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12月24日)
12月24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看到个视频,一专家在讲人民币升值和贬值。专家自然是站在国家层面上,拿国际金融秩序说事。在他看来,升值和贬值,都是以国家利益,是策略,也是手段。专家讲述,云里雾里,Q 越看越迷糊。现实生活里,升值未必是好事,对物价似乎影响不大;但贬值,绝对是坏事。物价飞涨的下一个节目,就是民不聊生!
●人民网微博:10月7日,广西涠洲岛一景区,一年轻男子连踹了仙人掌5次,将仙人掌踹断,随后离开现场。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涉事游客是一对母子,事发后两人被找到。母亲称,自家儿子还只是个孩子。两人被批评教育,并赔偿500元。我说:在母亲眼里,儿女永远是孩子。可到了社会上,这不是胡作非为的理由!
●做梦,在兰州。在一所学校里,参加培训。培训结束,本来想和诗侠一起回来,却找不到他。打电话,他已经在去青海的火车上。说那边有个活动,人家邀请了几次,不去说不过去。回宿舍,准备拿东西去火车站,却看到尹胜,一个人坐在桌子前抽烟。问他走不走?他说不走,在等一个朋友,约好了一起去五泉山玩!
●尹胜在梦里出现,还是第一次。我刚从五中调过来时,因为沙星文学社,我们产生过一些矛盾。那事儿,闹得有些张扬。后来,我发现他就是那种个性的人,爱读书,大而化之,不拘小节。觉得自己当时,多少有些激动了。不过这一闹,也有好处,以后我沙星文学社的工作,顺当多了。起码在别人看来,我会卖傻的!
●其实,因为《沙星》收费问题,我还跟一位老师,有过不快。《沙星》资金,一开始,是从各班收取的。有的班主任,钱在他手里,就是不给你。让你三番五次地要。有位老师,他声称,你让徐校长要来!没办法,我只好给徐校长说了,他喊了教导处韦主任,一起去要。这位老师,以后见到我,话里面总是带把把子!
●尹胜后来,当了语文教研组组长,或许他也发现了,我这个人,其实是个与世无争的人。在常规环节方面,他对我放得很松。而且,对我《沙星》征稿工作,支持力度很大。说实话,《沙星》能坚持20多年,语文组老师们,功不可没。这也是我一直不脱离语文组的原因。尹胜最终调到内蒙走了。这几年,再没有见过!
●吃扒肉的,也是名男子。这家馆子,专卖这个的。他点了1套,1块扒肉,1个肘子,1个猪脚,分开上来,里面都有汁。还有1个凉菜,用肉汁拌的,里面有黄瓜和豆皮,说是专门搭配的。扒肉,还是第1次听说。要不然,到东北,也不会放过。为啥要扒肉?网上查了下,也没找到个说法。望文生义,或许就是扒的吃吧!
●据说,做扒肉有讲究,肉切小了,成红烧肉了;切薄了,就成扣肉了。好扒肉,把大块五花肉切成一指厚的大肉片,肥瘦要均衡,吃起来才有层次感。扒肉肉汁丰富,咬一口,肉汁就在口腔里喷溅,混合松糯的肉,满足感爆棚。还能把肉拌在米饭里吃,酱汁融在米饭里,一口肉一口米。男子只吃了扒肉,别的打包了!
●去年到东北,团饭外,自己吃了4顿。在沈阳吃了顿特色饺子,配了份大骨头,还有1个杂拌。又吃了顿炸酱面,配了两个特色小菜。在长春,吃了顿红烧海青鱼,外加1个烤茄子,1个老黄瓜汤。在哈尔滨,吃了顿铁锅炖,点了排骨锅,里面加玉米棒、大豆角等。视频里的扒肉,在我看来,颜色和内容,也像民勤卤肉!
●网上查了下,南京大肉面和东北扒肉,都有做法。而扒肉做法,倒有两种。琢磨了阵,也还是大同小异。现在有网络,想学做什么菜,网上一般都能找到。只是做菜,光看菜谱不行。生搬硬套,不一定做得可口。要原汁原味,恐怕也只能在当地才能吃到。会做菜,跟会看病一样,要成为行业内高手,还有诸多因素的!
●人民网微博:近日,有网友晒出一张无锡火车站无健康码通道照片,配文仅3个字,却获赞18万。照片中,指示牌提示,为使用老人机、无微信、无手机等无健康码旅客,开辟专门通道。网友说,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体现在如何对待被遗忘的少数人上!我说:中国的事,往往就是一窝风。这事儿,本就是应该做的!
●早上下班,才到5楼,就闻到了一丝淡淡香味。我想,可能是徐六做水煎饺子了吧!进门,一股浓香,还真是!昨晚从她哥哥家回来,把猪腿上的肉,做了分类。卤制的,红烧的,搅馅子的,炒菜的,炒自然肉的,每一样,都用塑料袋子装了,写上字,进行贮藏。有的进冰箱,有的放贮藏室。这是她多年形成的习惯!
●徐六做饺子,一是水煮,二是水煎,三是蒸。她爱吃水煮的,我爱吃水煎和蒸的。水煮饺子,必须得包好,要不然,就会成水包。水煎饺子,黄葱葱的,干酥,不用放油泼辣子,也不放醋,直接食用,更有味道。肉饺子放醋,我觉得会杀了味道。我爱吃辣子和醋,但有搭配。蒸饺子,也干酥,柔筋筋的,但要放辣子!
●小时候,大年初一饺子,我们家从来都是蒸着吃的。那会儿没电灯,更没有电视,三十晚上装过仓后,再没别的事干,就一家人围着煤油灯包饺子。家里有的蒸篱子、小案板,都要包满。饺子是月牙形,饱鼓鼓的,大小一样,一圈儿一圈儿的摆。参加工作后,在饭馆里吃饺子,大的小的,还多是不规则形,很不雅观!
刘新吾,甘肃省民勤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非虚构写作者,摄影爱好者,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民勤县四中。2009年前,主攻诗歌,兼习随笔,在多家报刊发表2600多首(篇)。著有诗文集多部。2010年后,辞掉所有头衔,致力于《原生态笔记》创作,亦名《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每天2100字,日耕不辍。在各路媒体,发表文字7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