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了四年,水平不及培训一年的”:上大学的意义何在?

前段时间,有位大学毕业生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大学学了四年,水平不及在教育机构培训一年的培训生,感觉大学白上了”。原来这位大学毕业生认识了一位在某培训机构学习一年的培训生,在与这位培训生沟通编程方面的问题时,他发现培训生的水平高出自己好几个档次。“与培训生相比,自己完全不像大学生,反而像个小学生”,这位大学生发出质疑“上大学的意义何在?”
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或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很正常。他们会质疑上大学的意义,甚至认为自己的大学白读了。而文中开头的这位大学毕业生,他的困惑其实是因为对大学教育和自身认识有误解。
首先,大学生水平的高低不应只体现在实践操作上。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实操水平弱于培训生,不算稀奇事。若对实操以外的水平进行比对,大学本科生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毕竟四年的时间,学到的不只是技术,更多的是思考方式、学习方式和广泛的兴趣。
当然,不仅部分大学生自身会对大学教育有误解,社会上的很多人,都觉得大学生应该是技能和素质都相当高的群体: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应该有超高的编程技术,修理电子产品更是不在话下;金融学专业大学生应该能纵横金融领域,赚钱轻而易举;心理学专业大学应该能一眼看穿别人的心理,能对症下药地处理好别人的心理问题……人们把大学当成了职业培训所,他们简单地认为大学本科四年,学生们都在进行着相关技能培训,毕业了就能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成就。
不否认,的确有一些大学毕业生,经过四年学习,具备了很强的实践能力,能独当一面。但就大学本科的教育目标来看,它的本意并不是进行职业培训,而是培养学生的情操、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生存技能。大学本科进行的是大宽度、浅深度的偏理论的通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着本质区别。
近些年,有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这种教育比普通本科教育更侧重应用和实践技能,学生的实践水平通常较高。不过,应用型本科教育只是本科教育的一种形式,且覆盖面很小,不具有普遍性。
其次,大学里的好学生,大多是自学的。培训生编程技术高,说明他在一年的职业培训中付出了努力。如果大学生以相同的努力程度专注于编程这一件事,我认为水平不会比培训生差,最起码是差不多的。
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是,高中是“圈养”,大学是“散养”。大学生较高中生更为独立,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只要想学,图书馆里有着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可是,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学习劲头不强,他们上课睡觉、下课玩游戏,有的大学生纯粹是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去上大学的,结果可想而知?
有高校老师抱怨,虽然强调了旷课会影响期末考试成绩,但每次点名仍有同学旷课;也有高校老师认为,一些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太差,从网上大段摘抄就算了,还前后不搭,感觉写作水平比不上中学生。
如果以这样的学习状态上大学,毕业后水平不及好好学习的培训生,很正常的。
如今高校招生数量越来越多,难保每个人都把学习当回事。他们中不可避免有一部分人对学习毫不上心,对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毫不在意。好在大多数大学生能较好地把控自己的学习状态,也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四年时间,只要好好学习,即便某些方面的实践水平略逊于“文凭不及自己,技术高过自己”的人,也能在后期很快迎头赶上。因为经过大学四年系统培养所获得的学习能力,会让你成为一个学习强人,一个令人敬佩的“潜力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