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价靠近政策顶部,再涨真的难!

11月上旬,主产区小麦市场流通量仍然不多,部分地区显得偏紧。华北部分地区小麦价格稳中有涨,苏皖地区小麦价格基本稳定。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1月9日,2017年第41期中储粮全国小麦收购价格指数139.87,周比上涨0.03%。

当前主产区麦价已普遍处于阶段高位,

华北局部价格已经逼近政策“天花板”。

后期市场还有多大空间? ? ?

行情研判:随着市场新麦价格的上涨,

与临储小麦进厂价差距日趋缩小,

政策 “天花板”的抑制效应更明显。

考虑到制粉企业“两头受挤”的处境,

后期小麦持续上涨的几率已经不大。

麦市整体稳中偏强,华北价格高位有涨

10月份,由于主产区农户大多忙于秋收秋种,贸易商忙于秋粮收购,无暇顾及小麦出售。但进入11月份以后,随着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尤其华北地区秋收秋播基本结束,小麦的上市量并未见明显增加,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的惜售心理较强,阶段性供需的持续偏紧导致部分地区小麦价格不断走高。

10月9日,河北石家庄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600元/吨,河北邯郸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600元/吨,与上周持平。山东德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610元/吨,山东菏泽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610元/吨,较上周上涨10—20元/吨。

近来,苏皖地区小麦价格维持基本稳定。11月9日,江苏徐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为259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为259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

据市场人士分析,上年第四季度麦市出现了持续大幅上涨行情,而作为销售主体的贸易商和农户由于售粮过早,不少都错过了大涨的机遇。今年他们普遍吸取去年的教训,囤粮待涨,惜售心理较强。农民不卖粮、贸易商不出货,这就导致了市场余粮虽多,但实际供应不足。而用粮企业则迫于加工需求的压力,又不得不上调小麦收购价格来维持生产。后期供需偏紧的阶段性市场还会持续多久,仍要看供需双方心理博弈的结果。

面粉市场维持稳定,麸皮价格有所下跌

随着小麦价格的不断走高,近来部分制粉企业虽有调整面粉出厂价格的欲望,但由于面粉市场需求量较稳,出货状况一般,提价的实际行动相对谨慎,因此主产区大部地区面粉价格整体上仍基本延续着以稳为主的态势。

10月10日,河北石家庄地区面粉出厂价为322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面粉出厂价为318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面粉出厂价为317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面粉出厂价为318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面粉出厂价为3150元/吨,多数价格周比基本持平。

由于小麦价格保持高位,制粉成本较高。近来面粉企业开机率较10月有小幅下调。有市场人士认为,受原料成本高企的支撑,再加之近来麸皮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对面份的挺价的心理普遍较为强烈,预计11月中下旬面粉价格仍将以稳为主。

近来由于水产业进入淡季,并且养猪农户补栏积极性不高,饲料企业对于麸皮的备货节奏放缓,麸皮价格有所下跌。10月10日,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为138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麸皮出厂价为1470元/,江苏徐州地区麸皮出厂价为1560元/吨,价格周比下跌40—60元/吨。

进入第四季度,面粉的需求高峰期即将临近,制粉企业的开机率不会一直维持低位。后期一旦开机率提高,市场供应将会增加,麸皮价格将会进一步受到承压,预计12月份以后的市场体现或将更加明显。

临储拍卖持续回暖,成交数量增加明显

由于市场小麦流通数量阶段偏紧,再加之小麦价格不断走高,部分地区制粉企业采购临储小麦的数量增加,国家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持续回暖,尤其山东、河北表现更加明显。

11月7日,国家投放临储小麦201.09万吨,成交15.04万吨,比上周增加8.39万吨,成交率为7.48%,比上周提高4.16个百分点。

11月9日,国家投放跨省移库小麦62.71万吨,实际成交4.93万吨,较上周减少3.68万吨,成交率为7.86%,较上周下降4.21个百分点。

由于河北、山东小麦价格处于较高位置,近来两省临储小麦成交回升较为明显。本周河北2016年产小麦成交率为19.09%,周比提高1.72个百分点;山东2016年产小麦成交率达到54%,周比更是上升了20.68个百分点。目前华北地区临储拍卖小麦到厂成本在2620—2640元/吨,与当前新小麦到厂价格已相差无几,制粉企业对临储小麦在心理上已逐步接受。

市场认为,由于市场粮源供应偏紧且价格处于高位,冀鲁两省拍卖粮到厂成本已与新麦进厂价格持平,部分企业已开始积极参与临储小麦竞拍,预计11月中下旬临储小麦拍卖成交量将进一步增长。

麦价渐逼政策顶部,后市空间或已有限

当前主产区小麦价格已普遍处于阶段高位,华北局部区域价格已经逼近政策“天花板”。 考虑到制粉企业的接受能力,后期小麦价格再度持续上涨的几率已经不大。

首先,小麦市场供需整体相对宽松。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11 月份预计,2017/18 年度全国小麦产量 13020 万吨,较上年增加 135 万吨;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 10370 万吨,较上年度减少 401 万吨;我国小麦进口量为 300 万吨,比上年度减少 125 万吨。预计 2017/18 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 2914.5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 375.8 万吨,增幅 15.9%,整体供需显得相对宽松。

其次,流通市场相对上年并不缺粮。上年夏收由于市场收购积极性不高,绝大部分符合质量的小麦进入托市收购。而今年6省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2379万吨,较上年减少474万吨。政策收购数量的减少,市场收购数量的放大,说明今年小麦收购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流通领域滞留于贸易商及经营企业手中的粮源要大大多于上年。

再是,由于夏收以来小麦价格不断上涨,目前主产区小麦价格已普遍处于较高位置。近来小麦价格的偏强运行,也多得益于市场流通粮源阶段性减少。虽然当前由于惜售贸易商出货不多,但这些存粮终归还要进入市场。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华北部分高价区小麦价格已日趋逼近政策顶部,新小麦相对于拍卖小麦的价格优势已经基本消失,一旦临储小麦能够批量进入市场,政策的“天花板”效应将会抑制新小麦价格再度走高。

第四,制粉企业已没有继续再抬高小麦收购价格的能力。在国家托市收储结束后,由于今年小麦难以进入饲用替代领域,制粉企业自然就成了小麦消化小麦中坚力量。但从当前制粉企业运营状况来看,一方面是小麦价格高企,而另一方面面粉价格又难以提高,“两头受挤”市场局面难有改观,可以说制粉企业也已没有了再继续抬高小麦价格的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