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中籼稻闪亮登场 接力早稻抢占收购市场
8月下旬,南方中籼稻陆续上市,价格低开高走。随着早稻收购进入后期,各市场主体开始积极入市收购中籼稻,籼稻市场短期趋强。随着粳稻及晚籼稻上市期临近,陈稻市场需求仍依靠拍卖解决,短期拍卖行情转好。
南方中籼稻陆续上市
进入8月下旬,湖南、江西、湖北及广西等地一季中籼稻开始陆续上市,价格低开。新稻上市,各市场主体逐步将目光投向新粮市场,入市采购比较积极,普通中籼稻粮库收购价2360~2400元/吨,较前一周涨20~40元/吨。
分省情况如下:
湖南省: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8月份发布的通报显示,今年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较上年大幅度减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耕地休耕治理是主要原因。2018年湖南水稻种植面积预计为6013.5万亩,比2017年减少345.9万亩,减幅5.4%。其中晚籼稻种植面积1947.5万亩,比上年减少302.4万亩,减幅13.4%;中籼稻种植面积预计为2208.7万亩,比上年增加271.5万亩,增幅14.0%。目前中籼稻已经陆续上市,开秤价普遍偏低,普通中籼稻市场主流收购价2320~2380元/吨,预计后期随着上市量的增加,价格还有上行空间。
江西省:据江西省农业部门农情调度数据,2018年全省中晚籼稻播种面积2667.7万亩,同比增加27.9万亩,增幅1.1%;其中中籼稻播种面积697.5万亩,同比增加40万亩,增幅6.2%;双季晚籼稻播种面积1970.2万亩,同比减少12.1万亩,减幅0.6%。目前江西省中籼稻部分区域已经陆续上市,价格低开高走。市场购销逐步从早籼稻切换到中籼稻市场,且米企及贸易商对作为主粮的中晚籼稻市场更为关注,入市采购比较积极,带动中籼稻收购价稳中上涨。
湖北省: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湖北省中晚籼稻种植面积较上年大幅下降。由于生长期天气条件整体较好,稻谷质量普遍好于上年水平,但总产量要低于去年。目前中籼稻已经陆续上市,市场购销开始转向中籼稻市场,加工企业及贸易商采购积极,普通中籼稻市场主流收购价2360~2440元/吨,优质中籼稻市场收购价2800~2860元/吨,均较前一周涨40~60元/吨。
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广西中籼稻已经开始上市,受区储订单收购价格支撑,普通中籼稻收购价2700~2720元/吨,优质中籼稻珍桂矮收购价2800~2820元/吨。辖区大部分粮源被地方储备收购,受此支撑,短期广西中籼稻价格坚挺上扬。
湖南早稻托市启动姗姗来迟 政策支持作用弱化
今年早稻托市收购政策变动大,启动时间偏晚,对市场的支持作用比较弱化。前期仅有江西省部分符合条件的区域启动托市收购,托市收购量也比较少,截止到8月中旬末的收购量较去年下降约四成。从8月28日起,湖南省早稻托市收购开始正式启动,较去年晚了12天,湖南省在8月末启动早稻托市收购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因为目前早稻收购已经进入尾声,作为收购市场主力的各级储备轮换工作基本完成,米企贸易商入市收购早稻积极性不高,均把收购重点放在中晚籼稻市场上。另一方面,湖南部分籼稻产区重金属超标问题严重,符合收储质量标准的早稻量偏少,即便托市收购政策启动,实际粮库能收到的合格粮源仍非常有限。
据国家粮食及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统计,截止到8月20日,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早籼稻511.8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其中江西和湖南两大早籼稻主产省收购量为359万吨,约占总收购量的7成。通过同期总收购量和托市收购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受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影响,托市收购量逐渐减少,政策收储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弱化,市场化收购量逐渐增加,早籼稻收购市场逐步转变成以市场化收购为主体,且这种趋势在今后或将表现的更加明显。
据统计局发布的早稻产量数据可知,2018年我国早稻产量为2859万吨,同比减少128万吨,减幅4.3%。目前早籼稻累计收购总量约占产量的比重为17.9%。由于近年来早稻主要作为储备用粮,米企贸易商等各方主体用量不大,并且受早籼稻托市效果不理想的影响,各方主体入市收购非常谨慎。由于卫生指标不合格,目前市场上仍滞留了大量的早籼稻无法售卖,预计后期随着早籼稻收购渐入尾声,价格将稳中趋弱运行。
不利天气频发 影响中晚稻后期生长
目前南方中籼稻已经进入生长中后期,部分地区已经零星上市。整体气候对于定产非常关键。截止到8月26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中籼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局地进入乳熟期;西南地区大部分处于抽穗至乳熟期,部分进入成熟期。全国中籼稻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26%和72%;一类苗比例较上周减少4%,二类苗增加4%。各主产省中,湖南一类苗比例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同期,安徽、浙江、贵州、云南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同期。双季晚籼稻大部分处于分蘖至拔节期,湖南北部局地进入孕穗期;华南大部分处于返青至分蘖期。全国双季晚籼稻一、二类苗的比例为26%、74%,一类苗与上周相比增加2%,二类苗减少2%。
受台风“苏力”影响,本周南方部分籼稻产区将先后出现较强风雨天气,大风及暴雨天气将造成稻田内涝和作物倒伏,不利于中籼稻的抽穗乳熟成熟以及双季晚稻的返青分蘖和拔节。各地需做好稻田后期田间管理工作,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排涝降渍,增加稻谷根区土壤通气性;针对土壤缺墒地区应适时灌溉,促进中籼稻稳健生长和产量形成。
短期拍卖行情转好 陈稻需求粳强籼弱
目前中晚稻市场距离新粮集中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市场供给主要来源于政策性稻谷拍卖。进入8月份,随着早籼稻拍卖暂时停止,中晚稻成为临储拍卖市场的主力,周度投放量维持在265万吨的水平。虽然目前终端大米市场仍处于消费淡季,但是中晚稻短期成交情况偏好。其中2013~2014年产中晚稻成交情况要好于2015~2017年产中晚稻;粳稻成交情况要好于中晚籼稻。影响拍卖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价格,二是稻谷质量,目前市场普遍缺乏优质稻谷,对质量偏好的低价稻谷需求强劲,对普通稻谷需求偏弱。这种情况在8月份的周度成交结果里可见一斑。8月份四周中晚稻拍卖成交量分别为26万吨、15万吨、28万吨和19万吨,均为近期较高的成交结果。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统计,截止到8月28日,2018年政策性稻谷拍卖共计进行63次,累计成交2013~2017年产稻谷约790万吨,成交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短期稻谷去库存效果比较明显。
大米进口减出口增成为趋势
自2018年5月份以来,随着东南亚新季稻米陆续上市,大米出口价格持续走低。截止到8月26日,泰国100%B级大米FOB报价425美元/吨,较5月初跌53美元/吨;越南破碎率5%大米FOB报价395美元/吨,较5月初跌55美元/吨。与此同时,国内大米消费淡季持续,价格也呈下降趋势,且跌幅超过国际大米,国内外大米价差逐渐收窄,进口米优势减弱,直接导致大米进口量大幅下降。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7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1万吨,环比减幅35%,同比减幅61%。1~7月累计进口大米188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53万吨,减幅22%。进口米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影响逐渐弱化。
与逐渐萎缩的进口形势不同的是,我国大米出口量持续增加,7月份出口大米22.7万吨,环比增幅38%,同比增幅185%。1~7月累计出口大米99.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4.4万吨,增幅53%,为2006年以来同期最高出口量,低价出口策略比较有效,成为目前稻米去库存的有效补充手段,预计后期大米出口量或将持续增加,年度出口总量预计达到140万吨。
长期看,由于2018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及陈稻竞拍底价全面大幅下调,中晚稻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新季中晚稻启动托市收购仍是大概率事件。由于中晚稻托市收购在时间和执行标准上全面收窄,预计托市收购量将低于上年水平。后期随着中籼稻上市量增加,国储、地储纷纷入市收购,普通中籼稻价格将回升至托市价水平后窄幅波动,优质中籼稻较为紧俏,预计后期溢价空间较大。