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推荐这部纪录片:比起孕妇跳楼,产房里远远有更现实的残酷

女人这一生,不亚于一场修行。

而生育,便是一道最难的关口。

我们总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丈夫、妻子的事情,其实并不是,真正面对这一切,是女人。

在这个生死攸关时刻,一个小生命即将脱离母亲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其实作为丈夫,根本无法插得上手。

那是一个女性与生命的极限在战斗,眼前一道道关口,无疑是用生命去拼搏,这道生产之门,也是每一个妈妈们拿自己的命去做赌注。

生育到底有多少危险呢?

或许我们不是当事人并不了解,但这部纪录片可以很好为我们诠释了:一个母亲的艰险之道

《生门》:

产房里远远有比孕妇跳楼更残酷的事实

2016年这部纪录片曾引起了较大的社会效益,这部不仅仅讲述孩子诞生记录瞬间,同时也记录着妈妈们在生育这道门槛向死而生的伟大历程。

怀孕5次,生产2次,只因丈夫想要个儿子

纪录片最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来自河南的曾宪春就引起不少人的争议。

由于之前曾流产2次,生育2次,子宫已经十分脆弱,但由于农村的思想----“若生不出男孩,别人会笑话你”

为了给丈夫实现这个愿望,曾宪春只好决定搏一搏,看到妻子如此辛苦,他也后悔觉得自己的愿望连累了妻子,觉得“女人太辛苦太可怜了”。

当然好在医生采取了保守治疗,最终曾宪春平安诞下了一个健康男孩。

我想也有人会在痛骂这位丈夫,也会恼悔这位产妇的愚昧。但小康医生认为: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话,毕竟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谁也无法成为这位家庭的审判者。

怀孕6次,生产2次,

这种疾病时刻都在拷问产妇的生命

还有一个产妇,叫夏锦菊,她似乎看上去与其它产妇并没有什么两样。

但由于之前多次怀孕与分娩,其子宫已经十分脆弱,且还患上了“凶险性前置胎盘”,也就意味着其胎盘已经穿过子宫,延伸到膀胱上,一不小心随时都会大出血,甚至危及性命。

这颗“定时炸弹”,也让夏锦菊随时都有可能被死神夺走.

虽说在镜头面前,她笑着说每一天都是煎熬,希望能够早日结束这种日子。

然而在最后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已经受损,夏锦菊在分娩后15秒内就已经大出血500ml。医生打算切除子宫,但却被夏锦菊一次又一次哀求拒绝。

“医生,我才33岁,我还年轻,你再努力一下,我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或许对于一个女性而言,切除子宫意味着什么,但由于失血过多,夏锦菊两度心脏停跳,甚至第二次还达到15分钟,医生只好用纱布暂时填充柱腹腔,保住其性命。

不过最终在医生坚持下,夏锦菊最终只好同意切除子宫,随后被转入ICU病房。

而病房外的父母一直都在焦急等待,父亲一直耳边低语“坚持、坚持、爸爸陪着你”,瞬间让人泪目。

然而这一个过程,唯有夏锦菊的父母焦急等待,其丈夫因工作缘故始终无法前往赶来。

生育,绝非我们想象如此简单

在这部纪录片,中国社会对后代延续、医疗制度不完善、家庭婚姻的复杂性以及从未改变的重男轻女现象,甚至医疗工作人员平凡而伟大都能够呈现出来。

有的家庭因面对发育不健全的小生命,面对即将可能无法承受的风险与痛苦,不断纠结是否会人财两空;

有的家庭为了保住孩子,即便不惜一切代价也甘愿尝试;

有的家庭没有户口,没有医疗保险,甚至贴不起对联的一家人也不知该如何解决这5万元的医疗费,养活一对双胞胎;

也正因如此,生育呈现了很多意义,既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判决;既是血脉与筹码,也是赌博与负担。

这部纪录片的故事,不仅仅个人命运的遭际,也是戳穿盘根错节的社会现实---贫富差距、性别歧视、优生优育以及医患关系。

而这一切的,最终都是母亲独自一人来承受。

泰戈尔说: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

我们总说天底下的母子,都是一场生死之交,但小康医生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是歌颂母爱,更多是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生活的思考。

或许这个话题有些严肃,但正所谓:“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我想这也为什么,这个话题会成为今天母亲节最主要的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