信宦官,自高自大,最终上演了大明王朝整个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土木堡之变”,成为阶下囚皇帝。
朱祁镇作为太子自然也接受着非常好的教育,但是却没有像父亲受到锤炼。朱棣北征总是会把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解如何带兵打仗,锤炼他的勇气和智慧。而且大军回来的时候,还带他到农家实地查看,体验农家之苦,让其做一个明君。同时,朱棣很多次狩猎活动,也都把朱瞻基带在身边,锻炼他的本领和勇气。也就是说朱瞻基自小就一直接受着来自爷爷针对性的锻炼,有文有武,自然对他日后登基当皇帝受益匪浅。而朱祁镇因为年龄尚小,一方面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是朱祁镇处于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根本就没有像他父亲那样接受实战经验的熏陶。
接着就是朱瞻基突然驾崩,朱祁镇尚未成年,他还没来得及像爷爷教育自己那样教育自己的儿子就去世了,导致了朱祁镇自身素质能力的不足。9岁的小孩还是天真无邪玩乐的时候,虽然早就接受皇家的正规系统教育,但毕竟年岁在那里,父亲突然驾崩,他被突然从后宫玩乐推向了前台。自小就缺乏父亲指导的朱祁镇,整天和一帮宦官混在一起。
好在仁宣两位皇帝已经为他留下了一整套完整的国家内设机构、一批能臣,国家治理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完善,即便他年岁小,但在太皇太后张氏,以及“三杨”的辅佐之下,大明王朝依旧很好的向前发展。张太皇太后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还三天两头把朱祁镇最宠信的太监王振叫去骂一顿。此举有效地打击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权的时候不敢干坏事,可见张氏的眼光很远。
正统初年,太皇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使得边防安定、经济发展,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朱祁镇的长大,皇帝已成为热血青年,三杨、张太后的去世,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朱祁镇在自身缺乏实战经验、不明忠奸、统领国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就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最终直接导致土木堡之变的发生,上演了大明王朝最大的耻辱,兵败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